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11月11日讯 丹青水墨落博兴,黄河两岸日焕新。走至黄河博兴段,不禁感叹:黄河很美,将来会更美。在这里,美的是安澜一方,美的是风景如画,美的是民生融融。

博兴黄河
守护:美的是安澜一方
黄河安危,事关大局。在黄河博兴段,最动人的景致,莫过于岁岁安澜。而这背后,是五年如一日的“绣花功夫”,是以现代化防汛体系筑牢的安澜根基。
博兴河务局不囿于定式,以敢为人先的魄力,推动防汛工作从“被动抢险”向“主动防控”跃升——首次制定中长洪水与大洪博兴黄河布防图,使洪水防御实现从“经验判断”到“精准导航”的跨越;组织博兴县黄河防汛知识行政首长培训班,培训人员达120人次,让其既懂水情、更善决策;率先建成滨州黄河首家防汛驿站,完善防汛基础设施,增加一线防汛能力;打造“智慧型”亮化工程,实现防洪工程全域亮化,推动工程运行与区域发展深度融合。

堤防工程全线亮化
功夫下在平时,才能不惧考验。2021年,面对多方来水的秋汛考验,该局上下严阵以待,与地方民众、上级下沉干部协同作战,最终交出零险零灾的圆满答卷。浴水而后重生,该局创新性提炼 “1+5+N”防汛应急模式——即1个防汛前线指挥部、5个镇级驻防点和覆盖N段堤防的群防队伍,将防汛网络织得更密、扎得更牢。
“守护黄河安澜,是我们永续的誓言。过去,我们初心如磐;未来,我们使命在肩。”这承诺,既写在坚固的堤坝上,也刻在每一代博兴黄河人心间。

防汛演练
蝶变:美的是风景如画
“现在到这大堤上转转,满眼都是绿,心里头那叫一个舒坦!”黄河边老住户王大爷还记得,五年前,这里却是另一番景象:虽有草木,却未成片,大风一起,尘土沾满衣肩。
改变,始于一场关乎长远的抉择。“那时的绿化标准不高,生态系统较为脆弱。”博兴河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面对困境,2020一场绿化专题会议凝聚了共识:“向绿而行,必须在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间找到平衡点。做好大保护,方能赢得大发展!”

生态建设成果
一场稳扎稳打、踏踏实实的绿色蝶变由此启幕。为抢抓植树黄金期,相关负责同志日夜兼程,奔赴一线勘察行道林与淤背区,现场督导施工规范,严把质量标准。机器轰鸣中,明确指令同步落地:“优先更替病弱树株,备好树坑,为补植筑基!”“树穴须垂直平整,砖石杂物务必清除……”
汗水浇灌,黄土生金。2021年博兴河务局配合地方政府完成黄河淤背区绿化提升1期工程,辖区防浪林全线更新,新植各类美化树株;2022年开展绿化提升2期工程,建设打渔张郊野公园……从补齐生态短板,到为人与自然搭建亲近空间,数年接力,黄河博兴段沿线初步形成集防洪保障、抢险交通、生态景观三位一体的绿色长廊,成为绿色理念最生动的实践注脚。
发展:美的是民生融融
博兴黄河两岸鱼虾肥、稻花香,守着一方水,以水惠民生。近年来,博兴河务局在水资源管理与调度上的精耕细作,实现水的“最优解”。
该局严格执行用水总量控制,将每一方黄河水都用在“刀刃”上。通过精准核定用水指标,强化用水申请审查和计划管理,确保区域用水始终保持在红线之内。引水期间,相关负责同志多次现场查看渠首工程提水泵引水流量和水位观测情况,开展常态化巡查督查,及时发布引水预警,指导农户错峰用水、科学灌溉。
“今年春旱,多亏河务局及时协调应急引水,保住了我们的秧苗。”回忆起今年的抗旱经历,李大爷仍充满感激。春灌期间,该局联合当地水利部门,以抗旱保灌为目标,迅速启动应急机制,科学调度水源,保障了沿线几十万亩农田的灌溉需求,让黄河水成为润泽万家的“幸福水”。

打渔张森林公园
黄河润粮,是饱腹粮、富民粮,也是精神粮。五年来,该局深入挖掘黄河文化,在生态廊道沿线布局幸福河文化广场、爱情主题文化公园,以自然景观承载人文记忆,让居民在“推窗见绿、出门入园”中感受黄河的温情。不仅如此,连年举办的黄河民俗节,吸引无数游客,带动周边村民发展民宿经济、特色农产品销售,真正实现生活富裕、精神富足。

春日美景
日日守护,久久为功。从保安澜到美生态,从惠民生到兴文化,博兴黄河人日日守着这条滋养百姓幸福生活的河流,也将续写更动人的篇章。(吴汶洁)
编辑:田光 录入:徐文彪 审核:陈宁
中国政府网
水利部
黄河水利委员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