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澜底色与幸福成色

牡丹黄河河务局“十四五”之变

山东黄河河务局门户网站 时间:2025-11-17 来源:本站原创

本站11月17日讯    五年,能让一条大河改变什么?

牡丹黄河畔的画卷格外动人——堤防如长城般坚固,生态廊道绿意盎然,智慧治黄点亮云端,文化阵地绽放光彩……这幅以“安澜”为底色的画卷,正被牡丹黄河河务局用实干与担当,一笔一画描绘出高质量发展的“幸福成色”。

安澜,是守护者的坚定承诺

“防汛是天大的事。”这句朴素的话语,在牡丹黄河河务局有最真切的体现。2021年秋汛的惊涛骇浪,至今仍深深印在大家的记忆中。全局干部职工昼夜坚守、巡堤查险,那是一段与洪水赛跑、与疲劳抗争的日夜。最终,实现了“工程安全、滩区安全、人员安全”。

这场硬仗的背后,是五年如一日的未雨绸缪。责任体系“一竿子插到底”,“三个责任人”名单动态公示,布防体系图精准到人,隐患排查“翻箱倒柜”,“四预”措施环环相扣,实战能力持续增强,物资保障更加有力,亮化工程迅速实施。更令人振奋的是,智慧防汛正重塑传统。42处视频监控点如“鹰眼”般覆盖全线,无人机巡河成为常态,“三个全覆盖”让防汛从“人防”迈向“人防+技防”融合的新阶段。

这份对大河的了如指掌让刘庄管理段荣获“菏泽市安全生产金牌班组”称号,展现出新时代治黄人的风采。

绿色,是母亲河的生态蝶变

沿着牡丹黄河大堤行走,工程防线已经加上了生态廊道的标签。因为对绿色的执着守护,让牡丹黄河连续保持“国家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和“山东省绿化模范单位”双重荣誉。

张闫楼控导改建工程的顺利完工,高寨险工的加固提升,不仅是防洪工程的坚实一步,更是生态拓展的生动实践。五年间4万余棵优质树株在此扎根,基本实现全线绿化“无断带、无垦植、无违建”。界沟清晰,边界明朗,工程面貌焕然一新。生态效益与人文景观相得益彰,成功创建首批“黄河国家风景道(山东)典型段”。刘庄稚璜文化广场“一场三用”,集遗产保护、历史传承、文化传播于一体,入选多个党建教育基地,实现了从防洪到功能提升的转身。

智慧,是新时代的治水密码

在牡丹黄河,科技成为触手可及的生产力。无人机在河道上空巡航,实时传回高清影像。视频监控系统24小时“站岗”,问题隐患无处遁形。防汛会商系统连接上下,指挥调度如臂使指。这些科技手段不仅减轻了一线职工的劳动强度,更极大提升了巡查效率和处置能力。

创新之火在这里燎原。开展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标准化试点工作,建成牡丹黄河档案信息管理一体化系统,建设NAS网络存储服务器,建立网络安全防火墙。从“传统治黄”到“智能治黄”的转型之路上,人劳科获评“黄委青年文明号”,办公室荣获“山东黄河有为机关建设先进集体”,这些荣誉见证着他们在智慧治黄道路上的坚定步伐。

融合,是高质量发展的破题之钥

治黄是一部协奏曲。牡丹黄河河务局深谙此理,在河地融合上做足文章。与地方政府携手,连续两年争取省级林业补贴资金。联合公检法部门出台执法协作意见,成立法官工作室,“清四乱”专项行动成效显著。在河道监管、滩区治理等方面,沟通协调更加顺畅,共治合力不断增强。

这种融合不仅体现在工作上,更体现在发展上。在春灌、抗旱应急调度等关键期,有力保障菏泽城乡居民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需求。联合生态环保部门,做好黄河河道外生态补水工作。2024年获评牡丹区绩效考核“优秀”等次,并荣获“全区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特别贡献奖”,成为融合发展的最好注脚。

幸福,是奋斗者的温暖回响

治黄事业的根基在基层,力量在职工。牡丹黄河河务局把幸福单位建设作为凝聚人心、激发活力的重要抓手。

走进管理段,绿植成荫的庭院、焕然一新的办公楼、标准化的职工宿舍、设施齐全的休闲场所,处处透着温馨。更换保温隔音窗户的做法在市局范围内推广,成为关爱职工的暖心工程。刘庄管理先后荣获“山东黄河河务局幸福单位建设品牌示范单位”“山东黄河示范性五型段所”“两化建设优秀段所”等称号。

幸福,体现在每一个细节里。职工书屋书香四溢,“一键断电”改造安全便捷,“夏送清凉”“冬送温暖”情暖人心。2022年,以牡丹区第一名的成绩,推荐晋升为省级文明单位,荣获菏泽市“文明单位创建+”优秀创新品牌等称号。

文化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大河蝶变》音乐快板奏响新时代治黄乐章,《19公里》等视频直抵心灵,“老照片中的黄河记忆”唤起共同情感,红色基因与治黄精神交相辉映,凝聚成砥砺前行的强大力量。

五载奋进,大河安澜;五载耕耘,绿满堤防。“十四五”画卷已然挥就,但其笔锋所指,正是“十五五”乃至更远的未来。治理黄河的事业,从来不是五年一度的冲刺,而是一场代代相继的耐力跑。

今天的牡丹黄河,智慧的光芒已初绽星火,绿色的基底正持续厚植,幸福的味道愈发浓郁。下一程,这条被智慧与温情重新“编码”的大河,将继续奔涌出属于这个时代的深沉与壮阔。牡丹黄河的故事,正在新时代的征程中,谱写出更加璀璨的篇章。(曹茜)

编辑:田光 录入:徐文彪 审核:陈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