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11月26日讯 从老一辈治黄人用血汗筑牢黄河济阳段堤坝,到新时代青年职工接过守护接力棒,黄河岸边的“守河故事” 正在续写新篇。近年来,济阳黄河河务局以“理论引领+岗位锤炼+竞赛激励+文化熏陶”的复合式培养模式,让青年在黄河怀抱中成长、在责任中担当。
理论引领 从思想入脑到行动入心
在思想的引领下,青年方能行稳致远。该局认真抓好青年职工的“第一课”,由青工委统筹组织、科学划分学习小组,推动政治教育常态化、沉浸化。
青年们在支部党课中汲取思想伟力,在主题党日中强化使命担当,在集体学习中深化理论认同;在“知止明规·青春倡廉”微党课上,将廉洁自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济南黄河“青年畅享会”中,聆听经验分享、拓宽学习视野。
一场场学习,厚植理想信念之根;一次次研讨,激发干事创业之志。青年们在学习中坚定信念,在实践中增长才干,以昂扬姿态投身新时代治黄事业。

(图一 青年理论学习小组专题学习研讨)
岗位锤炼 在一线磨炼能力
青年的成长离不开学习与实践。该局注重以培训促提升,持续拓宽青年成长路径。通过构建分层分类的培训体系,针对不同岗位和层级设置专业课程,涵盖新闻写作、政务信息规范、防汛抢险、工程管理、安全生产管理等实用技能,同时融入廉政教育、安全意识和保密知识,帮助青年全面提升综合素质。

(图二 开展防汛知识培训)
走出课堂,青年们奔赴堤防一线和施工现场,在实践中感悟责任、磨砺意志。巡堤、防汛、施工、工程管理,成为他们最熟悉的日常。“第一次踏上堤防,脚下的土地比想象的还要坚实。”一位新入职的青年职工回忆道。轮岗锻炼制度让青年在汗水中熟悉业务流程,在泥泞中锤炼坚韧意志。
“师带徒”活动也在一线悄然展开。经验丰富的师傅手把手指导技能,徒弟在实践中学习职业素养、安全操作和沟通协调。青年与师傅一边走在堤顶风里雨里,一边研讨方案。那一盏盏“传帮带”的灯火,照亮着青年成长的道路,也续写着治黄事业代代相传的篇章。
竞赛激励 比学赶超显青春风采
青年职工的成长,也在比学赶超中展现活力。财会业务竞赛、河道修防竞赛、黄河文化宣讲、青年干部演讲比赛……每一次赛事都是锤炼能力、展示风采的舞台。
谢梦琳用细腻的文字讲述黄河故事,多次在国家级征文比赛中获奖;吴婷以笔触描绘母亲河,张菁雯以诗韵记录坚守与情感,作品均刊发于《黄河 黄土 黄种人》;李子豪在演讲赛中沉稳表达,在羽毛球赛中助力团队夺冠。青年们在岗位实践与赛事竞技中相互激励,也让青春力量在济阳黄河闪亮。
文化熏陶 让红色基因与黄河精神深植心中
青年成长,不止于技能磨砺,更源于文化滋养。该局依托红色档案资源,讲述戴令德等治黄功臣的感人事迹,引导青年在工作中汲取红色力量、涵养使命担当。同时引导青年职工积极参与“跟着宣讲员去打卡——济阳河务局·守望黄河”活动,用镜头和文字记录戴令德雕像等红色地标,在讲述与创作中融入文化厚度,让青春在实践中闪光、在创新中生长。

(图四 特等功臣戴令德奖状)
在此基础上,该局注重挖掘黄河文化内涵,组织青年职工开展多样化的学习实践。青年们先后赴八路军鲁北大捷纪念地、杨忠县驻地红色教育展厅,开展“弘扬黄河文化 传承红色精神”活动,聆听“陈毅携万民过河”“黄河上的黄继光”等红色故事,感悟革命精神;走进孔子闻韶台遗址,开展“福美济阳 闻韶之旅”联学共建活动,体会儒家文化与黄河文化的交融共生;走进长田实践教育基地,在济水春秋博物馆探寻历史文脉,在龙格黑陶艺术研究院体验非遗技艺,用双手触摸黄河泥沙的厚重质感,在创作中感受文化传承的力量。

(图五 “福美济阳 闻韶之旅”黄河文化交流活动)
从“理论课堂”到“实践一线”,从“文化熏陶”到“竞赛激励”,青年职工们在责任中成长,在黄河怀抱中淬炼品格。他们奋进的青春力量,正如黄河的奔流不息,汇入新时代治黄事业的滚滚洪流,激荡出济阳黄河人昂扬奋进的时代乐章。(廉雯心)
编辑:田光 录入:李璐 审核:陈宁
中国政府网
水利部
黄河水利委员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