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作风堤坝 建设清廉河务

——鄄城黄河河务局“知止”文化建设纪实

山东黄河河务局门户网站 时间:2025-10-14 来源:本站原创

本站10月14日讯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这句流传千年的古训,如今在鄄城黄河河务局焕发出新的时代光彩。今年以来,该局以“知止”文化建设为抓手,深入开展“知敬畏·止逾矩”主题实践活动,将作风建设融入日常、抓在经常,为推动新阶段鄄城黄河保护治理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能。

教育引领,筑牢“知”的思想根基

知是行之始。鄄城黄河河务局坚持教育在先、预防在前,构建起多层次、立体化的教育体系,让“知止”理念深入人心。

在理论学习层面,该局创新开设“清风讲堂”,邀请纪检监察干部、党校教师、律师等开展专题讲座12场,系统解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其细则和相关法律法规等,深刻阐述“知止”内涵。同时,组织开展“纪律规矩学习月”活动,编印“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强化党员干部纪律意识”纪法答题等,通过“每日一学”“每周一测”等形式,推动纪律规矩入脑入心。

图 1

在文化浸润方面,该局充分运用“线上+线下”双平台,打造沉浸式教育场景。线上,在办公群平台开设“知止微课堂”,定期发布政策解读、案例警示;组织开展"我身边的节约故事"征文活动,收到投稿92篇,评选优秀作品13篇。线下,精心布置廉政文化墙,在办公区域、食堂等场所悬挂廉洁警句、节约标语40余处;建立“廉政图书角”,购置相关书籍300余册,营造出浓厚的学廉思廉氛围。

值得一提的是,该局特别注重发挥干部职工的主体作用。组织开展“廉洁文化作品创作大赛”,共征集到微视频、漫画、书法、剪纸等作品56件。其中,由基层职工自编自导自演的微视频《一顿饭的代价》,以其贴近工作的剧情和精湛的表演,在全局引起强烈反响,观看人次超500,成为警示教育"活教材"。

制度保障,构建"止"的监督体系

止是知之成。鄄城黄河河务局坚持将制度建设贯穿始终,建立起一套科学严密、运行有效的监督体系,确保“知止”要求落地见效。

在制度建设方面,该局修订完善《公务接待管理办法》《食堂管理规定》等10项制度,细化接待标准、审批流程和报销要求,为干部职工划出清晰“红线”。同时,创新实施“廉政风险点清单化管理”,各部门结合业务特点,排查出廉政风险点12个,制定防控措施12条,实现风险防控精准化。

图2

在监督执纪方面,该局构建起“四位一体”监督格局。一是专项监督,成立由纪检部门牵头的工作组,每季度深入基层单位开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专项检查,通过查阅资料、实地查看、个别谈话等方式,深挖细查隐形变异“四风”问题。二是日常监督,在各单位食堂设立“文明就餐监督员”,对餐饮浪费行为进行提醒劝导;在节假日等关键节点,通过群发廉洁提醒短信、开展明察暗访等方式,打好“预防针”。三是群众监督,公开监督举报电话和邮箱,畅通反映问题渠道,让作风建设时刻处于群众监督之下。截止到目前,该局已开展各类监督检查15次,持续释放越往后执纪越严的强烈信号。

文化赋能,培育"廉"的价值追求

鄄城黄河河务局深刻认识到,作风建设不仅要靠外部约束,更要依靠文化的内生动力。该局着力培育以“知止”为核心的廉洁文化,使其成为干部职工的价值追求和行动自觉。

一方面,该局深入挖掘黄河文化中的廉洁元素。组织开展了“黄河廉洁文化寻根”活动,收集整理历代治黄名臣廉吏故事24个,让干部职工在感悟治黄历史中汲取廉洁养分。举办“传承好家风”主题活动,邀请干部职工分享家风故事,评选“最美家庭”,引导树立正确的家庭观、消费观。

图3

另一方面,该局积极选树身边典型。开展“知止标兵”评选活动,从基层一线挖掘在勤俭节约、廉洁自律方面表现突出的先进个人和集体,通过事迹报告会、宣传栏展示等形式广泛宣传,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让“知止”文化变得可感可学。

融合推进,彰显"实"的工作成效

“知止”文化建设最终要落脚到推动事业发展上。鄄城黄河河务局坚持将“知止”行动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实现互促共进。

在防汛抗旱和引黄供水工作中,干部职工将“知止”理念体现为对规章制度的严格遵守,严格执行调度指令,精准控制闸门开度,既保障了供水安全,又实现了水资源节约利用。在工程建设领域,将“知止”要求融入项目管理全过程,严把设计关、预算关、施工关,实现了"工程优质、干部优秀"的目标。

通过持续深入推进“知止”文化建设,鄄城黄河河务局取得了显著成效,干部职工纪律意识明显增强,干事创业氛围更加浓厚。近日,在匿名问卷调查中,职工对单位作风建设满意度达到96.5%。

图4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鄄城黄河河务局主要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化‘知止’文化建设,在常和长、严和实、深和细上下功夫,让清廉节俭之风持续净化政治生态,为鄄城黄河保护治理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坚强的保障。”(李新春  汤姝敏)

编辑:田光 录入:李璐 审核:陈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