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11月20日讯 大河奔涌,匠心传承。在黄河奔流不息的鲁西南大地,一场关于技艺传承与时代创新的生动实践,正悄然书写着治黄事业的人才新篇。近日,菏泽黄河河务局成功获批建设“齐鲁技能大师特色工作站”,这不仅是一块沉甸甸的牌子,更是一方培育工匠、激发创新的沃土,为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注入了强劲的“技能动能”。
高位擘画,以战略眼光筑平台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工作站的落地生根,离不开菏泽黄河河务局对技能人才工作久久为功的战略定力。该局积极融入“技能兴鲁”战略布局,将工作站建设列为重中之重。局领导高度重视,亲自擘画,强调要“以此为重要契机,搭建一个集传承、创新、应用于一体的高能级平台,培育一批懂黄河、精业务、敢创新的‘河菏工匠’。”一时间,各部门协同联动,成立专项工作组,明确路线图、时间表,确保工作站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

图1
如何让省级平台的通用优势与菏泽黄河的独特禀赋深度融合,避免“水土不服”?工作站的答案清晰而坚定:立足治黄实际,凸显地域特色,精准服务发展。此前,该局已构建起以高级技师、首席技师为塔尖的“金字塔型”人才梯队,并在游荡型河道整治、险工险段加固等硬仗中积累了丰富经验,这为工作站的特色化、实战化发展铺垫了坚实基座。如今,这座占地面积达1600平方米的工作站,科学规划了办公、培训、展示、生活四大功能区,配备先进设施,意在以硬实力支撑软实力,打造一个集技能研修、难题会诊、技术革新、成果转化于一体的综合型平台。
制度为纲,以规范管理固根本
“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健全的制度体系是工作站行稳致远的压舱石。该局深谙此道,着力构建了一套覆盖工作站管理、人才培养、技术创新、考核激励的全方位制度框架。《工作站管理制度》明确职能定位与运行机制,《人员培训研讨管理制度》规范学习提升路径,《技术创新管理制度》激发攻关活力,《团队成员分工考核制度》确保权责清晰、奖惩分明。这一系列规章,确保工作站各项工作有章可循、高效运转。
制度绝非束之高阁的文本,而是融入日常的准则。通过刚性的约束与柔性的引导,工作站成功铺设了良性发展的轨道,营造出“工作有条件、干事有平台、成绩有衡量、成长有空间”的浓厚氛围,为持续产出成果、培育英才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齐鲁首席技师许永跃对此深有体会:“完善的管理制度如同工程的施工图,它规范了流程,明确了标准,极大地提升了工作效率,保障了工作站的健康运行。”
育才聚智,以创新机制汇群英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工作站的核心生命力在于人。如何让这个平台不仅聚集人才,更能滋养人才、成就人才,带动整体技术队伍焕发新活力?“齐鲁技能大师特色工作站作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前沿阵地,我们必须思考如何扩大其辐射带动效应,激励更多技术骨干立足岗位、创新争先。”该局人事部门负责同志点明了关键。

图2
为此,该局双管齐下。在“入口端”,拓宽渠道,优化机制,采用“个人申报+单位推荐”相结合的方式,遴选出一批具备潜力的优秀技能人才,汇聚到工作站大家庭。在“培养端”,重磅实施“双轮驱动,智汇河菏”战略:一方面,架构“双导师制”,由经验丰富的技能大师与理论扎实的专业技术骨干共同带徒,实现手把手传艺与系统性学习的双重赋能;另一方面,推行“河地共育,成才金三角计划”,打通技能人才进技校、专技人才进高校、领军人才进党校的深造通道,全面提升综合素质。更具特色的是“项目积分制”考核,将技术攻关、带徒传技、创新成果等量化评价,与岗位晋升、评优评先直接挂钩,并设立“年度积分排行榜”,有效激发了成员“比、学、赶、超”的内生动力。
“工作站的成立,打破了以往各单位之间‘各管一段’的壁垒,”一位工作站成员感慨道,“过去很多创新想法受限于资源和交流,难以落地。现在大家聚在一起,思维碰撞,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感觉创新的火花更容易迸发,也更能实实在在地转化为生产力!”话语间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
攻坚传承,以实干笃行显担当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工作站的终极价值,在于能否解决真问题、推动真创新。在这里,以齐鲁首席技师许永跃、董再森为代表的大师们,既是传统技艺的“活化石”,也是现代创新的“排头兵”。他们不仅娴熟掌握“羊角抓子”“七星”等栓打家伙桩的绝活,精通反滤围井、捆抛柳石枕等传统抢险技法,更致力于推动埽工材料与施工工艺的现代化革新。同时,他们还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河号子的坚定传承者,通过组建号子队、开展文化讲座与展演,让铿锵有力的号子声,承载着黄河文化的精神内核,在新的时代回响。正是这种扎根泥土、承古启新的匠人精神,让古老的治黄智慧历久弥新。

图3
“新时代的治黄,不能停留在‘人海战术’,必须依靠科技赋能和创新驱动。”许永跃、董再森两位观点一致。工作站紧密围绕治黄一线的痛点、难点,规划了一系列前沿创新项目:研发“根石探测机器人”,旨在将人员从高风险、低效率的水下探摸作业中解放出来;构建“防汛仓库智慧化管理系统”,实现抢险物资的精准定位、快速调配;探索“无人机+AI智能巡查”模式,结合三维建模技术,自动识别工程隐患……这些项目靶向明确,旨在将创新的种子播撒在治黄实践的沃土中,结出护佑安澜的硕果。
风劲潮涌,自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需策马扬鞭。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菏泽黄河河务局齐鲁技能大师特色工作站已蓄势待发。它承载着传承治黄技艺、培育新时代河工匠人、服务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光荣使命,必将持续点燃技能人才的创新引擎,在奔流不息的黄河畔,谱写出一曲曲更为激昂雄壮的新时代乐章。(毕国磊 魏发轩)
编辑:田光 录入:李璐 审核:陈宁
中国政府网
水利部
黄河水利委员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