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11月6日讯 黄河安澜,国之大者。
“十四五”期间,历城黄河河务局秉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扎实做好防汛队伍建设、智慧防汛、巡查值守等各项水旱灾害防御工作,在奔腾不息的母亲河畔书写着新时代的安澜答卷。

图1
队伍建设:锻造防汛铁军,筑牢人才根基
防汛工作,队伍是关键。“十四五”期间,该局始终将队伍建设作为防汛工作的重中之重,致力于打造一支技术过硬、作风优良的防汛铁军。
——精准培训,夯实能力根基。该局构建常态化培训体系,组织“河边课堂”“防汛第一课”、业务竞赛等学习、活动30余次,全面提升干部职工业务水平。特别是针对青年干部职工,开展“薪火计划”,实施“以老带新传帮带”,推动青年职工成长。
——实战演练,锤炼过硬本领。该局坚持“以演促训、以练备战”,连续5年高标准组织黄河防汛抢险实战演练。演练内容既保留拴打家伙桩等传统技艺,又引入机械化抛石、无人机查险等现代化科目,全面提升队伍在复杂险情下的协同处置与快速响应能力。

图2
——专家培养,树立典型。该局注重防汛专家的培养,通过召开防汛专家培养研讨会、开展“师带徒”活动等方式构建成长闭环。目前已推动4人晋级山东河务局防汛专家。其中,宫亮同志凭借扎实的专业功底、丰富的实战经验和突出的授课能力获评“山东黄河优秀防汛授课专家”,形成良好的示范带动效应。
智慧防汛:科技赋能,打造 “千里眼”“顺风耳”
信息化、智慧化是提升防汛效能的引擎。“打开视频监控,工程情况一目了然,巡查值守工作轻松了很多。”一线职工的切身感受,正是该局智慧防汛建设成效的生动写照。
“十四五”期间,该局聚焦科技赋能洪水防御,在实现视频监控、无人机、远程会商系统“三个全覆盖”基础上,持续锚定水旱灾害防御目标,为黄河安澜装上“智慧引擎”。
视频监控与无人机的深度融合,如同为黄河大堤装上“千里眼”、配上“顺风耳”,使工程面貌、水位变化、河势动向、工情实况等情况尽收眼底。该局华山段依托原有的无人机飞行爱好者交流平台,成立了一支专属女子无人机巡查小分队,把无人机基本飞行操作普及到每一位职工。

图3
此外,该局还新建了盖家沟等物联网水位站,实现了对黄河水位的实时监测。针对滩唇出水高度观测难题,该局创新搭建了滩唇出水高度自动识别水尺,有效解决了人工观测的安全隐患和效率问题。
巡查保安澜:压实责任链条,守牢防汛底线
巡查,是守护黄河安澜的基石。“十四五”期间,该局多措并举,构建起严密的巡查防控体系,用脚步丈量堤防,用担当筑牢安全屏障,确保了黄河历城段安全度汛。
责任体系日趋完善。该局严格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防汛责任制,印发了三个责任人、班坝责任制、全员防汛责任制等文件。历城区首次印发《历城区黄河防汛职责》,实现了责任链条“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覆盖。
加密巡查频次。在洪水期间和关键时段,该局加密巡查频次,对易出险的险点、险段和近期新修工程进行重点巡查。2021年迎战5230立方米每秒大洪水,对5处工程16段坝采取抛石预加固,提高工程抗洪强度。

图4
河地融合,凝聚合力。该局通过宣传培训、演练指导等方式,提高了沿黄群众的防汛意识和自救能力。在2021年秋汛期间,调动6988人次群防人员参与防汛工作,确保了历城黄河防洪工程和滩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奋楫五载,筑安澜之基;擎旗笃行,谱守护新篇。展望未来,该局将持续以实干笃定前行,密织防汛网络,筑牢安全底线,在守护黄河安澜的新征程上续写更加绚丽的华章。(田仁云)
编辑:田光 录入:李璐 审核:陈宁
中国政府网
水利部
黄河水利委员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