本站9月1日讯 为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从严规范资产管理,近日,博兴黄河河务局组织开展全局面资产盘点工作。此次盘点由财务科牵头,联合各科室资产管理负责人,对机关及基层段所办公设备、防汛物资等进行全面核查,通过账实比对、信息核实,着力夯实管理基础,筑牢勤俭治业防线。
高位引领筑根基:以思想破冰推动行动突围
“资产管理是单位运转的生命线,摸清家底才能管好家业。”博兴黄河河务局局领导班子深知此项工作对黄河治理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当场定下工作基调:“要像守护黄河堤防一样守住每一件资产,让每一分投入都花在刀刃上。”这份嘱托化作“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科室协同抓”的工作格局,凝聚成全局“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担当。
为破除“重购置、轻管理”的思想藩篱,该局领导班子带头研学《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条例》、《博兴黄河河务局固定资产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让 “管好每一件资产就是守护黄河事业根基” 的理念深入人心。财务科作为牵头部门,从制定盘点细则到培训各科室资产管理员,细致推进各项筹备工作,将全局资产按“办公设备、防汛物资、工程器械”分类建档,为每一件资产编上专属“身份证号”。
图1
首次到基层管理段对接时,刘段长打趣道:“你们财务科真是把算盘打到了黄河滩上。”他不知,这份严谨正是局领导 “政策不走样、执行不打折”要求的体现。这场盘点绝非简单对账,而是对上级决策部署的坚决响应,是守护黄河事业根基的实践。
全局统筹破难题:用系统思维破解管理梗阻
盘点工作启动不久便遇“拦路虎”—— 部分办公电脑、防汛器材账面存放位置与实际不符,个别科室资产移交后记录未更新。四月中旬督导检查中,发现隐蔽性较强的症结:“资产流动不登记,就像黄河水脱离河道,迟早出乱子。”现场办公会上,领导提出“三查三对”工作法:查购置凭证对入账时间,查使用记录对流转轨迹,查责任人对管理链条。
财务科第一时间将其转化为行动指南,带着各科室资产管理员回溯资产全生命周期:从采购合同找“出生证明”,在领用登记寻“成长轨迹”,与历任管理员核“交接手札”。在管理段,顺着模糊借用单,在工程队仓库找到 “失踪” 半年的水准仪;在机关档案室,比对三年前搬迁记录,厘清 12 组文件柜去向。将补全的资产流转图呈给领导时,得到点评:“财务科要当好资产‘河道巡查员’,让每一件资产走在正轨。”
图2
5月,针对老旧资产处置难题,该局领导班子立足黄河治理现代化需求,提出“分类处置、梯次利用”方案:尚能使用的设备调剂至基层,报废防汛旧料回收用于演练,涉密设备按规销毁。在领导统筹下,各科室 “各自为战”变为全局联动。五月底,梳理完初步盘点数据时,窗外黄河粼粼波光仿佛在印证:资产数据流顺畅流转,需打破部门壁垒的系统思维,如同黄河河道畅通方能奔流不息。
精打细算谋长远:将紧日子理念融入管理血脉
“这台 2015 年的水准仪虽旧,校准后还能用,没必要换新。”五月工程管理科盘点现场,局领导拿起斑驳仪器的话语,是全局践行 “过紧日子” 思想的生动注脚。
盘点中,该局局长反复强调“每一分资产都连着治黄投入”,要求贯穿勤俭节约理念。针对仅办公设备共享这一项,就节省了不少开支。30 余件闲置资产,通过 “内部调剂”再利用,对超配设备实施“瘦身计划”,既节能又腾空间。更重要的是,该局推动建立从采购到报废的全程留痕机制,像是为资产装上了“专属河长”,让“按需配置、高效利用”成常态。
随着盘点收尾,资产卡片更新有序推进。各部门资产管理员与财务人员密切配合,将核实信息录入系统,顺利完成更新工作。如今走进仓库,资产摆放有序,崭新卡片标注清晰,如夏日黄河堤防,透着规范严谨。这场历时三月的盘点,实现账实相符率 100%。
图3
这场资产盘点,意义远超账实核对:它既是管理效能的提升,也是作风建设的实践。“过紧日子”思想化为“过好日子”智慧,全局理念融入管理细节,为博兴黄河人筑牢了管理根基。河风吹过的资产台账,见证着规范管理,更承载着守护黄河安澜的担当 —— 管好每件黄河家当,方能让母亲河在新时代持续奔流。(李鹏森 苏玉莹)
编辑:田光 录入:李璐 审核:陈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