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安澜夜生辉

——博兴黄河河务局亮化工程建设纪实

山东黄河河务局门户网站 时间:2025-9-16 来源:本站原创

本站9月16日讯    夜幕低垂,华灯初上。在博兴黄河大堤上,一盏盏路灯徐徐亮起,宛如一条璀璨玉带镶嵌在母亲河畔,又似黄河长龙缓缓睁开了“明眸”,温柔守护着沿岸百姓的安宁。

这条绵延数十公里的光带,不仅照亮了夜间巡防的道路,更见证了一场河地联袂、协同攻坚的生动实践。

规划先行:破解夜间巡防难题

“过去夜间巡查,只能靠手电筒照明,光线弱、范围小,很多隐患难以发现。”博兴黄河河务局管理段职工回忆道。夜间巡堤是防汛工作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但照明不足一直困扰着巡查人员。为解决这一难题,该局主动牵头,启动堤防亮化工程规划。

图1

规划过程中,为确保每一盏灯都能发挥最大效益,满足巡堤照明的基本需求,该局多次与地方政府沟通协调,累计组织专业团队实地勘察20余次,逐段测量堤防线路,精心设计照明方案。经过多方论证,最终确定了“安全实用、生态环保”的设计原则,为后期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攻坚克难:打通“最后一公里”

工程建设并非一帆风顺,电力供应成为推进过程中的最大挑战。部分堤段位置偏远,远离村庄,输电线路需穿越农田、沟壑等复杂地形,施工条件极其困难。有时仅为安装一座电桩,就需协调多个职能部门,沟通层级多、推进难度大。

图2

面对重重挑战,该局深化“河地融合”机制,与地方单位携手攻坚。地方政府成立工作专班,建立绿色审批通道,简化审批流程,提供全程跟踪服务;供电公司特事特办,加快电力设施安装与验收;沿线村庄群众积极配合,主动提供便利,确保工程顺利推进。历经三个月紧锣密鼓的施工,终于打通了电力供应的“最后一公里”,实现大堤亮化全覆盖,为黄河防汛筑起一道坚实的“光明防线”。

智慧赋能:提升工程综合效益

放开手脚,创新创造,博兴黄河河务局积极推行精细化、智能化建设管理,打造“智慧型”亮化工程——所有路灯均采用LED节能灯具,配备智能控制系统,可根据季节变化与昼夜长短自动调节开关灯时间,实现按需照明。除此之外,该局在重要区段安装远程监控设备,实时回传堤防状况,实现照明系统智能化管理。

图3

如今每晚8点,大堤路灯都会准时亮起。巡堤人员无需再深一脚浅一脚摸黑前行,堤顶、堤肩、边坡、堤脚状况一目了然,以往难以察觉的渗水、裂缝等隐患在充足光线下无处遁形。亮化工程实施后,夜巡工作效率显著提升,险情发现与响应时间大幅度缩减,真正实现了“人防+技防”的双重提升。

融合共赢:照亮发展新路途

这条光明之路,既是防汛安全的“保障线”,也是河地融合的“连心桥”。亮化工程建成后,其效益从堤防延伸至周边村庄道路和公园:以往漆黑昏暗的村道如今灯火通明,村民夜间出行更加安全,交通事故率显著下降;文化广场、公园与堤防灯光连贯成景,为居民提供更安全舒适的休闲环境,其获得感与幸福感不断提升。

图4

此外,该局与地方园林、环卫部门建立协同管护机制,统一运维标准,共享人力资源,在节约成本的同时也提高了公共服务质量。每晚,越来越多群众沿堤散步观景,在黄河夜色中感受生态与人文相融的美好。亮化工程照亮的不仅是夜晚,更是河地深度融合、基础设施与民生改善互促共进的发展新路途。

黄河长龙“明眸”亮,河地联袂“坦途”通。未来,博兴黄河河务局将持续深化“河地融合”机制,实现共建共管,推动工程运行与区域发展深度融合,谱写人水和谐、区域协调发展新篇章。(周广胤 李阳)

编辑:田光 录入:李璐 审核:陈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