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11月18日讯 霜华铺地,晨光微熹。鄄城黄河大堤上已是一派繁忙景象:无人机如灵雀盘旋林梢精准施药,遥控打草机在陡坡间游刃有余,电子屏实时呈现“工程管理信息化一张图”的各项数据,与窗外飘落的树叶相映成趣……传统治黄智慧与现代科技水乳交融,共同书写着新时代工程管理提质增效的崭新篇章。

图1
数字筑基:智慧赋能点亮运行管理新图景
“小李,注意这段堤防数据变化。”工程管理科负责人闫海飙指着电脑,对年轻技术员李政良说道。屏幕上“鄄城黄河工程管理信息化一张图”清晰现显示堤防、险工、控导工程等要素,不同颜色标注实时反映工程信息数据与运行状态,宛如一幅动态的“鄄城黄河工程活档案”。
为打破传统工程管理中“信息孤岛”困境,鄄城黄河河务局全力推进“鄄城黄河工程管理信息化一张图”建设。从春寒料峭到烈日炎炎,技术团队的身影遍布黄河岸边每一处工程点。经过近一年攻坚,团队完成辖区内所有堤防、险工、控导工程的基础数据及附属设施采集,涵盖工程坐标、结构尺寸、材料特性等,累计采集数据达5万余条。

图2
如今,依托一张图信息系统平台,工作人员轻点鼠标即可实时调取工程各类数据,精准掌握运行状况。“以前了解一段堤防情况,得翻厚厚的档案,还要到现场实地查看;现在有了一张图信息系统,工程数据实时更新,能快速实现纵横向对比,坐在办公室里就能全面掌握,决策效率实现质的飞跃。”该局分管负责人杨树青感慨道。
这张不断生长的智慧地图,不仅实现了工程信息的可视化管理,更为智慧管理平台的搭建奠定了坚实基础。下一步,该局将继续完善平台功能,融入AI监测、大数据分析等技术,让一张图成为工程管理的“智慧大脑”与管理决策的强力支撑,为黄河安澜筑起坚实的数字防线。
匠心守护:精雕细琢筑牢安全生态防护墙
漫步鄄城黄河堤防,眼帘中满是生机:整齐草皮如绿毯铺展堤坡,挺拔行道林沿堤顶排列成行,防护桩与铁链组成的护栏蜿蜒向前,桩身反光条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犹如守护黄河安澜的“生态安全线”。
“以前总有附近村民的牛羊跑到堤坡啃食草皮,既破坏堤防生态,横穿路口也影响堤顶道路交通安全。”营坊管理段段长陈成瑞道出防护设施建设初衷,“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去年初春启动防护桩安装,还特意在桩上贴了反光条,既护住草皮树木,又保障行人安全,筑起安全、生态双防线。”

图3
彼时的安装工作正赶上倒春寒。清晨气温跌破0℃,河边的寒风裹着寒意直往衣领里钻,刚化冻的地面还残留着硬邦邦的冰碴。“大家迎着冷风干活,手冻得握不住工具就哈口气搓搓再接着干,不少人的耳朵、脸颊冻得通红,却没人喊停。”左营管理段段长毛宁指着堤坡上的防护桩回忆道,“有次老党员杨师傅的手套被铁链磨破,手指冻得发僵,他裹层布条就又拿起扳手,还笑着说‘这堤防就像咱们的孩子,得好好保护,这点冷不算啥’。”如今,这道“防护墙”已成为黄河岸边兼具实用与美感的标志性景观。
在筑牢物理防护屏障的同时,该局还积极引入新技术,为堤防生态保护注入科技力量。每年夏季,堤防树木易遭病虫害侵袭,过去人工喷洒农药效率低、覆盖面小,还易造成药剂浪费。为此,该局启用无人机喷洒技术,技术员许道峰操控无人机灵活穿梭在树林间,药剂均匀地落在枝叶上。“那天温度接近40℃,虽然热得满身汗,但看着无人机顺利完成任务,想到树木能少受病虫害侵扰、长势越来越好,心里特别高兴。”

图4
除守护生态外,堤防工程自身安全防护也丝毫未松懈。此前,部分重型车辆为图方便擅自开上堤顶,长期碾压严重破坏道路。该局随即在堤顶关键路段设置限高杆,出台管理办法规范使用,并在两侧配套安装限速带和警示桩。“自从这些设施投入使用,重型车辆无法擅自上堤,不仅堤顶道路完好率提高了,两侧草皮也没再被碾压过。”旧城管理段段长唐恒宽欣喜地介绍。
寒冬中扎根的防护桩,盛夏里翱翔的无人机,以及遍布要道的限高杆与限速带——这些多维防护措施,如同忠诚的哨兵,日夜坚守在鄄城黄河岸边,用精雕细琢的守护,筑起了黄河工程安全与生态的防护墙。
创新引领:技术突破点燃管护效能新引擎
“以前打草遇到陡坡、窄坝头这些地方,全靠人工拿打草机一点点作业,效率低还危险。现在有了遥控式打草机器人和新型挖掘机液压打草机双管齐下,这些问题都迎刃而解了。”正在操作设备的养护师傅兴奋地说道。
为解决传统打草机在复杂区域作业的弊端,该局组织技术骨干成立创新小组,对以往打草修剪效率低、效果差不美观,受坡面限制且工作安全隐患大,成本投入较高等主要问题进行针对性技术攻关,经多次试验改进,成功研制出遥控式打草机器人和新型挖掘机液压打草机,提高了打草工作效率和安全性,进一步实现了打草机械化、高效化、安全化的目标。

图5
不远处,电动运输养护一体车正运输物料填垫水沟浪窝。技术员轻按按钮,车斗自动升起,土料精准倾倒在指定位置。参与研发的苏欢自豪地说:“这辆车是我们根据实际需求研发的,操控灵活,能适应不同施工场景,可装运砂石、水泥、路缘石等各类物料,大大提高搬运效率。”

图6
“不管严寒酷暑,有了它不用再手动蘸涂料,干活又轻松又高效。”正在作业的养护工人李师傅对自动刷白机赞不绝口。每年堤防险工树木需多次涂白杀虫,传统人工方式费时费力、成本高,还常出现涂料不均问题。而自动刷白机结构简单、携带方便,能根据不同树种灵活调整刷白高度与涂料用量,确保均匀度。
“我们鼓励职工立足岗位开展小发明、小创造,这些源于实践的技术创新,最能解决实际问题。”该局主要负责人妙心瑞表示。

图7
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不仅提升了工程管理水平,更激发了干部职工的创新热情。在该局的创新工作室里,随处可见正在钻研技术的年轻面孔。这些看似微小的发明创造,凝聚着基层职工的智慧结晶。从最初的概念提出,到设计图纸,再到样机制作,每一个环节都倾注了研发人员的心血。如今,这些“小发明”正在工程管理的各个角落发挥着“大作用”。
从“一张图”的智慧管理,到多维防护的坚实守护,再到小发明的创新驱动,该局以新技术新工艺为笔,以河务人的初心与担当为墨,在黄河岸边描绘出一幅工程管理提质增效的崭新画卷。下一步,该局将继续秉持创新理念,积极探索新技术新工艺应用,不断提升工程管理水平,以实际行动守护母亲河安澜,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鄄城力量。(仲慧慧 李志生)
编辑:田光 录入:李璐 审核:陈宁
中国政府网
水利部
黄河水利委员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