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11月10日讯 黄河奔腾,安澜是民之所盼;防汛攻坚,责任是行之所向。
2025年黄河汛期,聊城黄河河务局坚持以“防大汛、抢大险、抗大灾”为目标,深入践行“11396”工作思路,用责任与担当筑起坚不可摧的“安全屏障”,书写出黄河安澜的聊城答卷。
关键节点谋全局,一把手挂帅定方向
防汛之要,在于谋定在先;攻坚之基,在于责任在肩。
“要锚定聊城黄河‘11396’工作思路,全面增强做好水旱灾害防御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坚决打赢黄河水旱灾害防御这场硬仗”。在2025年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会议上,该局党组书记、局长刘滨的话语掷地有声。会议同步印发《2025年聊城黄河水旱灾害防御工作要点》,将防汛责任细化为15大项61小项任务清单,明确责任单位与完成时限,为汛前备汛画好“施工图”。

图1
进入六月,防汛工作进入临战状态,两场高规格的动员会议接连召开,吹响了迎战主汛期的冲锋号。在覆盖市、县、管理段三级的防汛动员视频会议上,该局负责人发出“立即进入主汛期工作状态”的动员令,要求全局干部职工迅速行动,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确保“人员在岗、信息畅通、指令直达”。随后举办的聊城市黄河防汛工作会议暨行政首长培训班,由分管副市长亲自部署,推动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联防联控格局,构建起上下贯通、横向协同的防汛指挥体系。
科学决策是取胜的关键。在汛期调水调沙启动前夕,该局负责人再次主持召开专题会议,聚焦科技赋能,强调要让“三个全覆盖”成为防汛的“千里眼”和“顺风耳”,推动巡查观测从“经验判断”向“数据支撑”转变。
一次次会议部署、一声声责任叮嘱,将“11396”工作思路的顶层设计转化为防汛攻坚的“实战指南”,为全年防汛工作锚定了科学方向。
调水调沙战洪峰,堤防之上筑堡垒
6月23日8时,2025年黄河汛前调水调沙正式启动,小浪底水库以控制花园口站4600立方米每秒的流量下泄,滚滚洪流向下游推进;9月8日,汛期调水调沙接续启动,新一轮防洪考验随之而来。两个月间,聊城黄河河务局的干部职工用“人不离岗、岗不离责”的坚守,在大流量过境的日夜中筑起“第一道防线”。
“汛情就是命令,值班就是责任!”调水调沙期间,值班室的灯光彻夜不熄。局领导带头带班值守,各级各职能组值班人员全员到岗,确保“指令第一时间传达、险情第一时间处置”。机关值班室与基层管理段、闸管所形成“三级联动”机制,人员分工、职能职责上墙公示,“事事有人管、件件有着落”成为防汛常态。

图2
7月2日,艾山水文站出现4130立方米每秒的最大流量,在洪峰过境的关键时刻,东阿黄河河务局单庄管理段迅速行动,对所辖堤防、险工、控导等防洪工程开展工程普查,职工们手持工具,沿着堤防仔细巡查,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存在的隐患点,一旦发现堤防有局部塌陷、护坡石松动或控导工程根石走失等情况,立即标记位置,详细记录问题特征,并第一时间上报。
据统计,在调水调沙期间,该局累计投入巡查与抢险人员661人次,车辆203辆次,大型设备31台班,保障了洪水平稳过境。
人防是基础,技防是关键。在此期间,科技手段的深度应用成为防汛工作的一大亮点。无人机巡河、遥测水尺监测、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等现代化设备纷纷“亮相”,实现对河势变化、水位数据和工程运行状态的实时感知与传输。“以前巡查靠‘两条腿’,现在有了‘科技帮手’,效率提高了,心里也更有底了。”科技赋能让调水调沙期间的防守从“被动应对”变成了“主动预判”。
协同砺兵强技能,多元联动显担当
6月18日,聊城黄河防汛演训基地人声鼎沸、机器轰鸣,2025年山东省黄河防汛抢险协同演习在这里隆重举行。作为承办单位,聊城黄河河务局紧扣“实战、实效、实绩”导向,精心组织,科学统筹,呈现了一场“科目全、含量高、协同强”的防汛实战演练。

图3
上午9时,演习正式开始。在传统埽工作业区,抢险队员手法娴熟地捆扎、抛投埽体,展现着代代相传的黄河抢险技艺;管涌险情处置现场,武警部队与黄河专业队伍协同作战,沙袋垒筑、反滤铺填一气呵成;空中,直升机精准悬停实施救援,无人机负责勘察险情、投送物资;东平湖蓄滞洪区模拟分洪过程中,爆破清障、医疗救护等环节衔接紧密,展现出高效有序的应急响应能力。
“这次演习不是‘走过场’,而是‘真刀真枪’的实战。” 山东黄河河务局党组书记、局长蒋昕晖在演习现场强调。为保障演习成效,聊城黄河河务局提前谋划,多次优化演练方案,统筹推进演训基地与技术保障中心建设,扎实组织队伍训练与物资调度。演习当天,22支多元力量、700余人参与,涵盖黄河专业队伍、武警、消防、民兵、社会救援力量,实现了省、市、县三级联动,军、地、河三方协同。
本次演习不仅是能力的检验,更是队伍的淬炼。许多年轻职工首次参与如此大规模的实战演练,从制作反滤铺盖到捆抛柳石枕,全程投入、收获颇丰。“从前只在课本上学知识,今天亲手操作才真正体会到实战的意义。再遇险情,我们更有底气冲上一线!”演习结束后,该局青年职工感慨道。
智慧仓库强保障,标杆值班室提效能
防汛保障,基建为要。2025年,聊城黄河河务局以提升防汛现代化水平为目标,聚力强化物资保障能力,推进防汛基础设施升级,推动防汛保障从“传统模式”向“智能高效”转变,为治黄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坚实的科技动能。

图4
走进东阿国家防汛物资储备仓库,一个扫码动作便能掌握物资全貌。“以前找物资得靠‘翻账本、记位置’,现在用手机扫一下二维码,物资在哪、有多少,一目了然。”值班人员正在展示着新建成的“黄河防汛仓库管理平台”。该平台依托物联网技术,实现物资入库、出库、调拨全程可追溯、动态可监控。目前,聊城黄河河务局防汛物资仓库共存储石料14.70万立方米、铅丝2.16吨、救生衣1065件等物资,并与7家代储公司签订合同,构建“1+N”物资储备体系,确保关键时刻各类物资“拿得出、用得上”。

图5
与此同时,防汛“标杆”值班室建设也在全局推进。在阳谷黄河河务局陶城铺管理段,全新配备的数字对讲机与防汛抗旱便携式显示屏格外显眼。屏幕上,实时水情、气象信息、关键站点流量过程线等数据集成显示,实现“一屏统览”。“以前查询数据需要切换多个系统,现在信息高度集成,遇到突发情况,数字对讲机可以直接联系上级,再也不怕信号断了!”目前,该局基层管理段(所)值班室已基本完成信息化改造与布局优化,值班环境与工作效率实现“双提升”。
从智慧仓库的精准管控,到标杆值班室的高效调度,再到无人机巡查、遥测水尺的全面应用,聊城黄河河务局正以扎实的基础设施建设,为防汛工作注入智能化、现代化的保障基石。
11月1日,随着停止24小时防汛值班的指令下达,2025年黄河聊城段、北金堤安全度过伏秋汛期。展望未来,聊城黄河河务局将继续秉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根本宗旨,保持昂扬斗志,夯实防汛基础,提升防控能力,在持续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实现“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宏伟目标贡献聊城黄河力量。(张臻 李杰)
编辑:田光 录入:李璐 审核:陈宁
中国政府网
水利部
黄河水利委员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