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护安澜 协同共治谱新篇

——滨城黄河河务局深化“四项机制”建设纪实

山东黄河河务局门户网站 时间:2025-9-17 来源:本站原创

本站9月17日讯   秋日的黄河之滨,水色澄碧,蜿蜒东流,两岸草木蓊郁,生机盎然。在滨州市滨城区,一场以机制创新为引领的黄河治理实践,正如火如荼地展开。

近年来,滨城黄河河务局持续深化跨部门联合、跨区域联动、刑事司法衔接与检察公益诉讼协作“四项机制”,逐步构建起“多元共治、协同高效”的黄河治理新格局,为母亲河筑牢法治屏障。

跨部门联合:奏响普法宣传“大合唱”

在跨部门联合方面,滨城黄河河务局着力奏响普法宣传“大合唱”。“以前觉得在滩区种点树不算啥,听了今天的案例才知道可能影响行洪安全。”在滨城区万达广场,王大爷听完河务局与区河长办联合举办的普法讲座后感慨道。今年3月21日,滨城黄河河务局联合城乡水务局、河长办等五部门共同启动“法治护河进社区”活动,也正式揭开了第三十三届“世界水日”和第三十八届“中国水周”的宣传序幕。  

滨城黄河河务局创新建立“1+N”联合普法模式,以河务部门为主导,整合司法、水务、环保、综合执法等多方力量,共同签署《关于建立滨城黄河联合执法协作机制的意见》,形成普法宣传合力。3年来,累计开展“世界水日”联合宣传、防溺水普法宣传等主题活动10余场次,发放定制普法手册2万余份。通过开展“沿着黄河去普法”宣传活动,深入沿河四个街道的社区精准宣传黄河保护法,推动普法方式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

图1

跨区域联动:下好流域治理“一盘棋”

在跨区域联动方面,滨城黄河河务局积极推动流域治理“一盘棋”。在“滨滨有利 河青水兴”联席会上,来自高青、滨开、博兴、利津的水政负责人及执法业务骨干共聚一堂,共商跨区域执法协作,强化法治联防体系。这一由五地河务局联合建立的跨区域执法工作机制,通过定期会商、信息共享和联合演练等方式,有效破解了过去“各扫门前雪”的治理难题。  

该机制实现了“线索互查、案件联办、执法互助”的全链条协作,成员单位共同出台《关于建立黄河高青至利津河段跨区域联动执法工作机制的实施方案》,打破了行政壁垒,标志着流域协同治理迈入2.0时代。这一治理共同体不仅构建起“联动上下游、协同左右岸”的立体防控体系,也逐步形成了跨区域协作的治理文化。

图2

与刑事司法衔接:打造涉河纠纷“解压阀”

在刑事司法衔接方面,滨城黄河河务局致力于打造涉河纠纷“解压阀”。6月23日,滨城区环境资源黄河巡回法庭在滨城黄河河务局道旭管理段审理了一起涉河土地纠纷案。国徽悬挂堤顶,法槌声与黄河涛声交织,彰显出司法实践与黄河治理的深度融合。  

务局构建“行政调解+司法确认”双轨机制,推动纠纷化解向前端延伸。在案件审理中引入水利、自然资源等部门的专业调解人员,配合无人机航测、卫星遥感等技术固定证据,形成“技术支撑+多元共治”的纠纷解决模式。针对非法采砂、土地权属争议等高发问题,创新实施“以补代罚”“生态修复代偿”等柔性司法措施,并率先建立滨州市首个生态环境保护司法修复宣传基地。通过典型案例库和“巡回法庭+法治宣讲”联动机制,实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社会效果,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法治经验。

图3

与检察公益诉讼协作:筑牢生态保护“法治盾”

在检察公益诉讼协作方面,滨城黄河河务局持续筑牢生态保护“法治盾”。“大家现在看到的郁郁葱葱的小街湾,几年前还是令人头疼的黄河‘四乱’问题。”河务局水政科负责人手持治理图纸,向联合巡查组介绍小街湾的生态蜕变。巡查组成员来自法院、检察院和黄河派出所,他们沿生产堤实地检查排污、违章建筑、垃圾堆放等情况,确保行洪安全。  

同时,无人机大队操作搭载热成像设备的无人机进行高空巡航,对隐蔽河道进行三维建模,数据实时回传至“智慧黄河”监控平台。借助AI算法自动识别违法风险并生成数字报告,巡查效率大幅提升。“过去徒步三天的任务,如今两小时即可完成。”水政科负责人表示。

图4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从“单枪匹马”到“联合作战”,从“末端处置”到“源头预防”,从“物理叠加”到“化学反应”,滨城黄河治理通过机制创新回应时代课题。该局局长强调:“守护母亲河永远在路上。我们将继续深化‘四项机制’建设,让法治与协作成为黄河安澜的坚实保障,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中展现新担当。”

大河汤汤,法治护航。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滨城黄河河务局正以机制创新为笔、以实干担当为墨,奋力书写“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崭新篇章。秋潮涌动,河岸绵延,一幅河清岸绿、人水和谐的壮丽画卷,正在母亲河畔徐徐展开。(及明月  焦若阳)

编辑:田光 录入:李璐 审核:陈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