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11月26日讯 大河奔涌,安澜是永恒的课题。
2025年,东营黄河河务局将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六项机制”作为总抓手,在“提质增效”上做文章,于细微处见真章,织密了一张全域覆盖、全程在线、全员参与的安全风险防控网,让黄河安澜的基石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动态辨识,让风险“无处遁形”
安全管理的首要前提是能够发现危险源。面对新实施的《水利水电工程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导则》和《水利水电工程生产安全重大事故隐患判定导则》,东营黄河河务局迅速行动,组织修订完善包括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风险管控及安全生产奖惩、安全事故信息报告等19项制度。

图1
“我们采用清单判定法、安全检查表法,将辖区内所有工程都纳入辨识范围,开展动态、精准的‘安全扫描’,实现辨识对象无死角。”该局工管科负责人介绍。
截止10月底,全局共辨识出危险源270项,其中重大危险源60项,建立重大风险危险源专项档案60个,为精准管控奠定了坚实基础。
数智预警,为工程装上“火眼金睛”
如何让风险预警从“事后诸葛”变为“事前预判”?东营黄河河务局的答案是:向“数字赋能”要战斗力。
在这里,安全监控已从单一的人工巡查,升级为由55处高清摄像头、无人机等构建的“空天地”立体监测体系。其中9处具备电子围栏和远程喊话功能摄像头,如同不知疲倦的“安全哨兵”,时刻守候着人民群众的安全。

图2
创新的脚步不止于此:在引黄闸重点监测部位安设测压管、沉陷点数据自动采集设备,科学设定预警阈值,让闸基隐患“露头”即知;视频监控实时捕捉闸门运行状态,确保关键设备安全运行;启闭机房内,烟感装置24小时值守,防火防烟于“未燃”;无线警报装置在提闸放水时远程响起,将安全提示送达渠道周边闲散人员。
“这套“人防+技防+物防”的数智预警体系,改变了传统的安全预防措施,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更是将安全隐患消除在了萌芽状态”。曹店管理段职工小魏介绍说。
责任到人,让安全“内化于心”
安全的根基在于意识。东营黄河河务局将辨识出的危险源逐项明确现场管控、组织管控和监督“三个责任人”,结合人员变动动态调整,确保责任链条不断档。针对较大及以上危险源,从工程技术、管理、教育、防护到应急处置,逐一制定管控方案。
走进工程现场,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公告栏、重大风险警示牌、岗位风险告知卡一目了然。
“这些风险地图再加上我们人手一份应急处置卡,我们很清楚‘风险在哪、如何防范、怎么应急’,安全保障体现在工作的方方面面。”麻湾管理段职工一遍展示手中的应急处置卡一边说。
近年来,该局职工安全知识储备不断积累丰富,开展形式多样的“开工第一课”、警示教育活动,据统计,2025年共开展11次安全教育培训,累计380余人参训。修订完善27个应急预案,构建起完善的应急体系,全年开展涵盖救护、逃生、抢险实战演练6次,不仅检验了预案的有效性,更锤炼了职工队伍的应急处突能力。

图3
风好正是扬帆时,不待扬鞭自奋蹄。东营黄河河务局通过“六项机制”提质增效,将安全发展理念深植于工程运行每一个环节,以更加精准的辨识、更加智慧的预警、更加严密的管控、更加高效的应急和更加深入的教育,筑牢守护大河安澜的铜墙铁壁,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贡献着坚实的东营黄河力量。(王静 李聪聪)
编辑:田光 录入:李璐 审核:陈宁
中国政府网
水利部
黄河水利委员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