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笔精绘安澜卷 长河静卧展新颜

——滨开黄河河务局工程管理工作纪实

山东黄河河务局门户网站 时间:2025-9-26 来源:本站原创

本站9月26日讯  秋日的滨开黄河,汤汤河水旁,坚实堤坝、葱郁绿廊与忙碌的管护人员相映成趣,勾勒出一幅大河安澜的生动画卷。这幅画卷的铺展,正是滨开黄河河务局以“工”笔画般的精工细作精心绘就而成。

精描细绘,筑牢工程“骨架”

工程管理是黄河安澜的根基,宛如“工”笔画中刚劲挺拔的骨架。唯有线条遒劲、结构稳固,整幅画作方能立得住、传得远。

图1

险工坝头,挖掘机铁臂起落间,一块块青石如被精准制导的“卫士”,轰然扎进湍急水流,激荡起雪浪千层。“根石加固是防汛的‘隐形盾牌’,必须赶在主汛期前啃下这块硬骨头。”工程科科长胥鹏指尖划过图纸上的坐标,目光紧锁数据沉声说道。不远处,推土机履带碾过新整修的坝顶,将最后一丝不平整熨帖压实——那些曾被暴雨撕开的水沟浪窝,早已在反复打磨中消弭无踪。

图2

大堤之上,机械嗡鸣中,参差的草茎被修剪得整整齐齐,露出如绿毯般平整的草皮。这些贴着堤身生长的植被,既是锁住水土的“绿绒毯”,更是监测堤坡状态的“晴雨表”——每一寸平整里,都藏着对堤坝“体态”的精微管护。

这些日复一日的维护,看似如檐下滴雨般细碎,实则是为工程“骨架”持续注入强劲“钙质”。抛石固基时的毫厘不差,碾压坝顶时的寸寸较真,修剪草皮时的细致入微,都是对“骨架”的精雕细琢。正因如此,滨开黄河河务局的每一座堤坝才能始终保持最佳“筋骨状态”,静静守护着一方安澜。

点染铺陈,勾勒生态“底色”

绿色是黄河生态最鲜明的底色,亦是该局矢志不渝的追求。阳春三月,一场场植绿护绿活动在滨开黄河沿岸蓬勃开展,为母亲河的生态画卷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守护绿水青山,建设生态滨州”大型义务植树现场,来自各单位的志愿者们挥汗如雨,挥锹铲土、扶苗浇水的身影交织成热火朝天的劳动图景。“每一棵新栽的树苗,都是我们对母亲河的郑重承诺。”一位志愿者擦拭着额头汗珠,话语里满是赤诚。经众人合力,3000余株新苗稳稳扎根黄河岸边,在春风中吐露勃勃生机。

与此同时,草皮补植工程圆满收官,为生态保护再添亮色。微风拂过,新铺草皮如晕染的绿墨宣纸,与沿岸林木相映成趣。几只白鹭在草丛中悠闲踱步、啄食嬉戏,构成一幅灵动的自然画卷。这数千平方米的草地与林木,共同构筑起一道多层次的生态屏障——既筑牢水土防护线,又为野生鸟类提供理想栖息地,生动诠释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深刻内涵,更让黄河的生态新颜在精心描摹中愈发鲜亮。

浓墨重彩,绘就安全“气韵”

若工程管理是骨架,生态是底色,那安全工作就是让整幅画作气韵生动的关键晕染。

“安全生产不是选择题,而是必须答好的必答题,容不得半分懈怠。”该局安全生产专题会上,局长的话语掷地有声,如洪钟般震颤着在场每个人的心弦。

全局迅速行动。8份安全生产责任状横向到边,40份职工安全承诺书纵向到底,织就密不透风的责任网络;125块安全标志标牌完成更新,为安全防线换上新铠甲;2次优化安委会职责分工,以制度创新为安全根基注入活力,让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序推进。

图3

在制度建设的坚实基础上,全局联动多方力量,织密安全防护网。联合开发区党政办、水务部门走进南海小学开展黄河岸线防溺水宣传,将安全理念如春风化雨般播撒进孩子们心田;秉承着对隐患“零容忍”的决心,推动24处隐患闭环整改,下达6份整改通知书,坚决将风险扼杀在萌芽状态;借助“消防宣传月”情景演练等活动,持续提升全员安全素养,从理论认知到实战技能,全方位构筑起坚不可摧的安全防线,为工程管理工作保驾护航。

从堤坝坚固如磐的线条,到岸线生机盎然的生态色块;从日常维护的精雕细琢,到安全防控的全域布局。滨开黄河河务局以赤诚“工”匠之心,在黄河治理的宏大画卷上细细描摹——这幅凝聚着智慧与汗水的“工笔画”,正随每一项扎实推进的工作不断延展、愈发精美,让奔涌千年的母亲河在新时代舒展安澜新颜。(李娜)

编辑:田光 录入:李璐 审核:陈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