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心润黄河 众志筑青绿

——鄄城黄河河务局“志愿红”守护“生态绿”志愿服务项目纪实

山东黄河河务局门户网站 时间:2025-9-4 来源:本站原创

本站9月4日讯   近年来,鄄城黄河河务局创新“治理+服务”双向赋能机制,实施“1+N”政企社协同可持续发展模式,低成本运营、高效运作,累计开展百余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打造出独具特色的“志愿红+生态绿”的黄河生态保护志愿服务品牌。

自“志愿红” 守护 “生态绿”项目启动以来,鄄城黄河河务局打破“专业治河” 的单一模式,以志愿服务为纽带,构建起“生态守护、法治护航、安全防护、文化传承”四维服务体系。如今,在鄄城黄河沿岸,“红马甲”已不再是偶然出现的身影——他们是清理垃圾的“生态卫士”,是普及法律的“法治宣传员”,是守护安全的“平安哨兵”,更是传承文化的“黄河故事讲解员”,让“全民护河”的理念从口号变成了扎根大地的行动。

生态守护:用行动垒起绿色长城

“以前这堤防边上全是垃圾,风一吹塑料袋满天飞,现在你看,干净得能席地坐!”家住黄河岸边的村民李大爷,指着整洁的堤岸感慨道。这份“整洁”的背后,是志愿者们 320余次“地毯式”清理的坚守。

春季堤防道路

除了定期“大扫除”,该局创新“生态修复+景观提升”植树模式,科学选择耐盐碱的白蜡、杨树、柳树等乔木,通过“党员责任树”“青年林”等特色形式,在堤防淤背区建成380亩的志愿林示范基地,如今,这片曾经的淤背区已郁郁葱葱,成为了黄河岸边的生态屏障,不仅扎实推动了鄄城黄河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更有力维护和提升了黄河沿岸的整体风貌。

法治护航:以法治筑牢平安根基

“青年者,国家之魂。”鄄城黄河河务局联合鄄城县青少年军事夏令营开展“法润青苗”主题研学活动。同时聚焦暑期安全,将“防溺水六不准”“节水护水小窍门”植入青少年心间。这只是鄄城黄河河务局“法润青苗”计划的一部分,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广泛覆盖在校学生及社区青年,一直是鄄城黄河河务局追求的目标。

法治护航

该局搭建“主体、内容、渠道”三维普法体系,联合法院、检察院、妇联、教体局、环保局、社工部等相关单位,精准对接需求,开展“滴灌式”普法;制作普法微动漫与宣传短片,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切实提升群众知法懂法普及率,为黄河永葆生机活力筑牢法治根基。

安全防护:用责任织密生命防线

“汛期马上到了,大家再检查一遍救生圈和警示标志!”志愿者沿着黄河靠水工程巡查,仔细检查每一处安全设施。

鄄城黄河河务局在沿黄河靠水工程设置阻泳警示标志和救生器具,志愿者们不定期巡查法治广场、坝头险工等重点区域,并及时劝阻下河游泳的游客,告知黄河暗流、汛情等风险,耐心劝离,至今已成功劝阻多起危险行为,拯救落水者5人。

安全防护

除了日常巡查,每年汛期前,志愿者们还会联合应急局、武装部、退役军人事务局等多部门开展防汛应急演练,通过演练,志愿者们不仅掌握了防汛技能,更成为黄河防汛的“后备军”,志愿者们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持续的实际行动,为沿岸群众筑起了一道坚实的“安全防线”。

文化传承:以故事延续黄河文脉

“这里是冀鲁豫黄河水利委员会旧址,70多年前,老一辈黄河人就是在这里……” 在冀鲁豫黄河水利委员会旧址展厅,讲解员苏张伟正给参观的群众讲述人民治黄历史。依托冀鲁豫黄河水利委员会旧址文化苑,鄄城黄河河务局精心策划“黄河之声”文化系列活动百余场,志愿者为黄河文化参观研学,开展义务讲解年均200余场次,服务社会各界人士1万余人次。

文化传承

除了冀鲁豫黄河水利委员会旧址展厅,鄄城黄河河务局挖掘历史故事,搜集相关材料,建立了法治文化广场、一代河官王化云治河文化展区、传统治河技艺教育展示基地等文化教育基地。通过黄河文化的传承、弘扬,更多群众了解到人民治黄的历史,深刻认识到鄄城作为人民治黄起步地重要历史地位,丰富了沿黄文化体验廊道,更加助力地方社会蓬勃发展。鄄城黄河法治文化广场先后获鄄城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山东省法治文化建设示范基地、省法治宣传教育示范基地,鄄城黄河河务局荣获全省党建引领服务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先进集体、全国“八五”普法中期表现突出单位等多项荣誉。

以行动诠释责任,用爱心守护绿色,这就是鄄城黄河河务局的“志愿红”守护“生态绿”黄河生态保护志愿服务项目。依托该项目,鄄城黄河实现了四大转变:生态治理构筑绿色长廊;水利工程夯实农业根基;文旅融合激活文化基因;法治护航保障长治久安。这些实践成果共同构成了展示新时代鄄城治黄成效、弘扬生态文明理念的综合性示范平台。

如今,在鄄城黄河岸边,越来越多的人主动加入志愿服务队伍。从党员干部到普通群众,从青年学生到退役军人,一抹抹 “志愿红” 汇聚成守护母亲河的强大力量。正如志愿者们常说的:“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守护她,就是守护我们的家园。”这股“志愿红”的暖流,正沿着黄河岸边缓缓流淌,奔向更美好的未来。(李思霖  陈新茹)

编辑:田光 录入:徐文彪 审核:陈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