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9月8日讯 水者,民之命也。回望2025年上半年,在梁山东平湖大堤的晨光里、险工坝头的暮色中、涵闸机房的灯光下,处处可见梁山管理局职工忙碌的身影。
今年以来,梁山管理局以党建为引领、以法治为保障、以科技为支撑、以民生为根本,在防汛备汛、工程管护、执法监管、队伍建设等方面精准发力,书写了一份守护河湖安澜、推动治黄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厚重答卷。
图1
党建领航 思想铸魂
“党建是一切工作的根本,必须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让红色基因成为治黄事业的‘根’与‘魂’。”梁山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薛健波在2025年治黄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为全局党建工作定了基调。
上半年,该局紧扣“政治引领、思想铸魂、组织强基、作风固本”主线,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通过12次党组会议、5次中心组理论研讨,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实际工作思路与举措。为破解理论学习“上热中温下凉”,分层分类精准发力:领导干部带头“学、讲、干”,班子成员下沉基层讲党课;普通党员依托“三会一课”等开展6次集体研讨,观看《黄河安澜》、参与治黄知识答题,参与率100%;及时调整青年理论学习小组,青年职工通过研讨分享会,在学思践悟中坚定信念。
图2
“在大峰山革命根据地,老一辈革命家靠着简陋的武器和坚定的信念开展游击战争,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治黄人学习!”青年职工黄莉雯在红色教育现场的感慨,说出了大家的心声。为传承红色基因,该局组织60余名读书班成员,走进大峰山革命根据地、济南战役等纪念馆及黄河文化博物馆开展现场教学。党员干部们结合工作谈体会、找差距、定目标,进一步凝聚起“守河、护河、治河”的责任共识。
该局以“钉钉子”精神抓学查改,推动学习教育走深走实。通过警示教育大会通报案例、组织看警示片、签订《廉洁自律承诺书》,筑牢拒腐防线,专兼职纪检监察员聚焦公务接待、公车管理等重点领域,开展6次监督检查,整改3项问题,让作风建设常态长效。
枕戈待旦 闻汛而动
5月29日,随着梁山县东平湖防汛指挥部指挥长一声令下,2025年梁山县东平湖防汛抢险实战演练正式开场。
“险情报告!新湖区蓄水后,因长时间高水位浸泡和风浪淘刷,司垓退水闸第7孔闸门出现漏水……”演练现场,抢险队员迅速响应,分工明确,配合默契。有的争分夺秒搬运沙袋,加固堤防;有的熟练操作设备,封堵漏洞;有的快速打家伙桩,一切紧张有序,十分贴近实战。该局始终坚持“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的思想,早部署、早准备、早行动,扎实推进防汛备汛各项工作,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图3
南排抗旱补水期间,柳长河泄水闸、司垓退水闸随着上级调度指令依次开启。分管副局长李大帅反复强调:“水情就是命令,我们要及时、精准调度,把每一滴水都用在刀刃上!”值班室里,青年业务骨干李晗紧盯“数字孪生山东黄河防汛系统”的数据,手指在键盘飞速敲击,精准记录并反馈调度指令。身后同事拿起值班电话,向管理段传达:“15时准时开启司垓退水闸第5孔闸门……再确认一遍,15时准时开启……”大家反复核对数据、确认指令,为东平湖水的合理调配保驾护航。
进入“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全局时刻绷紧“防汛责任弦”。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动态会商研判台风动向、雨情汛情,周密部署防御工作。一方面强化工程巡查防守,普查工程安全,对重点、易出险工程加大巡查力度和频次,确保早发现、早处置险情;另一方面,多措并举劝离涉水危险区域的游玩人员和堤顶停放车辆。同时,创新开展防汛宣传活动,发放300多份资料,92人次参与防汛知识答题,营造良好防汛氛围。
利剑高悬 法润民心
“去年老张家在堤脚下那点事,大家还记得吧?巡查人员一发现,不光要批评教育,还得让他自己把土给填回去!”黄河大集上,该局普法宣传员手持自制的“案例展板”,用方言讲解,瞬间引得村民纷纷驻足聆听。当听到“谁要是在大堤上乱倒垃圾,执法人员和村大队就要找上门”时,人群中响起热烈的讨论:“那可不行,大堤是咱的保障,坚决不能乱来!”朴素的话里,藏着已扎根群众心里的法治观念。
图4
今年以来,该局不断创新普法方式,打造跨部门、跨区域联动普法工作格局,牵头水行政联合执法协作平台11家成员单位开展“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保障我国水安全”主题宣传活动,持续扩大法治宣传覆盖面。同时,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公众号和网站发布普法信息,实现了线上线下普法宣传的同频共振。让法治理念深入群众内心生根发芽。
7月,司垓退水闸开闸放水,河道水位上涨,水流湍急复杂。“老乡,这大晚上的,水流又这么急,实在太危险了,快把渔具收起来吧!”巡查中,该局水政巡查人员与管理段职工发现有几位正在河道旁捕鱼的村民,立即上前耐心劝离。他们将全部巡查力量压至一线,为堤防周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
此外,该局推行“说理式执法”,对情节轻微的违法行为,以批评教育、限期整改为主;对拒不整改或情节严重的,依法从严处罚。上半年,全局共出动执法车辆64车次、人员323人次,巡查里程达3300余公里,切实维护了河湖面貌和安全稳定。
精细管护 科技赋能
“明天开始除草帮扶,全面清除高秆杂草。”
“新植的树株要多浇两遍,确保成活率。”
“尽快组织人手,扶正堤防上倒伏树株及警示标志。”
……
一条条精准有力的指令,是创新推行“工程管理专项活动月”的鲜活写照。上半年,该局组织“机关职工帮扶”8次,出动职工400余人次。从春日的植绿护绿到盛夏的除草扶树,从行道林的精心修剪到备防石的规整归位,面对繁杂的日常管护,该局职工以“绣花”功夫精雕细琢。如今,300万平方米草皮护坡绿意浓,7700棵新苗迎风立,2.16万立方米备防石稳如磐,4处标准化堤防成了风景线,壮美河川上筑起道道生态屏障。
图5
“工程点多、面广、任务重,既是特点也是难点。”该局早谋划、早安排,积极对标工程标准化管理标准和安全生产“六项机制”,加快推进水利部督查反馈的问题立查立改,大力开展工程外业整修和内业资料的规范、完善,重点领域自查自纠,常态化开展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其工作成果得到了检查组专家和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
在工程巡查中,“铁脚板”与“智慧眼”齐上阵。上午8时28分,邓洪操控的无人机腾空而起,实时传回画面:“3号桩背湖坡有疑似裂缝!”马坊管理段通过监控发现备防石松动,立刻赶赴现场核实,既扩宽巡查范围,又减轻职工负担。插上科技翅膀的梁山管理局,成功构建了“空、天、地”三维立体化巡护体系,正朝着更科学、规范、高效的方向迈进。
创新驱动 智慧管理
“以前巡查全靠脚力,隐蔽渗漏隐患难发现;现在有了智能监测系统,24小时盯着,数据异常马上预警!”马坊管理段职工指着泄水闸旁的感应装置介绍道。该局深刻认识到“创新是第一动力”,持续推动智慧化、信息化与治黄工作深度融合,实现从“经验驱动”向“科技驱动”的跨越。
针对东平湖蓄滞洪区泄水闸传统人工巡查效率低、隐患发现难的痛点,该局自主研发并应用“泄水闸漏水智能监测预警系统”,整合物联网、光纤传感等技术,在闸体关键部位布设感应装置,实时采集渗漏参数并无线传输至云端监控中心。一旦数据超出阈值,系统立即触发多级预警,将险情精准推送至负责人,彻底改变了“定期巡查”“人工判断”的传统模式,大幅提升了险情处置的及时性与准确性,更可广泛应用于各类水利工程堤坝渗漏监测,实现“全天候无人值守智能监测”。
图6
科技创新的红利同样惠及“职工菜园”。任庄管理段的菜园里不见人工灌溉的忙碌景象,职工布占利拿出手机轻点几下,埋设在田间的水管便自动喷水——这是智能灌溉系统带来的便捷。该系统通过土壤温湿度传感器实时采集数据,传输至控制中枢后,既可由管理员远程设定灌溉计划,也能根据墒情自动启停设备,实现“精准灌溉、按需供水”。“以前浇一遍菜要半天,现在手机上操作就行,省工又省水!”职工布占利笑着说。小小的智能灌溉系统,既解放了职工的双手,又让“暖心菜园”融入智慧农业元素,成为“科技惠民”的生动注脚。
心系职工 凝心聚力
“把职工的‘心上事’当成‘上心事’。”近年来,梁山管理局以“幸福单位”建设为抓手,始终秉持“以人为本”理念,坚持把职工的“心上事”当作局党组的“上心事”,坚持以职工需求为导向,用实打实的行动勾勒出黄河东平湖畔的幸福画卷。
盛夏时节,走进司垓管理段的庭院,新升级的篮球场地面平整、设施齐全,成为职工下班后切磋球技、放松身心的好去处。黄瓜、豆角挂满藤架,青菜在风中舒展,职工们浇水、采摘,脸上满是丰收的喜悦。今年以来,该局累计投资4万余元推进基层环境升级,完成任庄、马坊管理段卫生间改造,对各管理段进行绿化美化,让“推窗见绿、宜居宜业”的愿景成为现实。
图7
在任庄管理段座谈会上,职工们畅所欲言提诉求,局领导班子认真倾听、逐项记录。该局坚持常态化开展领导班子下沉座谈,直奔基层一线、直面职工群众,聚焦工程管理、生活保障、成长发展等职工“急难险盼”问题,建立“收集—交办—督办—反馈”闭环机制,为职工解决了一批实在问题。“科技创新、信息宣传、辛勤奉献”等6个领域开展标兵评选营造了浓厚的干事创业氛围,2期“强基赋能”行动培养了职工业务能力,“三张清单”里82重点任务卯足干劲。
宣传栏内,“科技创新、信息宣传、辛勤奉献”等6个领域的标兵评选结果激励人心,干事创业的氛围愈发浓厚;会议室里,2期“强基赋能”行动中职工登台授课,业务能力在交流互学中稳步提升;治黄一线,全体人员紧盯“三张清单”上的82项重点任务,以十足干劲全力推进落实。从打造“舒心环境”到凝聚团队力量,从树立“榜样标杆”到攻坚重点任务,一项项扎实举措既筑牢了工作根基,更凝聚了奋进合力,为治黄事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强劲动力。
半载耕耘结硕果,砥砺奋进再扬帆。下一步,梁山管理局将继续扛牢治黄责任,以更实的举措、更强的担当,在守护黄河安澜的征程上阔步前行,奋力书写治黄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王康 王新宇 李明昊)
编辑:田光 录入:李璐 审核:陈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