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11月14日讯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黄河,这条承载着华夏文明的母亲河,在安德大地上舒展蜿蜒,滋养着两岸沃土,也考验着治黄人的智慧与担当。
“十四五”时期,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的关键五年,也是德州黄河河务局以科技创新驱动治黄事业转型升级的攻坚五年。五年来,该局始终将科技力量贯穿于防洪保安、工程管理、生态保护全过程,以科技之力破解治黄难题,用创新之智筑牢安全屏障,在齐鲁大地上书写了一曲科技治黄的时代赞歌。

锚定战略导向,构建科技创新“四梁八柱”
方向明则路径清,机制活则动力足。“十四五”伊始,德州黄河河务局便深刻认识到,科技创新是破解黄河治理的关键所在。基于此,该局紧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要求,立足实际将科技创新纳入全局重点工作部署,构建起战略引领、机制保障、项目支撑、人才驱动的科技创新体系。
谋定而后动,该局先后制定《德州黄河河务局科技项目管理办法》《德州黄河数字孪生建设方案》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明确了信息化赋能、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的发展路径,形成了全局一盘棋、上下齐发力的科技创新工作格局。针对基层治黄实践中的痛点难点问题,每年开展科技创新需求调研,将防汛抢险、工程管护等领域的实际需求转化为具体科研项目,确保科技创新精准对接治黄实践。
强机制促保障,该局不断完善科技创新管理制度,调整充实科技成果评审委员会,建立健全科技项目立项、实施、验收、推广全流程管理机制,为科技创新工作有序开展筑牢制度根基。同时坚持研用结合、以用促研,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推动“虚拟现实(VR)防汛抢险技术训练系统”等一批先进实用的科技成果在治黄一线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十四五”期间累计荣获黄委科技进步奖2项、黄委“三新”技术成果41项,山东黄河河务局科学技术奖、科技火花奖43项,1项成果入选水利先进实用技术重点推广指导目录,5个项目参加黄委、山东黄河河务局等举办的水利先进技术推介会等,科技创新项目成果丰硕。
筑牢感知底座,织密“天空地河”智能监测网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黄河治理的精准高效,离不开全方位、立体化的监测感知体系。“十四五”期间,德州黄河河务局大力推进“三个全覆盖”应用体系建设,在山东黄河范围内率先实现全面落地,通过整合无人机、视频监控等各类监测资源,实现了对河道、工程等全时段、全方位、立体化监测。

在空中,13台无人机组成的“空中巡查队”常态化开展巡河作业,加载“一键自动巡航”“热成像”等先进模块,与人工巡查互相补充,可快速完成对重点河段、险工险段、滩区的巡查监测,有效提升了巡查效率。特别是在汛期,无人机可实时传回河道水情、工程出险情况,为防汛指挥决策提供第一手资料。
在地面,228套视频监控设备沿黄河大堤、险工、控导工程等关键部位布设,同时在重点险工坝岸区域新增超星光夜视摄像头18处,布设坝岸监测预警系统2处,实时监测工程安全运行状态变化,及早发现根石走失异常现象,实现了重点工程、重要河段监控全覆盖。
在平台,只要点击视频接力巡检,系统便会自动运行所有监控摄像头,对所辖河道开展巡检任务,还可实现每天定时自动截图抓拍,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同时建成的15套视频会商系统,覆盖机关及基层管理段,实现了与上级及各基层单位的实时视频连线,在防汛指挥、工作部署、技术交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大幅提升了工作效率。
智慧治河,离不开网络安全支撑。为筑牢守护黄河的网络安全屏障,“十四五”期间该局开展22次网络安全检查、配合实施18次网络攻防演练,完成互联网带宽升级改造及基层终端设备更新,全面升级入侵检测系统,保障了监测数据、业务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聚焦数字转型,打造数字孪生“智慧大脑”
如果说智能感知网络是“千里眼”“顺风耳”,那么数字孪生黄河就是黄河治理的“智慧大脑”。“十四五”期间,德州黄河河务局紧跟上级数字孪生黄河建设步伐,成立数字孪生建设领导小组及项目攻关小组,全力推进数字孪生德州黄河建设,推动实现从“经验治黄”向“科学治黄”的转变。

集思广益、聚智聚力,在全局范围内深入开展数字孪生工作调研、数字孪生青年座谈会、我为数字孪生建言献策、“2+N”系统使用情况展示等活动,扎实推进德州黄河数字孪生建设与业务系统应用。组织开展《基于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的3D建模在治黄信息化中的应用》项目攻关,完成了德州黄河全域实景三维数据底板采集和22类数据资料的整理,整合打造全域3D建模,荣获第二届中国新型智慧城市创新应用大赛智成奖。在山东黄河数字孪生技术应用等竞赛活动中,2项成果获数字孪生技术应用竞赛团体二等奖,1项成果获数字孪生智能感知装置(装备)科技创新竞赛二等奖。
需求牵引、应用至上,为推动数字孪生技术深度应用,该局组织外出学习调研数字孪生建设先进经验,聚焦基层工作需求,与山东黄河信息中心合作研发防洪自动化调度指挥系统,平台集水利工程、水文气象、防汛业务、水资源调度于一体,根据工程出险情况,按照抢护方式自动生成抢险方案,为防汛指挥决策提供有力科学支撑。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从“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到“三个全覆盖”“一键巡河”,从用脚步丈量黄河大地到数字孪生实景三维模型......随着数字孪生黄河建设的不断深入,德州黄河的保护治理方式已发生显著改变。
浓厚科技氛围,激活创新发展“核心动力”
聚力人才“第一资源”,激发创新“第一动力”。“十四五”期间,德州黄河河务局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科技创新的基础性工程,同时积极浓厚创新氛围、营造良好环境,为德州治黄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的科技动能。
注重人才培养、推动育苗搭台,选拔一批业务骨干、青年职工加入科研团队,先后成立基础创新团队及重点创新团队,形成了“老中青”相结合的创新梯队。依托李涛首席技师工作室等平台,开展“师带徒”“揭榜挂帅”等活动,由技术能手、业务专家手把手传授专业技能和创新经验,促进青年科技人才快速成长。

深化交流合作、汇聚创新资源,坚持开门搞创新,积极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交流,与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地方科技局等单位开展科技座谈,与山东黄河信息中心、齐鲁空天信息研究院等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展科研项目攻关、技术创新试点等工作,通过借智借力,有效提升了科技创新的层次和水平。

多维联动宣传、浓厚科技氛围,围绕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月等活动,依托教育基地、法治广场等资源,通过多媒体科普宣传、签名启动仪式、科技项目展示、科普研学、科普进基层、科普观影、科普讲座、科技馆打卡等形式,开展了一系列“线上+线下”、机关到一线的科普宣传活动,营造崇尚科学良好氛围,激发科技创新创造活力。
五年耕耘,硕果累累;五年探索,砥砺前行。站在新起点,德州黄河河务局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坚持科技创新引领,持续深化数字孪生德州黄河建设,充分发挥“天空地水工”一体化监测感知体系作用,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推动科技创新与治黄事业深度融合,为守护黄河安澜、促进流域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贡献,让科技之光照亮德州黄河保护治理的新征程。(蒋亭)
编辑:田光 录入:徐文彪 审核:陈宁
中国政府网
水利部
黄河水利委员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