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安澜堤防 绘绿美画卷

——汶上管理局工程提质与生态建设纪实

山东黄河河务局门户网站 时间:2025-10-28 来源:本站原创

本站10月28日讯   秋日的汶上东平湖防洪工程,绿意延绵,堤防如龙。坚实的堤身、整齐的草皮与忙碌的养护人员交织成一幅安澜画卷。这幅画卷的铺展,正是汶上管理局以匠心织锦般的细腻手法,在工程提质与生态建设上交出的生动答卷。

备土固基,筑牢防洪“压舱石”

堤防工程是防洪保安的重要屏障,如同大树的深根固柢。唯有根基扎实、结构稳健,整座工程才能历经风雨、守护一方安宁。

年初寒意未消,该局所辖堤防段已机械轰鸣、车辆穿梭。在背湖段,27万立方米土方如“定盘星”般稳稳扎根,为防汛抢险筑起一道坚实屏障。“充足的备土是防汛抢险的重要基础,此次备土工程的实施,对保障河湖安澜、维护堤防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汶上管理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杨会涛在开工动员会上说到。

图1

从摊铺厚度到边坡线型,再到排水系统,每一环节都严格对标施工标准,确保坡面流畅、排水通顺。那些曾被雨水冲刷的沟痕,早已在反复整修中消弭于无形。堤肩上,草皮修剪得整整齐齐,如绿毯般平整延展。这些贴着堤身生长的植被,既是锁住水土的“绿绒毯”,更是监测堤坡健康的“晴雨表”。每一寸平整背后,都是对工程“体态”的精心守护。

植绿添新,勾勒生态“绿底色”

绿色是汶上东平湖堤防最动人的底色,也是该局矢志不渝的追求。春回大地,一场场植绿护绿行动在堤防沿线蓬勃开展,为生态画卷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备土完成一片、生态覆盖一片。”该局坚持植树覆绿与工程管理同步推进,将采伐更新、植树造林与菊花种植统筹规划,着力构建多层次、多色彩的生态廊道。杨树、白蜡等树种扎根沃土,茶菊、观赏菊在林下错落有致,勾勒出一幅林菊共生、绿意盎然的生态图景。

图2

“每一株苗木,都是我们为这方河湖立下的绿色誓言。”植树活动中,职工们挥锹培土、扶苗浇水,2300余株苗木、万余株菊苗在春风中挺立,展现出勃勃生机。随着槐序来临,旱情初显。该局创新引入移动喷灌、滴灌设备,为苗木撑起“绿色保护伞”。水雾均匀滋润,既保墒情,又防水土流失。配合专职巡护,一套科学高效的养护体系已然形成,真正实现“栽一片、活一片、绿一片”。

综合防控,守护林木“健康线”

五月以来,天牛、春尺蠖等害虫进入高发期。该局联合林业科技研究所、驻地政府等部门,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通过树身涂白、精准喷药、注根施药等方式,系统推进病虫害防治。

“之前树叶虫痕密布,现在已难觅踪迹。”养护队员操作风送式喷雾机介绍,“我们采取树上树下同步治理,效果非常明显。”在强化专业防治的同时,该局构建“专业作业+动态监测”立体防控体系,高效运用现代化器械,全面提升防治效率与覆盖面。药剂选用上,优先采用高效低毒、环境友好型农药,严格控制浓度与频次,最大限度减少生态影响。

图3

截至目前,已完成防治面积千余亩,虫口减退率超90%,一条结构稳定、功能完善的生态廊道正重现往日风采。待到深秋,堤防上3700株红枫将次第染红,届时这条坚实的防洪工程将化身为一道绚丽的红色长廊,以最美的生态画卷展现安澜与绿色的和谐共生。

图4

精细管护,提升工程“品质感”

七月的阳光炙烤着护坡,背坡土壤仍带湿气。在这看似一致的堤防上,养护方案却大有不同。界沟整修棱角分明,护坡狗牙草增强抗冲,背坡草皮修剪整齐……“分类施策、精准养护”的理念已融入日常。

该局将“精细化”贯穿工程管护全过程,构建从计划、执行到考核的闭环管理链条。结合不同区段、不同部位特点,量身定制管护方案,系统推进草皮补植、界埂整修、堤坡修剪等重点任务,工程“品质感”日益凸显。

图5

“如今依托无人机巡查、视频监控联网,工程运行动态一目了然,问题发现更快、定位更准。”该局深化“三个全覆盖”应用,构建“天、空、地、人”一体化智能感知体系,打造“智能识别、快速上报、闭环处置”高效机制,推动工程管护由“人巡为主”向“智能巡检+人工协同”转型,实现隐患动态清零与长效管护。

图6

步履不停,奋斗不息。汶上管理局将始终心怀“国之大者”,以科技赋能工程管理,以绿色厚植生态底色,持续拓展生态廊道,筑牢防洪安全与生态平衡的坚固防线,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卷轴上,写下岁岁安澜的坚实承诺。(续轩 田宗波 徐元兴)

编辑:田光 录入:李璐 审核:陈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