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城铺险工的七彩新妆

山东黄河河务局门户网站 时间:2025-9-24 来源:本站原创

本站9月24日讯   2025年夏天,对于陶城铺险工而言,一定是绚丽多彩的。短短几个月里,阳谷黄河河务局工程管理科和陶城铺管理段的职工们,顶风冒日,用一双双黝黑的臂膀为这处百年险工“涂绘”出有风格、有内涵的七彩新妆。

图1

五色广场——镌刻农耕文明的千年印记

走进陶城铺险工5号坝,映入眼帘的便是不久前刚落成的二十四节气文化主题广场。

作为阳谷黄河河务局打造农耕文化坝头的核心载体,该广场采用外圆内方设计,外圈圆环篆刻了二十四节气,按春、夏、秋、冬四季涂绘了白、青、绿、橙四种文字底色;中心方砖篆刻了一株金黄色麦穗,穗顶朝向黄河、根系指向了阳谷大地。环绕广场循循踏步,四季色彩随脚步流转,仿佛能触摸到黄河之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节气韵律。

“这是我们职工自己设计的,外圆内方蕴含着古人对自然界‘天圆地方’的哲学思考,寓意农耕要顺应自然规律。同时,外圈的二十四节气源于对太阳的观察,代表‘阳’,中心的麦穗代表‘谷’,合起来正是‘阳谷’。”阳谷黄河河务局负责人赵敏介绍,“这不仅是地名的呼应,更象征着阳谷是中华农耕文化的重要发源地!”。

图2

阳谷,这片坐落在黄河下游冲积平原的土地,自诞生起就与“谷”结下了不解之缘。阳谷的“谷”,既是黄河冲刷出的河谷之“谷”,又是滋养先民的五谷之“穀”——河台地叫眉田又曰谷,谷地作物谓穀,谷是穀的宗源本字。依托黄河水和古济水,背靠嵎山(《尧典》记载:“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旸谷”)和古城山(《魏土地记》曰:“县有谷城山,山出文石,阳谷之地”),阳谷成了天然的文明摇篮,不仅是大汶口文化、仰韶文化与龙山文化的交汇之地,更是上古时期人文始祖伏羲的重要活动区域。

康熙十二年《阳谷县志》载:“阳谷北境有宓城,太皓伏羲氏之城也”。相传,伏羲(亦作宓羲)曾在阳谷观察黄河流域天象、气温、降水和物候时序变化,创造出八卦,以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对应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八个节气,八卦与八个节气相互呼应,后又基于此延伸出二十四节气,为当时指引人们顺应天时安排农事、生活提供了规律性的总结。阳谷也因为伏羲在此教民“观日阳、播五谷”而得名。如今,阳谷张秋镇景阳冈龙山文化城遗址、十五里园镇蚩尤首级冢等遗迹,更以实证作证着这片土地的农耕文明厚度。

正因如此,阳谷黄河河务局特意将二十四节气文化主题广场设为陶城铺险工的参观第一站,还把险工5号坝打造成农耕文化坝头。“漫步其中,能够读懂阳谷土地上‘顺天时、应地利’的千年传承,更提醒着我们做好黄河水资源调度,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该局防汛办公室负责人赵洪争参观时感慨道。

白玉与彩牛——唤起清正廉洁的黄河清风

从险工5号坝沿着慢行步道来到9号坝,一座大型“玉璧”雕塑和其所对七彩“灯塔”格外吸睛,二者正是新建“玉映黄河 廉润初心”新时代廉洁文化广场的主体雕塑。

图3

据介绍,“玉璧”雕塑以钢铁为基底,外喷仿汉白玉质感的真石漆,远远望去,宛如一块从黄河水中升起的巨大白玉,温润而肃穆。雕塑巧妙融入了“玉”和“水”两大设计元素:玉象征君子品格,代表为政清廉、洁身自好;水则寓意涤荡心灵,提醒人永葆纯粹本心。“我们为它取名‘洪流质洁 冰清如玉’,就像透过‘玉璧’看到的滚滚黄河水,虽然含沙量不低,但水质却实打实达到Ⅱ类水质,这正警示着我们要始终坚守本心、忠诚干净!”该局工程管理科负责人毕经涛说道。

图4

透过“玉璧”望去,不仅能看到滚滚黄河水,还有“廉之灯塔”上七彩壁画,画面内容源自阳谷县城中心大街上博济桥所刻典故“去任留犊,石牛流芳”。

博济桥,寓意博爱济众的仁者之心,惠民以服务大众之意,建于明万历年二十五年(1597年),以青石砌成,长8.3米,宽5.1米。在桥南侧西数第二块栏板上,雕有“石牛流芳图”,也就是明代阳谷县丞笪一顺“去任留犊”的故事。

笪一顺,江西德兴县人,生于嘉靖年间,于万历年间自驭一牝牛驾车来到阳谷担任县丞。到任之后,他主管水利,修堤筑坝,挖河通渠。那时,兴修水利是很多贪官污吏眼中的“肥差”,因为水利工程用料多埋于泥土,即便贪墨也很难查出。但是笪一顺却把款项一一罗列清楚并公之于众,坦然接受全县百姓的监督,不藏污不纳垢。

任内,笪一顺带来的母牛生下一只牛犊。三年后,他任满离开阳谷,坚决将牛犊留在阳谷,他说:“小牛犊是在阳谷生的,吃着阳谷的草料长大的,是阳谷人的财产,我不能私自据为己有!”最终,小牛犊留下了,笪一顺走了,而“去任留犊”的故事和他清正廉洁的精神一代代地流传下来。如今,阳谷黄河河务局将它们融入险工,为黄河岸添了抹独特“清廉”色。行人路过常驻足赏景,沐河风时,“清风”亦悄悄入怀。

当然,陶城铺险工的新妆不仅于此,从空中俯瞰过去,这里还有记录着人民治黄历程的“九曲黄河路”“初心使命石”,有“96·8”抗洪主题雕塑和黄河保护法展板,还有清涟步道、步步生莲、黄河四季等景观小品……当各种色彩在蓝天白云下的阳谷黄河岸边同框流转,这处百年险工正以鲜活的姿态,让每一段故事、每一种精神,随黄河浪涛继续向下扎根、向前传递。(钟庄子 常绍鹏)

编辑:田光 录入:李璐 审核:陈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