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10月28日讯 “黄河宁,天下平”。“十四五”期间,德州黄河河务局深入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奋楫笃行,臻于至善,以法治力量守护母亲河安澜,以创新实践书写治河现代化新篇章,一幅“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幸福黄河画卷在德州黄河人笔下绘就。
法治润河,普法之音入人心
“法者,治之端也。”五年来,德州黄河河务局将法治宣传教育作为依法治河管河的基础工程,推动法治精神如涓涓细流,浸润千家万户。
“法律十进”织密普法网络。营造浓厚法治氛围,以每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12·4国家宪法日”、黄河保护法宣传月、禁渔期等重要节点为契机,将法治课堂搬到田间地头、河畔堤边,常态化开展“法律十进”活动。利用普法短信、网络连线、广播电视台、VR、“河小卫”广播等新媒体新手段,让法治宣传“飞入寻常百姓家”。开展各类集中宣传活动56次,出动宣传人数1200余人次,悬挂张贴宣传画和横幅200余幅,发放各类宣传材料6万余份,累计受教育群众50余万人次。2023年,德州黄河河务局、齐河黄河河务局分别被授予德州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联系点,2024年,德州黄河河务局荣获“全国‘八五’普法中期表现突出单位”称号,普法与依法治河工作有机结合成效显著。

图1
法治教育覆盖全域全员。从领导干部到一线执法人员,从机关职工到沿黄群众,法治培训、知识竞赛、专题片展播等形式多样的学法活动蔚然成风。将各类业务法律知识培训纳入职工教育培训计划,80余次宪法、民法典、涉水法律法规知识培训、22次各类法律知识竞赛,覆盖人数2000余人次,法治理念落地生根。持续更新普法阵地,增设相关法律法规版面4块,对黄河法治文化广场进行提档升级,更新黄河保护法、民法典相关版面18块,让普法阵地成为群众身边的“法治课堂”。阴河法治文化广场荣获第一批黄河水利基层党建示范带“党员教育基地”、德州市2022年法治宣传教育优秀案例(法治创建类)一等奖和山东省“法治文化建设示范基地”荣誉称号,成为党建引领法治实践的亮丽名片。
严管厚爱,河道治理如破竹
河清海晏,时不我待。以“零容忍”态度守护河道安全,以“精细化”管理提升河湖品质。
该局依托“三个全覆盖”,每年组织汛前汛后河道执法检查;组织开展河湖安全保护、河湖管理水行政执法、水资源保护三大专项行动及黄河流域水生态保护专项执法行动。累计开展河道巡查370余次,制止查处违法行为100余起,下达各类责令整改通知书17份,立案查处17起,结案17起。每年春季开展“清四乱”专项行动,拆除违章建筑6300余平方米,清除违规种植3500平方米,对卫星遥感发现的96项图斑开展逐项核查,黄河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持续规范涉河项目管理,注重事中事后监管,严厉查处“未批先建、批建不符”等违法违规行为,开展涉河项目执法检查20次,浮桥专项执法检查26次;编制完成《德州黄河河务局涉河项目补救工程建设管理办法(试行)》,实现从“审批”到“监管”全链条闭环管理;严格实行河道采砂管理责任制,每年落实直管河段河道采砂管理河长、行政主管部门、现场监管和行政执法责任人,夯实河道采砂管理责任;2021年被授予山东省美丽幸福示范河湖称号,2024年黄河德州段被授予首届“德州最美家乡河湖”荣誉称号。

图2
执法铁腕与精细管理并重,以脚步丈量河岸,以科技赋能监管,以法律划定边界,实现了河道从“治乱”到“提质”的深刻转变。
协同联动,河地融合强共识
为打破黄河治理和依法行政常面临“九龙治水”、各部门职责交叉却又各自为战的困境,德州黄河河务局积极探索水行政联合执法协作机制,通过一系列制度创新打通协作“壁垒”。
以完善制度筑牢基石——2022年齐河河务局在全河率先建立“行刑衔接”工作制度,形成县委牵头,公检法司、河务、水利等14个职能部门和15个乡镇为成员的“行刑衔接”机制领导小组;2024年德州黄河河务局联合市公检法司、市水利局、市河长办等12家单位签订《德州黄河水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实施意见》《关于建立德州黄河联合执法协作机制的意见》,实现在市县两个层面全面建立水行政执法联合协作平台。2025年德州黄河河务局水政监察支队与德州市公安局食药环侦支队签订《联勤联动合作协议》,提升黄河(德州段)生态环境修复治理保护工作能力;与德州市水利局、检察院联合印发《德州市黄河流域水生态保护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整治水资源管理、河湖库管理保护等领域违法问题;司法保障协作中心、环境资源巡回法庭、驻黄河检察官工作室等“拔地而起”,服务保障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十四五”以来,联合地方部门印发配套机制文件共计11套,召开座谈会12次。

图3
以联合执法凝聚力量——联合县委政法委组织15家单位开展联合巡河,共同整治河道管理范围内的违章问题,并开展黄河保护法宣传活动;联合德州市水利局、德州市检察院开展水生态保护专项巡查活动;每年同齐河河务局、齐河县农业农村局、黄河派出所组成联合执法组,开展禁渔期专项执法行动;组织市县局水政、工务人员参加由齐河县人民法院黄河生态城法庭进行审理的民事诉讼案件的旁听庭审过程;联合“行刑衔接”机制成员单位开展“中国水周”联合普法宣传,深入沿黄乡镇讲解法律法规。累计开展联合执法活动51次,共同巡查2000公里,办理涉黄河案件20余起,开展联合普法宣传活动10余次,发放宣传册等材料8000份,联防联控、共建共享的治河管河新局面逐步形成。
“以前单打独斗,执法难度大。现在多部门联动形成合力,执法效果有了显著提升。”齐河河务局执法人员感慨道。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从“机制”到“共治”,贯通多部门权责清单,推动行政执法与司法监督同频共振,让法治基因深植流域治理肌理。
深根固柢,提升效能筑基石
多渠道确保水政在岗人员,定期开展人员排查,全员在岗率95%以上;强化执法队伍培训,适时安排人员参加上级培训、执法考核和执法监督检查,确保每人每年接受业务培训和法律知识培训不少于60学时;积极组织参与案卷评查及模拟执法等活动,开展执法办案模拟演练和大队考核。积极参加山东河务局“法治润黄河”知识竞赛,开展法律知识竞赛活动10次;组织水政监察人员参加水行政执法技能竞赛,提升了执法队伍专业素养和执法能力。
建立村级普法依法治理联络员(护河员)制度,发挥水行政执法、基层监管、群众参与的河湖监管“三方联动”作用,聘任21名护河员,将沿黄5个乡镇的58个村庄纳入了黄河村级普法依法治理范围,建立6个村级普法宣传网;制作执法巡查暨村级普法联络员分布图;深入开展“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培养实践工程。普法联络员队伍发现上报各类水事违法问题线索60次,对村民违法行为劝阻49次,开展普法宣传活动115次。

图4
根深叶茂,本固枝荣。执法队伍的专业化、规范化建设,与基层普法网络的延伸拓展,共同驱动着水行政执法效能的全面提升。一支支素质过硬的执法铁军,一位位身处一线的普法轻骑兵,正是“法治之水”畅流“最后一公里”最有力的保障。
“十四五”期间,德州黄河河务局以法治为笔,以实干为墨,在黄河之畔书写了依法治河现代化的生动篇章。从普法宣传到执法巡查,从部门联动到公众参与,每一步都踏石留印。站在新的起点上,德州黄河河务局将继续秉持“法治润河、协同共治”理念,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不断前行!(郭霁姝)
编辑:田光 录入:李璐 审核:陈宁
中国政府网
水利部
黄河水利委员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