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11月27日讯 长河奔流,岁月为证。“十四五”已至收官之年,回首五载春秋,东平管理局肩负着黄河安澜与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时代重任,以法治为笔、实干为墨,在东平湖的碧水微澜与黄河岸线的逶迤壮阔间,精心绘就了一幅“普法为基、执法为要、监管为纲、队伍为魂”的治水兴水壮丽画卷。
铸魂强基 锻造治黄法治先锋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治河之兴,首在强兵。“十四五”开局之初,东平管理局深刻认识到,法治建设的深入推进,关键在于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根基在于打造一支专业化、规范化的治黄铁军。
“十四五”规划开展以来,东平管理局扎实推进“八五”普法工作,组建由15名普法联络员和96名志愿者构成的基层普法网络,构建了“一把手牵头、分管领导主抓、全员参与”的责任体系,让依法治水成为全局上下的思想共识与行动自觉。该局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严把入口关;建立执法人员学法用法和考试制度,确保法律知识常学常新;精心编发《水政监察应知应会手册》,成为执法人员随身必备的“工具书”和“案头宝典”;充分利用线上平台,组织水政人员参与执法业务培训,打破时空限制,提升学习效能。

图1
五年来,该局累计开展周学习140余次,月研讨36次,季讲课13场,学习氛围日益浓厚,思辨能力持续增强。在这种浓厚的研学氛围熏陶下,队伍专业能力显著提升,1名同志更是凭借扎实功底,代表省局参加黄委“法护黄河杯”知识竞赛,斩获优异成绩,展现了东平水政人的卓越风采。
法剑护河 执法普法融合增效
“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法治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普法的价值在于入心。治水护河,既要以法治刚性划定红线,更要以普法柔性凝聚共识。东平管理局在法治实践中,巧妙地将普法之“柔”与执法之“刚”相结合,以“巡河+普法”的创新模式,让执法过程成为生动的普法课堂,实现“查处一案、教育一片、规范一方”的良好效果。
河湖岸边,执法普法双线并行。东平管理局主动加强与“公、检、法、司”机关的协作配合,多次组建联合巡查组,沿着东平湖岸线开展常态化动态巡查,构建起“齐抓共管、协同发力”的治理格局。巡查中,执法人员不仅紧盯提防超载、打场晒粮、违规钓鱼等各类破坏河湖生态的违法行为,以“零容忍”态度依法严厉打击,更化身普法宣传员,向沿湖群众现场讲解法律法规,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读政策红线,用真实案例敲响法治警钟。

图2
“大爷,在堤防上打场晒粮不仅影响交通,还会损坏堤防设施,违反了河道管理规定,咱们可得守着规矩护好河啊!”这样的贴心讲解,在一次次巡河执法中不断响起,让法治理念如春风化雨,随着潺潺湖水浸润到沿湖群众的心中。
五年来,东平管理局水政监察队伍累计巡查830余次,出动执法人员3100余人次,巡查里程5.9万余公里,立案查处水事违法案件17起,结案率100%。联合公检法司机关开展联合巡查30余次,召开联席会议10余次。执法的“硬规矩”与治理的“软引导”交织成网,既缚住伸向河道的“越界之手”,更护住万里黄河的安澜本色。
法润民心 普法宣传走深走实
法者,治之端也;宣者,知之始也。法治信仰的培育,离不开广泛深入的宣传引导;全民护水的共识,需要春风化雨的浸润熏陶。为让水法律法规真正走进群众、深入人心,东平管理局紧扣“世界水日”“民法典宣传月”“宪法宣传月”等重要时间节点,精心策划系列主题宣传活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将法治种子播撒在东平湖流域的每一个角落,让依法护水成为全民自觉。

图3
为了增强宣传效果,该局还积极探索“沉浸式”宣传新路径,精心组织开展“法律九进”活动,将水资源保护法律法规普及到机关、乡村、单位、企业、学校、社区、集市、家庭、工地各个角落。联合水利局、派出所、检察院等单位开展“巡河+普法”专项行动;联合地方学校、社区举办水法知识竞赛、主题演讲比赛等多元宣传活动。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助推相关水法律法规在区域内广泛传播,引导群众树立爱护、保护黄河的法治意识和生态文明观念。
据统计,“十四五”规划开展以来,累计发放宣传材料逾2万份,线上发布普法微视频20余部,其中多项微视频作品获国家级及省部级法治文化作品奖项。制作广播电视专题节目3期,法治阳光遍洒沿湖7乡镇,惠及群众超10万人,法治种子在基层沃土生根发芽。
科技赋能 智慧治水擘画新篇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科技创新是破解治理难题的关键密钥,更是新时代提升河湖治理效能的核心引擎。面对东平湖流域广阔的治理范围、复杂的生态环境与多元的管理需求,东平管理局摒弃传统路径依赖,以科技为翼、以创新为桥,构建“技防+人防”双线发力的现代化巡查体系,为河道管理注入强劲动能,擘画智慧治水的全新图景。
在技防方面,先进的高科技设备成为河道巡查的“千里眼”和“顺风耳”。测绘无人机搭建正射影像技术和GPS-RTK,实现数据实时传输与分析;视频监控远程巡检,实现一键式巡河;智慧无人机搭载高清摄像头,按照设定的航线对河道进行全方位巡查,精准捕捉堤防隐患,无论是非法采砂、违规垦植,还是违规倾倒垃圾的行为,都逃不过它的“火眼金睛”,让执法人员能够第一时间掌握河道动态,及时作出响应。

图4
与此同时,人防力量也毫不松懈。巡查人员根据河道水事违法行为特点,制定了详实的巡查方案,对辖区河道范围、堤防工程和非防洪工程等开展徒步式、全路径的“点线式”移动巡查、重点巡查。对河道管理范围内违规垦植行为,一经发现,立即制止,并及时恢复工程原貌;对于乱丢垃圾破坏水生态平衡的现象,一方面及时清理,另一方面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沿湖群众的环保意识。有效预防了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确保了辖区正常水事秩序和堤防工程安全。
在科技力量的加持下,“十四五”规划开展以来,该局治黄业务实现了模式创新和流程再造。传统的人工巡查模式进一步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大幅提高了巡查效率与精准度。这种从“治水”到“智水”的转变,为东平管理局水政工作高效开展提供有力保障,真正实现了“科技赋能,智护河湖”。
五年栉风沐雨,五年砥砺前行。“十四五”期间,东平管理局以法治为帆,以实干为桨,在东平湖流域治水护河的征程上留下了坚实的足迹。从队伍建设的强基固本,到执法普法的协同发力;从多维宣传的润物无声,到科技赋能的提质增效,每一步都踏石留印,每一程都写满担当。站在“十四五”与“十五五”的历史交汇点,东平管理局将继续秉持“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使命担当,传承治黄精神,坚守法治初心,持续深化水政水资源管理改革,不断完善执法普法机制,强化科技赋能支撑,锤炼高素质法治队伍,以更坚定的决心、更有力的举措、更务实的作风,续写依法治水、护河安澜的新篇章。(连一凡)
编辑:田光 录入:李璐 审核:陈宁
中国政府网
水利部
黄河水利委员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