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旗领航守安澜 河地同心谋幸福

——梁山黄河河务局“十四五”期间治黄工作高质量发展回眸

山东黄河河务局门户网站 时间:2025-10-22 来源:本站原创

本站10月22日讯    在鲁西南的广袤大地上,黄河如一条金色巨龙,自西向东奔流不息,灌溉着这片古老而充满生机的土地,养育了一代一代又一代的梁山儿女。当历史的指针即将跨越“十四五”的门槛,回忆过去五年的时光,“幸福河”建设成效显著,梁山黄河河务局是如何在这场大考中交出让人民满意的答卷?让我们一同揭开背后的故事,去探寻那些平凡人在平凡岗位上取得的不平凡。

党建引领,打造“红色引擎”

“党建引领,是我们治黄事业的灵魂,更是推动我们赓续前行的红色引擎。”梁山黄河河务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斌的话语铿锵有力,道出了党建事业在梁山治黄工作中发挥的核心作用。

一场场别开生面的党组会议,一次次深入人心的党课教育,如同春风化雨,滋润着每一位党员干部的心田。“十四五”期间,该局将党建工作深度融入到黄河保护治理的业务实践中来,通过严格执行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研讨、“三会一课”等制度,实现了党员干部的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同步“双提升”。

“堤坝讲堂”“党员巡查班”等党建特色品牌的创建,更是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再次紧密结合,形成了“党建+业务”的双轮驱动模式。在防汛一线,党员先锋岗如同一座座坚不可摧的堡垒,引领着广大干部职工奋勇直前:观水尺,整工程,巡河道,报水情,修雨毁……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如今,该局黑虎庙管理段党支部获评“黄委先锋党支部”“山东黄河四强党支部”;机关党支部、小路口管理段党支部等荣获“五星党支部”“过硬党支部”等荣誉称号;全局5名新发展党员、11名入党积极分子在治黄业务实践中快速成长,2名“驻村第一书记”扎根基层助力乡村振兴,鲜红的党旗始终在梁山黄河畔高高飘扬。

科学防御,守护“铜墙铁壁”

黄河宁,天下平。

黄河防汛是黄河人的首要任务,于梁山黄河河务局而言,确保黄河安澜是必须扛起的第一责任。“十四五”期间,该局严格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防汛责任制,主动作为,修订完善各类预案方案,探索防汛物料储备新模式,组建专业抢险队和群防队伍,组织开展黄河防汛应急演练。

 2021年秋汛,黄河遭遇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秋汛洪水,梁山段最大流量达5100立方米每秒。“当时洪水涨势凶猛,我们依托‘班坝责任制’,派遣机关干部职工‘下沉’到防汛一线,24小时不间断巡查。”该局防汛办公室主任王新平指着彼时的工作照片感慨。有心人,天不负,经过一月有余的奋战,黄河梁山段成功抵御住了洪水侵袭。梁山黄河河务局守护住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多名职工获得黄委、山东黄河河务局表彰,梁山黄河专业抢险队更是荣获山东省委、省政府嘉奖。

此外,在日常,该局立足黄河防汛实际,科学申报应急度汛项目,争取中央和地方资金用于抢险救灾和水毁修复;创新打造的防汛宣传品牌被省局评为“防汛宣传工作先进典型”,用责任与担当筑起了守护黄河安澜的“水上长城”。

精管善建,擦亮“品质名片”

精心管护,科技赋能,善建善成,华丽蝶变。

“十四五”期间,该局工程管理实现了从传统到智慧的华丽转身。在梁山黄河工程管理一线,视频监控、无人机、远程会商系统等高科技设备一应俱全。“我们安装了67处视频监控,购置了5台无人机,布置了4套远程会商系统。”该局工程管理科科长李忠伟介绍道:“通过科技加持,我们的工程管理工作更加精准、高效。”运用这些智慧手段,一线巡查人员能够及时发现并处理工程隐患,确保所管辖工程的安全稳定运行。

“以前巡查靠脚走、记录靠手写,现在有了智巡APP和无人机,效率提高了不止三倍!”该局小路口管段职工张勇演示着智能巡查系统。五年来,该局累计完成根石探测20处、366道坝岸、1247个断面,开展堤防隐患探测9.432千米,汛前工程安全普查整改隐患699处。同时,实施“十四五”防洪工程和雄商高铁补救措施工程,建设堤防高标准段,沿黄两岸的临河防浪林、堤顶行道林、背河生态林体系,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绿色生态长廊,构建起了集防洪保障线、抢险交通线和生态景观线于一体的高标准堤防工程体系,工程面貌焕然一新,实现蝶变:2023年,该局顺利通过水利部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评价;以梁山黄河堤防为主体申报的梁山县“河和之契”黄河风景道被评为“黄河国家风景道(山东)典型段”,梁山黄河工程既有“颜值”更有“内涵”。

多方携手,织密“法治网络”

“黄河生态,不容破坏,必须守好。”梁山黄河河务局分管水行政执法工作的副局长嵇波时常叮嘱该局水行政执法人员:“这是我们的职责所在,更是我们对母亲河的承诺”。

在“十四五”期间,该局累计开展日常河道巡查620余次,巡查里程达5.2万余公里,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45份,清除违章垦殖5万余平方米、违章建筑1000余平方米,清除林下蚯蚓养殖1100余亩,立案查处违法案件15起,移交公安机关涉刑事案件1起。

 为强化执法合力,该局联合驻地公检法等11家单位建立水行政联合执法协作平台,与梁山县公安局深化联勤联动机制,与梁山县法院共同成立“梁山黄河环境资源审判法庭”,建立黄河生态环境司法修复基地,对黄花寺合龙碑、老运河穿黄闸等文物古迹出台司法保护令。“现在执法有了‘同盟军’,违法分子再也不敢肆意妄为了。”该局水政科科长孙强自豪的说。

此外,该局普法志愿者深入学校、村庄、社区开展普法宣传活动80余场,圆满完成了“八五”普法任务;梁山黄河法治文化广场被评为“济宁市法治文化建设示范基地”,为黄河生态保护织就了一张严密的“法治防护网”。

融合发展,绘就“幸福画卷”

“治黄为民,要让职工舒心、群众满意。”该局始终把民生福祉放在心上。“以前办公条件简陋,现在我们不仅搬进了新办公楼,还有了健康驿站、职工活动中心,工作生活越来越有幸福感。”该局职工李渊博脸上洋溢笑容述说着。

“十四五”期间,该局新建赵堌堆管理段庭院,使得“幸福段所”名副其实;为所属管理段配备拖拉机式打草机、巡查电车等设备,极大减轻了养护职工的作业劳动强度。争取梁山县政府资金,助力县局机关顺利搬迁,改善办公环境;经多方协调,成功将梁山黄河家属院纳入梁山县老旧小区改造名单,实现了改造升级,使干部职工“住得舒服”。同时,全力推进幸福单位建设“提档升级”:设立健康驿站,建设职工活动中心,成立书法、摄影、健身等兴趣小组,开展趣味运动会、文艺汇演等。

对内话“幸福”,对外说“融合”。五年前,该局种下“开门治河,河地融合”的种子,五年来,结出累累硕果:乘着梁山县高质量发展的东风,争取到县政府投资硬化黄河防汛道路13.73千米,黄河环境保护公益性岗位23个,黄河险工险段坝岸路灯80盏;建设黄河警务指挥中心一处——绘就了“河地融合,携手向前,幸福共享”的美好画卷。

岁月如歌,风雨兼程。

“十四五”收官,“十五五”启航。勤劳务实的梁山黄河人将继续以党建为引领,以科技为支撑,以法治为保障,以人民为中心,不断为治黄事业高质量发展输出“梁黄力量”,贡献“梁黄智慧”。在未来的日子里,他们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务实的作风,守护好母亲河,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田玉俭)

编辑:田光 录入:徐文彪 审核:陈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