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守护安澜线 智慧赋能幸福河

——德州黄河河务局“十四五”工程管理工作纪实

山东黄河河务局门户网站 时间:2025-10-17 来源:本站原创

本站10月17日讯   德州大地,大河安澜。在德州黄河堤防上,清晨的薄雾尚未散尽,巡堤的职工已踏着平整堤顶开启新一天的守护。堤坡的草皮青翠整齐,防浪林如绿色屏风隔开了奔涌的黄河水。埽面上,备防石摆放如列兵般规范有序;沿子石处,崭新的警示牌与栏杆一同筑起清晰的安全边界。这一幕幕安然与规整,正是德州黄河河务局五年磨剑,书写“十四五”工程管理进阶答卷的生动注脚。

工程筑基:点面同琢织平安

河工之利在御险。黄河安澜,关键在于工程坚实。德州黄河河务局管辖险工控导星罗棋布,提档升级必从最难点入手。“十四五”期间,南坦、席道口等17处险工控导的70道坝岸迎来系统性“强筋健骨”。工程面貌专项提升行动全线铺开,昔日的薄弱工程重焕坚毅挺拔。从堤防工程标准段逐年雕琢破题,以点带面,让“旧装”换“新颜”如墨染宣纸,在德州黄河全境徐徐晕开。

(图1)

安全为基,防护先行。堤顶道路及上堤辅道新增防撞栏杆3320米,如钢铁臂膀护佑通行;26处险工上坝路口布设拦车杆,18.3千米沿界桩防护网的蜿蜒伸展,无声地铭刻着工程保护红线。与此同时,南坦、程官庄等6处险工与3处控导顺利融入“十四五”改建宏图,工程巡查监管时刻在线,确保工程运行如臂使指。

标准固本:机制精塑铸规范

欲善其事,先立其规。德州黄河河务局深谙标准化是现代工程管理的生命线。依据水利工程标准化标准管理要求,全面梳理规章制度,重构管理脉络——22项制度淬火更新,管理事项、岗位职责、人员配置精准咬合,操作流程如精密齿轮清晰运转。编制并动态修订《标准化管理手册》,为日常操作设下刻度与准绳。

(图2)

学习为帆,竞赛做桨。工程管理知识培训、实战技能竞赛与知识闯关轮番登场,“标准化”意识如春风化雨,沁润每位职工心田。2023年在山东河务局防洪工程运行管理技能竞赛中勇夺二等奖,正是实力与共识的最好回响。标准之花,终究结出丰硕之果:2021-2022年间,3处工程荣膺黄委“示范工程”称号。2023年,潘庄引黄闸成为全河首座通过水利部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评价的引黄闸;2024年,齐河河务局申报工程更以优异成绩再获殊荣,标准化之路行稳致远。

匠心维护:精养细护保无恙

工程之“安”,在于基础夯实,更在于日常守护。“日常养护物业化”,成为德州黄河河务局在“十四五”写下的新注脚。《物业化管理方案》应运而生,维修养护方案前置规划、合同责权明晰、质量全程监控、验收严守尺度——这闭环链条在五年间高效运转,累计完成养护投资6000余万元。

(图3)

成效数字背后,是日夜不息的匠心雕琢:5千余平方米沿子石勾缝如雕琢玉器;1万余立方米备防石规范码放如阵列待命,2万余平方米坝坡整修如砥似砺;3万余立方米根石加固深植根基,每一组数字都在诠释着责任的力量。

智慧赋能:科技助力守防线

扎实推动“智慧黄河”建设,在山东河务局率先实现“三个全覆盖”目标,监控点位构成全天候“千里眼”,无人机升空织密立体巡查网,视频会议硬终端畅通指挥脉络。打破边界藩篱,与长清河务局合作实现两岸监控共享,并通过电子围栏、电子喊话设备不断延伸智慧触角。深度拓展应用,开发“视频接力巡检”,无人机加载“一键自动巡航”“热成像”等先进模块,实现多线程自动巡检无死角;根石监测预警系统为关键工程植入全天候“感知神经”。

(图4)

“三个全覆盖”的深度应用构建起立体化巡查体系,视频监控实现对堤防、险工等重点部位的实时在线监测,巡查人员通过平台实现“指尖巡检”,显著降低人工巡查强度、提升响应效率;无人机有效覆盖人工难以到达的区域,进一步提升巡查精度与范围。在此基础之上,通过科学划分人工、监控与无人机的任务区段,形成“视频监控+无人机+人工”协同的立体化巡查模式,确保“三个全覆盖”系统在实际工作中真正实现“管用、好用”,并推动巡查人员“爱用、善用”。

绿筑底色:生态廊道展新卷

守护生命线,亦需妆点风景线。德州黄河河务局深植“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理念,编织着绿意与诗意交织的新长卷。在“临河防浪林、堤顶行道林、淤区适生林、背河护堤(坝)林、防护草皮”五位一体的生态屏障体系下,“十四五”累计植树52万余株,草皮补植57万余平方米,杨树、栾树、法桐等十余种树木扎根淤背区,构筑起一道200余万株树量的绿色长城,绿化覆盖率突破95%。

(图5)

生态廊道从“增绿”迈向“提质”。阴河淤背区精心绘就绿色生态示范点;长清大桥、郑济高铁、谯庄防汛路等人流汇聚处,精心打造的松林、海棠、樱花景观带摇曳生姿,四季皆景,车行堤顶如入画中。2023年,“齐河县黄河国家风景道”入选黄河国家风景道(山东)典型段并荣登央视《新闻联播》,成为黄河岸边亮丽的生态名片。

河工之道,始于匠心,成于笃行。德州黄河河务局“十四五”蓝图下的工程管理之路,是一部用汗水和足迹写实的责任长卷——从巍巍堤防的根基重塑,到规章制度的精雕细琢;从物业化养护的精准滴灌,到生态屏障的泼绿点翠。

新程已在脚下铺展,德州黄河人心中激荡着更为强烈的使命回响:工程标准化的刻度将不断精准,科技赋能的维度将拓得更宽,水与城、河与人的融合篇章将续写新意。他们深知,大河安澜从来不是终点,而是守护幸福长河的永恒起点。这支以初心为桨的队伍,正奋力驶向黄河治理保护更深广的蔚蓝。(王迪)

编辑:田光 录入:李璐 审核:陈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