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岸边的“青春密码”

——关键词解锁东平管理局青年护河日常

山东黄河河务局门户网站 时间:2025-9-15 来源:本站原创

本站9月15日讯   人们总说,黄河的滚滚浪涛里,藏着千年治河的岁月故事。如今,东平管理局有这样一群青年,正以脚步和汗水,续写守护母亲河的新篇章。他们把青春的朝气与冲劲,凝练成一个个生动的“关键词”。循着这些青春关键词,就能看见他们与黄河的故事,读懂藏在细节里的热爱与担当。​

关键词一——实干笃行

基层治黄的实干笃行,从不是口号,而是青年们扎根岗位的共同底色。​

“4月15日,清理堤坡杂草500米,提升工程面貌;4月20日,疏通堤防背水侧排水沟3处,保障汛期排水畅通……”青年职工刘瑞新有本“工程管理日记”,字迹工整的页面里满是具体记录。日常巡查时,他总带着“放大镜”般的细致,排查堤身隐患、检修水闸设备、养护树株草皮……“工程管理不能偷懒,平常多细心一分,汛期就多一分安全。”日记本渐渐增厚,正是他对这句话最实在的践行。

涉河项目的办公室里,青年职工窦志新正俯首案头,忙着整理刚完工的工程档案。从工程立项批复、勘察设计报告,到施工验收记录、竣工影像资料,他按照项目全周期的逻辑梳理分类,逐一装订归档。“这些工程档案,记录的不只是施工过程,更是黄河治理的实践与经验,容不得半点马虎。”他的认真细致,让每一份档案都能“对得上环节、找得到源头”。

图1

财务岗位的青年团队,是治黄经费的“铁算盘”。审核报销单据时,差一分钱大家也会反复核对,连发票备注的疏漏都不放过;遇到账目与凭证对不上的情况,总是从录入到审批逐环节倒查,直到找到问题根源。为了让每一笔经费都花在“刀刃上”,这群青年主动钻研新的财务政策,从水利系统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到报销流程的操作规范,把难懂的条文拆解成清晰的工作流程指引。“每一分钱都关系着治黄事业,算准用好了,才对得起责任。”这份严谨,筑牢了单位“钱袋子”的屏障。

关键词二——热血担当

青春的底色,藏在日复一日的坚守里,更在关键时刻的挺身而出中。

今年7月,淮河流域南四湖地区旱情告急。23日,黄委调度开启八里湾泄洪闸,进行跨流域应急抗旱补水。指令下达,水闸运管人员王旭龙、周传超立即绷紧神经。每天天刚亮,二人就沿闸巡查,排查启闭机齿轮是否有异响,查看控制系统的线路连接是否牢固,不遗漏一处细节。白天守着闸口,按时记录上下游水位、泄水流量,密密麻麻的工作台账上,每一个数据都标注得清清楚楚。到了傍晚,还会专门沿着水闸周边巡查,拿着喇叭反复提醒散步的游客:“泄洪期间水流湍急、水域危险,请勿靠近,注意安全!”有次遇到游客好奇凑到闸边拍照,二人快步上前劝阻,耐心解释补水的重要性和水边的危险,直到游客走远才放心。这份担当,让补水过程安全平稳,保障一湖碧水顺利流向南四湖地区。​

图2

8月骄阳似火,另一群青年的担当同样耀眼。黄委河湖局下发水利部遥感图斑问题清单后,该局水政监察岗位的青年职工迅速组成专项工作小组,第一时间对照清单比对遥感影像与图斑坐标,快速锁定核查方向,高标准推进问题核查,全力维护辖区河道管理秩序。

顶着近40℃的高温,几位年轻人背着无人机、扛着设备奔赴各个核查点——操控无人机航拍全景、蹲在地上核对坐标、穿梭在草丛里记录细节,各个环节一气呵成。脖子晒得通红,皮肤也脱了层皮,几人却笑着调侃:“晒黑了才是治黄人的‘战斗痕迹’。”现场核查结束后,他们坚持发现一处、处理一处,对排查出的涉河“四乱”问题,联动所属乡镇凝聚执法合力,第一时间启动整改流程。“接了任务就要解决到底,绝不能让‘四乱’问题影响水事秩序。”这份执拗,让辖区河道管理秩序越变越好。

关键词三——较真碰硬

青春的棱角,从不是桀骜,而是对问题的不妥协。

“安全工作没有‘差不多’,必须较真到底!”今年安全生产月期间,青年职工陈昌伟的这句话,成了全局安全排查工作的“座右铭”。他牵头联动各责任科室,先后对配电室、机房、监控室、机关餐厅等重点区域展开“地毯式”检查,遇到不确定的安全标准,就翻出规范手册逐条比对,问清维护情况,核查巡检记录,不留模糊地带。针对排查发现的问题隐患,按照规范建立“闭环管理台账”,逐条登记造册,明确整改责任人、措施与截止时间。“夏季高温加汛期,安全隐患容不得半点拖延,必须掐灭在萌芽里。”他的较真,为全局筑起安全防线。

图3

而在技术攻坚的赛道上,另一种 较真”正推动着治黄能力向更高水平迈进。戴村坝高精度三维建模项目启动时,青年技术骨干姚伟立下“毫米级精度”的硬目标。面对立面航飞影像采集、建模参数校准的双重挑战,他顶着烈日、带着设备多次往返戴村坝现场,逐点采集工程结构数据。为了消除数据误差,他白天对照设计图核对每一组参数,晚上在创新工作站内反复调试模型算法,最终采用“分层建模+实时校准”的方式,将工程不同部位拆解运算,再通过三维坐标逐点比对修正,成功让戴村坝三维模型达到了毫米级精度,清晰呈现出坝体每一处细节。姚伟笑了:“从‘厘米级’到‘毫米级’,差的不只是数字,更是不服输的较真劲。”如今,这一模型已经能够服务于戴村坝日常管理,为防汛检修提供精准支撑。

从晨光中的监测点,到暮色里的泄洪闸;从汛期风雨中的堤坝,到日常忙碌的办公室,东平管理局的青年们,在守护母亲河的征程中留下了坚实的足迹。他们的故事,藏着最动人的坚守,凝成新时代青年“挺膺担当”的生动写照。而这份守护从未止步,他们的青春,将伴着母亲河的岁岁安澜,在新时代治黄征程中,持续绽放耀眼的光芒。(肖笛)

编辑:田光 录入:李璐 审核:陈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