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堤护安澜 融绿蕴文脉

——“十四五”淄博黄河工程蝶变侧记

山东黄河河务局门户网站 时间:2025-11-7 来源:本站原创

本站11月7日讯大河汤汤,川流不息。“十四五”期间,淄博黄河人锚定“强精优美”发展愿景,以工程为基、生态为魂、文化为韵、以民为旨,深度践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推动黄河工程实现“防洪功能景观化、景观工程功能化”转型,让千年黄河在淄博蜕变为“安澜之河、魅力之河、文化之河、幸福之河”。

以工程为基:构筑自然与人文交融河畔景观

 淄博黄河辖段地处黄河下游“最后一弯”,黄河安澜依赖工程硬保障与人防软实力。“十四五”以来,淄博黄河河务局以防汛保安澜为核心,将工程面貌提升纳入重点规划,推动防洪功能与景观化深度融合。

马扎子险工是功能与景观融合的典范。昔日杂乱的备防石、泥泞坝路焕然一新:新改建的引黄涵闸保留水利功能,以现代设计成为核心景观;坝体既是防洪“钢铁防线”,也是观赏“长河落日、霞光满天”的绝佳点位;泥泞小路升级为四季有景的蜿蜒步道。沿坝分布治水名人、洪水纪念、齐文化名人三大主题广场,通过展牌与雕塑串联治河历史,让访客铭记安澜来之不易。

安澜湾景区成为市民休闲新地标。风车广场与黄河波涛相映,植物迷宫充满童趣,田横雕像、“安澜牛”雕塑承载历史与祈愿,法治文化基地将水利法规融入景观,让游客在赏景中强化“依法治河”意识。

图片一:安澜湾景区内刘春家险工上的田横雕像

 五年间,淄博黄河人以高标准规划,从单处工程完善到全域景观构建,将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蓝图转化为“堤固、景美、人和”的现实图景。

以生态为魂:建成百里绿色生态休闲运动长廊

 在淄博近百里黄河堤防线上,昔日防洪屏障已转型为“生态绿廊”。如今,堤顶道路上骑行、徒步、自驾者络绎不绝,堤防超越“防洪、抢险、生态”传统定位,成为“体育运动线”与“天然氧吧间”。

这一转变源于“六位一体”生态绿色屏障的构筑:临河堤脚防浪林、堤顶行道林、淤背区适生林、背河淤背坡林、堤脚护堤林及堤坡草皮防护带,层层递进如黄河巨龙的“复式鳞片”,风动林摇,奏响生态和谐乐章。

图片二:大河与堤防绿色生态长廊比翼齐飞

 百里堤防与数十公里沿黄生态廊道串联山水、湿地、村落、农田,四季风光各异:春日大刘家淤背区海棠、樱花绽放,游人如织;夏日刘春家廊道浓荫蔽日,成避暑胜地;秋日枫榉染金、银杏铺黄,层林尽染;冬日银装素裹,尽显北国风光。淄博“南山北水”的黄河水畔,已成为区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靓丽名片。

 “十四五”期间,淄博黄河河务局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动生态河防从“增绿”向“提质”跨越。五年累计植树19.01万株、补种草皮43.50万平方米;“十四五”防洪工程(淄博段)附属项目收官,新建连坝路畅通抢险动脉,3000余株新绿沿堤萌发,织就堤防立体防护网,铺展绿色生态长卷。

以文化为韵:打造黄河坝岸综合文化阵地

 黄河承载千年文明,淄博沉淀齐文化底蕴。淄博黄河河务局以习近平总书记“挖掘黄河文化时代价值”重要指示为遵循,打造兼具地域特色与时代内涵的黄河文化阵地。

 2021年10月,齐韵黄河文化馆开馆,作为山东首家融合齐文化与黄河文化的展馆,通过文物、老照片、文字解说,串联周封姜齐、管仲治水、历代治黄等历史脉络。开馆四年年均接待访客 5000余人次,成为河地交流纽带与治黄成果重要展示窗口。2025年,淄博黄河法治文化教育综合基地获评“山东省法治文化建设示范基地”。

 文化传承更在实践中:防汛传统技艺展区“羊角爪”“柳石枕”等工法与“黄河号子”,震撼研学师生;刘春家黄河文化教育基地纳入淄博市委党校现场教学,以黄河精神赋能党性教育;防汛实训基地通过实战演练传承抢险技艺;在法治文化基地内,一块块造型优美的宣传碑牌有序排列,上面从宪法到黄河法,再到系列经典案例宣讲,内容丰富详实。游客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学习法律知识,增强对 “依法治国”“依法治河” 的责任感,深刻感受 “法治润黄河,共筑安澜梦” 的认同感。马扎子险工的治水名人、洪水记忆展区,唤醒历史敬畏,激发治水自豪。

图片三:刘春家法治文化宣传阵地一景

 从单一景区到“文化阵群”,淄博黄河深化“河地融合”,以安澜湾黄河风情园为核心,依托工程载体建成齐韵黄河文化馆、党性体验中心、防汛技艺展示基地等,形成“点上出彩、面上开花”的文化矩阵,为治黄事业注入精神动能。

以人民为旨:践行“造福人民幸福河”时代诺言

 淄博黄河河务局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以“造福人民”为宗旨,从防汛、供水、工程建设等方面推动黄河高质量发展,践行“幸福河”承诺。

 马扎子涵闸改建工程是“为民治水”的缩影。该闸于2022年10月改建开工,2023年9月正式通水使用。如今闸区环境优美、功能完备,与坐落于下游的刘春家涵闸一起,承载着保障淄博水资源安全的重要使命。随着闸门提起,汩汩黄河水顺着沟渠源源不断流向下游的农田、城市和工厂,滋润着百姓的生活。2021年至今,淄博黄河累计供水19.5亿立方米,有效缓解了淄博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

 防洪工程体系是“幸福河”安全基石。“十四五”防洪工程(淄博段)附属项目收官,新建连坝路畅通抢险通道,新改建险工、堤防道路功能拓展,对标堤防标准化管理要求,淄博黄河人精雕细琢提升工程面貌,不断完善立体防护网,打造出一条“堤固、路畅、景美”的绿色生态长廊,让黄河堤防成为守护百姓安全的“放心堤”。

图片四:“十四五”新期间改建的险工坝岸一角

基层段所展现“两化”发展成果。沿堤防分布的基层段所整洁有序,党建与廉洁宣传到位,文化广场温馨,既是治黄“前沿哨所”,也是展示淄博黄河新风貌的“窗口”,让职工安心工作、群众感受治理温度。

 千帆竞发潮头立,大河奔腾满目新。“十四五”即将圆满收官,“十五五”崭新征程即将启航。过去五年,淄博黄河人锚定“强精优美”目标,勠力同心、持续奋斗,在百里黄河岸边书写了工程提质、生态增绿、文化焕彩、民生改善的新篇章;未来五年,淄博黄河人将继续乘风破浪、勇毅前行,以更坚定的决心、更有力的举措,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继续描绘淄博黄河高质量发展的壮美长卷,让黄河母亲河,在新时代持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为淄博人民带来更多福祉。(程传来  张武)

编辑:田光 录入:李璐 审核:陈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