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好景入目来

——博兴黄河河务局探索“1+N”机制打造打渔张引黄闸生态文化圈

山东黄河河务局门户网站 时间:2025-9-24 来源:本站原创

本站9月24日讯   好风好水好文化,一幅好景入目来。近年来,博兴黄河河务局积极推进沿黄生态廊道保护建设工作,以打渔张引黄闸为核心,创新探索“1+N”机制,打造生态与文化交融的示范样本,相关经验成功入选滨州市沿黄生态廊道保护建设典型案例。

如今,探访博兴黄河,所见——十里长堤景随步移,花肥树茂;所赞——水文化建设可圈可点,水生态治理有力有效,实现文化内涵、生态面貌、经济价值同步提升。

图1

1+资源整合:循脉 扎根 赋新生

水脉连着文脉,涵闸见证变迁。打渔张引黄闸的建立,结束了黄河下游“只患不利”的历史,开创了科学引黄灌溉的先河,成为“变害为利、造福于民”的实践典范。六十余载风雨洗礼,虽历经两次改建,老闸题字依然熠熠生辉。三代涵闸,一脉相承,使命赓续,成为一处可触可感、可观可鉴的水文化遗产。

以闸为线,追根溯源,让“沉睡的遗产”焕发新生。博兴黄河河务局联合地方政府特设博兴黄河文化研究专班,不断发掘、提炼打渔张引黄工程建设历史文化要素,积极做好老闸修复保护工作,系统梳理打渔张引黄闸的发展历程,收集整理《引黄灌溉报》、建设图纸、影像资料等珍贵史料,深入挖掘黄河首批吸泥船“东风4号”等文物遗产的价值,摸清文化家底,奠定发展根基。

图2

文化资源深挖一寸,便光彩一丈,何不借此契机,建造一座文化展馆?“要在保护、传承上下功夫,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扩大影响,让博兴黄河文化生生不息。”该局相关负责人说道,通过与地方领导、专家沟通,一座集收藏、研究、陈列、交流功能于一体的新型黄河文化展馆,被迅速提上日程,规划、设计、施工……各项环节正有序推动。

整合资源、创新模式,该局积极探索“黄河文化+”融合路径,推动党史教育、法治宣传、民族文化与水文化深度融合。滨州黄河党史主题教育基地、幸福河文化广场、爱情主题文化公园等一系列文化地标沿河落地,形成集群效应,不仅极大丰富了黄河文化内涵,更成为彰显博兴黄河独特文化魅力的重要窗口。

图3

1+品牌创新:塑魂 焕彩 绽新声

守正创新,正是根基,新是方向。博兴黄河河务局赋予传统以现代化表达,赓续黄河文化,打造“人文之河”。基于神话传说中的“蚣蝮”设计吉祥物“兴兴”及系列表情包,以亲民形象诠释“引黄兴利”精神。以打渔张引黄闸与黄河母亲像为基础,融合博兴黄河党建品牌三原色,打造“博纳百川,兴河利民”黄河文化品牌,寓意党的建设与黄河文化建设的一脉共荣。

精品迭出,谱写博兴黄河的出圈密码。以三代博兴黄河人与打渔张引黄闸的情感纽带创作的《我在,河安》在黄委舞台上大放异彩,“月儿弯弯,涌入你的臂弯……尘埃散去,使命永刻心田。我在,河安。”歌声渐小,灯光渐熄,博兴黄河的故事却越传越远,修闸、守河、护安澜,这是三代人的故事,更是献给所有黄河人的赞歌。洞察文化底蕴,在光影技术中留住黄河记忆、传递时代新声,该局自编自导情景诗朗诵《新时代黄河大合唱》,多次受邀在省市局演出,以视听技术一展黄河风采。

图4

天气转凉,博兴黄河周边却热度不减。一批中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围成一团,翻转着“禾禾小问答”题板,在一问一答中领略法治黄河的魅力。同学们纷纷感叹:“这里的黄河太美了,我们一定会好好保护她!”这得益于该局设计开发的“水利工程+红色教育+法治宣传+生态体验”四位一体研学线路,将幸福河广场、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打渔张森林公园等串珠成链,实现文化资源链式整合与科普教育功能有效拓展。

图5

1+载体拓展:聚绿 智联 谱新篇

“看,这些鸟儿也恋上咱这儿了!”一群鸟悠然掠过河面,正在巡堤的管理段职工忍不住举起手机,笑着记录下这一幕。

近年来,博兴黄河河务局实施淤背区绿化提升工程,在淤背区种植白蜡、银杏、国槐等树种,连片建成千亩“防洪工程用地高质量开发基地”;按照“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原则,打造“一段一景”的生态景观廊道,在重塑土地颜值的同时,提高环境承载力和区域竞争力,实现生态修复与文化休闲的协同发展。

图6

巩固绿色成果,创新管护手段,依托大数据、3D建模等信息技术,构建“智慧生态平台”。轻点屏幕,苗木数量、生长状况、植被面积等数据实时呈现,可谓是“一棵树都能找到档案”。春来梨花胜雪,秋至银杏铺金,如今,这条沿黄生态廊道不仅是群众休闲游憩的好去处,更是人水和谐、绿色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

生态筑基,文化搭台,伴随着生态环境持续提升,一系列扎根黄河的文化活动蓬勃开展。“黄河大集”上人声鼎沸,舞龙舞狮翻腾似火,黄河大秧歌扭出欢腾。手艺人现场演示柳编技艺:“这门老手艺可是个非遗项目,编的是手艺,守的是文化!”不远处,“金河滩”大米飘香,小姑娘捧着一把蝎豆,笑盈盈地讲着民俗小吃……这些活动不仅是民俗展示,更成为全民传播黄河故事、共创文化记忆的开放课堂,有效带动周边产业增值增收。

图7

征程万里,步履不停。下一步,博兴黄河河务局将持续深化“1+N”机制,在生态修复、文化传承、文旅融合等领域开拓创新,打造更具示范意义的博兴黄河名片,书写人水和谐新篇章。(相树明 吴汶洁)

编辑:田光 录入:李璐 审核:陈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