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风送爽,大河奔腾。当2025年的日历翻至金秋时节,东阿黄河河务局单庄管理段的职工们依旧步履不停。从工程管护的精雕细琢,到防汛值守的坚守不辍,再到规范管理的创新突破,他们以秋风为号角,以责任为铠甲,用实干与担当在黄河岸边续写着“护河安澜”的动人篇章,让秋日的黄河画卷更显厚重与壮阔。
匠心管护,工程焕颜展新姿
工程管理是治黄工作的“筋骨”,秋季更是管护的“黄金期”。单庄管理段以“精修细护、固本强基”为目标,对辖区工程开展全方位“体检保养”,让每一处堤坝都以最佳状态迎接季节考验。
草皮修剪是秋季工程管理的“重头戏”。该段以“除隐患、保安全、提形象”为导向,采用“机械跑面+人工扫点”协同作业模式——大型打草机在堤坡上匀速推进,留下整齐的草茬;职工们穿梭于边角缝隙,对机械难以触及的区域进行“精雕细琢”。“草茬要保留约5公分,既能固土护坡,又能让草皮安全越冬”该段负责人张涛叮嘱。修剪后的堤坡如铺展的绿毯,在秋阳下焕发出勃勃生机。

草皮修剪(王仁超 摄)
秋阳依旧炽热,工程管理的脚步并未停歇。坦石坡蛰陷修复与根石杂草清除工作同步推进。该段职工对辖区工程坦石坡进行全面排查,发现蛰陷部位立即标记,并联系工人进行修复,确保坦石坡结构稳固;针对根石间滋生的杂草,则采用人工逐一拔除,防止杂草根系破坏工程结构,保障根石防护功能发挥正常。

坦石坡蛰陷修复(王仁超 摄)
从草皮修剪到工程修复,该段用“绣花功夫”为工程“强筋健骨”,让黄河堤坝在秋日里既有“颜值”更具“实力”。
汛线坚守,秋雨利剑筑防线
秋霖渐密,雨水频至,防汛工作仍是“检验尺”。该段始终绷紧“防秋汛、保安全”这根弦,以“汛情不停、战斗不止”的姿态,在雨幕中筑起坚不可摧的防线。
雨后的黄河岸线,空气里弥漫着湿润的泥土气息,职工们无暇感受这份秋凉,迅速开启立体巡查模式。无人机腾空而起,灵活穿梭于坝顶与河面间,将人工难以抵达的区域尽收“眼底”;人工巡查队伍则沿着坝岸缓步前行,手里的记录本记满了“坝坡有无裂缝”“根石是否松动”等细节。“雨后是险情高发期,我们多走一步、多查一处,把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该段“工程活地图”张宗坤裤脚沾满泥水却步履坚定。
秋雨暂歇,但防汛的“弦”丝毫未松。水沟浪窝修复是雨后防汛的“关键战”。该段提前完成全方位普查,详细记录浪窝位置、大小和周边环境,为修复工作提供“精准导航”。施工中,“机械+人工”的组合再次显威,让修复后的区域如“补丁”般牢固,成为堤坝上的“安全堡垒”。
防汛技能演练为秋汛防御“淬炼本领”。该段与鱼山镇在范坡险工联合开展民兵抢险队演练,将“课堂”搬到防汛一线。技术人员采用“理论精讲+实操演练”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既让队员们掌握抢险知识,又提升了团队协作能力,更让“防患未然”的意识深植人心。
防汛技能演练(田兵 摄)
规范管理,协同奋进结硕果
规范管理是治黄工作的“血脉”,该段以“协同高效、内外兼修”为抓手,让管理的“触角”延伸到每一个角落,在秋季的忙碌中结出累累硕果。
堤顶道路“畅通保卫战”温暖而有力。该段联合水政监察大队开展专项巡查,采取“分段负责、协同配合”的方式,对乘凉群众进行耐心劝导,并协助挪移妨碍通行的车辆。水政监察大队“柔性执法”与管理段所“细致服务”相结合,让堤顶道路始终保持“生命线”的畅通。
秋景引客来,重点部位“四个一”建设为涉水安全“上保险”。秋季游客增多,涉水风险随之上升。该段对辖区水利风景区开展安全专项自查,发现救生杆丢失问题后第一时间采购补充,并采用醒目喷涂方式制作标识,让救生设备“看得见、拿得到”,为游客筑起一道“隐形防护网”。
喷涂制作标识(李晓晗 摄)
秋日的忙碌不仅在户外一线,办公区域的文明新风也同步吹拂。该段制定《公共区域卫生值日表》,明确责任人与标准,采购清洁工具后,全体职工分工协作,让杂乱的角落焕然一新,营造出整洁舒适的办公环境。职工们笑称:“办公环境清爽了,工作也更有干劲。”这场大扫除不仅扫出了整洁,更凝聚了团队向心力。
金秋是收获的季节,技能赛场“捷报”为秋日添彩。单庄管理段素来有“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在“技行天下”2025年聊城市河道修防职业技能大赛中,该段职工凭借扎实的功底和稳定的发挥,有3人跻身前5名。从日常的技术研讨到实操练习,职工们将每一次学习作为提升机会,最终成为治黄队伍里的“技术尖兵”。

技能培训练习(王仁超 摄)
秋意渐浓,初心不改;大河汤汤,使命在肩。单庄管理段职工们将继续以“秋”的厚重与奋进,在黄河岸边书写新篇章,让安澜的画卷在四季流转中愈发壮阔。(李晓晗)
编辑:田光 录入:徐文彪 审核:陈宁
中国政府网
水利部
黄河水利委员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