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染黄河岸 谱写新篇章

——历城黄河河务局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单位”称号

山东黄河河务局门户网站 时间:2025-9-22 来源:本站原创

本站9月22日讯   近日,全国绿化委员会正式公布“全国绿化模范单位”表彰名单,历城黄河河务局顺利入选。“全国绿化模范单位”是绿化行业规格最高的奖项之一,是国家给予单位绿化工作的最高荣誉。这项殊荣的获得,是对该局生态保护修复与治理工作的高度认可。

近年来,历城黄河河务局深入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32公里黄河堤防上成功构筑起一道坚固的绿色生态屏障。如今的黄河大堤绿意盎然,植被群落丰富多样,宛如一条蜿蜒的绿色丝带,沿河延伸。

打造生态屏障,绘就绿色画卷

自2020年黄河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实施以来,历城黄河河务局以5000亩淤背区为画布,以黄河生态风貌带为框架,实施景观绿化提升改造,泼墨挥毫间,形成了错落有致、丰富多彩的景观林带,“堤青、流碧、安澜、兴业”图景已然清晰。如今的黄河岸边不仅是城市的“生态净化器”,更成为市民休闲放松的网红打卡地。

图1

漫步在历城黄河大堤,绿意涌动,见证着生态蝶变:目前,辖区内树株保有量达到40.37万株,全段草皮277.53万平方米,建有3处郊野公园、4处生态文化广场。更有成千上万的鸟儿在此栖息或越冬,与30余种乔灌木一起构成“动植物乐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成为日常,真正实现了黄河两岸林河、林城的有机融合,勾勒出黄河岸边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创新养护机制,精细管理守护绿色根基

删繁就简,领异标新。自推行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以来,历城黄河河务局以机制创新为纽带,以精细管理为抓手,在黄河生态保护的画卷中勾勒出清晰而坚实的管理轮廓。该局突破传统养护模式,通过引入专业力量,以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全面提升工程管护质量,让绿色生态屏障不仅建得成,更能守得住、管得好。  

为持续巩固生态建设成果,该局出台《黄河生态修复养护项目(历城段)养护管理综合考核细则》及其考核评分表,建立月度考核机制,每月组织考核,重点考核工程埽面、郊野公园及淤背区生态防护林等部位,实现以考核促落实、以监管保长效。

图2

同时,历城黄河河务局发挥工程管理监督检查“指挥棒”作用,常态化开展工程管理日常检查,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问题及时发现、整改迅速落实,形成“检查-反馈-整改-复核”闭环管理,真正实现工程管理无死角、生态保护常态化。

从精细化管护到标准化考核,从日常巡堤到问题清零,一套科学、高效、可持续的绿色管理机制已深深扎根,正默默守护着黄河岸边的每一片绿荫,为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制度活力。

挖掘新质生产力,科技赋能掀起绿色变革

随着“数字黄河”战略的深入推进,历城黄河河务局以科技创新为引擎,全面推动治河模式从“人防”向“技防”智慧转型,实现生态保护与工程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跃升。无人机巡查、视频监控、大数据分析、数字孪生平台等一系列智慧手段,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重塑黄河绿色发展新格局。

该局以“三个全覆盖”为目标,建成视频监控点43处,配备无人机4台、视频会议终端3套,初步构建起“空天地一体、人机协同联动”的智能感知网络。在此基础上,“堤防工程管理数据分析预警系统”“励智精测快报物联网压力水位站”等自研成果相继落地,不仅在山东黄河数字孪生与智能感知竞赛中屡获佳绩,更在实际管理中发挥出显著效益。截至目前,预警系统已成功发出预警700余条,真正实现从“事后处置”到“事前预判”的转变。

图3

同时,在山东黄河河务局组织的防洪工程运行管理技能竞赛中,历城黄河河务局职工连续两年脱颖而出,先后有4人斩获“个人一等奖”,并获得个人综合成绩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这不仅是职工创新活力和专业潜能的充分展现,更是该局注重高层次人才培养、持续挖掘新质生产力的生动缩影,为绿色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引擎。

图4

从描绘绿色生态画卷,到创新精细化管护机制,再到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历城黄河河务局以扎实的行动,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这份荣誉既是肯定,更是新征程的起点。展望未来,历城黄河河务局将继续秉持绿色发展初心,守护黄河安澜,在母亲河畔书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崭新篇章,让绿色成为黄河流域最动人的底色。(王秀莹  尹华丽)

编辑:田光 录入:李璐 审核:陈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