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9月9日讯 近年来,邹平黄河河务局以预算管理为核心、以流程优化为抓手、以审计整改为契机、以资产清查为基础,构建起“预算前置、关口前移、审计护航、资产盘活”的全链条财务规范体系,用制度的刚性约束与管理的精细赋能,为单位高质量发展筑牢了财务根基。
预算前置:把好“钱袋子”的第一道关口
“预算编制要统筹考虑,兼顾全面性的同时注重必要性,能合并的合并,能压缩的压缩,确保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年初的预算编制评审会上,全局围绕中心工作、重点任务逐条审核预算事项,既确保“应编尽编、全面覆盖”,又坚持“保基本、保民生、保重点”的原则,对各类支出进行必要性论证。对非急需、非刚性的项目支出,坚决按下“暂停键”,从源头上把控资金流向。
图1
方向已敲定,执行方显真章。为避免“编一套、做一套”,该局严格预算执行,加强对经济事项和报销业务审核把关。每月中旬梳理预算执行进度,对滞后项目挂牌督办,分析原因、制定对策,杜绝“年底突击花钱”“资金趴账”等问题。如今,“无预算不支出,超预算不支出”的意识深入人心,资金使用效率显著提高。
关口前移:让规范成为全员的行动自觉
“在质量和服务满足需求的前提下,我们坚持价格最低原则确定供应商。”炎炎夏日,家电卖场里,询价小组成员正在为空调采购展开询价。过去,报销流程繁琐、采购标准模糊曾是干部职工反映的“痛点”,为此,该局通过政策宣讲、案例分析、一对一指导等方式,将“货比三家”“结果公示”等要求融入日常管理。推行票据报销会签单,制定常见业务流程图,明确各环节责任。如今,曾经被诟病的“繁琐流程”已变为规范管理的“导航图”,干部职工从“被动遵守”转为“主动践行”。
图2
监管的触角不仅延伸到采购环节,更覆盖资金使用全流程。财务部门全程参与重大项目论证、合同签订、项目验收等关键环节,通过“全程嵌入、源头把控”,确保资金使用既合规又高效。科室小盖开心地说:“现在花钱更‘有谱’了,每一笔支出都明明白白,心里更踏实了。”
审计整改:以“刮骨疗毒”精神筑牢长效机制
“审计整改不是终点,而是提升治理效能的新起点。”在全局审计整改推进会上,成志局长的讲话掷地有声。
今年以来,该局以审计监督为抓手,对单位五年来的财务工作进行了全面梳理;对照上级动态监控反馈的重点问题、频发问题,开展“靶向治疗”式自查自纠;针对审计意见中反馈的问题,逐一明确整改责任科室、责任人和完成时限,实行“台账式管理、销号制推进”;全方位建立标本兼治的长效机制,实现“整改一个问题、完善一项制度、规范一类工作”的良性循环,以问题整改推动管理升级。
资产清查:以“摸清家底”确保资金资产安全
“这批麻绳、编织布已经超过储备年限,必须按规定报废;石料储备要实时更新台账,确保汛前能调得出、用得上。”汛前防汛物资清查现场,财务科与仓库管理人员正联合核对物资清单。该局坚持将资产清查作为财务规范的“基础课”,通过动态盘点、精细管护、高效利用,让每一件资产都“物尽其用”。汛前组织专人对发电机、查水灯具等设备进行全面保养,确保关键时刻拿得出、用得上;及时处置超储备年限物资,通过清查共报废超期物资6项,为安全度汛提供了坚实保障。
图3
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推行“部门负责制+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以科室为单位建立资产台账,每年开展一次“账实核对”,确保家底清、去向明;严格执行资产入库、领用、移交、处置等流程,通过“谁使用、谁负责”的责任制,避免“重购轻管”现象;对闲置资产实行“内部调剂优先”原则,实现资产跨部门共用共享,充分发挥资产效能。
从预算编制的“精打细算”到资产清查的“锱铢必较”,从流程优化的“润物无声”到审计整改的“刮骨疗毒”,邹平黄河河务局的财务规范化管理之路,既是对“过紧日子”要求的生动践行,更是对“规范高效、务实担当”工作作风的有力诠释。今后,全局将继续以制度建设为基石、以科技赋能为支撑、以全员参与为动力,让规范成为习惯、让管理提质增效,为单位事业发展注入更强劲的财务动能。(刘跃群)
编辑:田光 录入:李璐 审核:陈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