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11月28日讯 黄河宁,天下平。作为守护黄河安澜的 “一线哨兵”,“十四五”期间,章丘黄河河务局乘风破浪、砥砺奋进,锚定工程管理精细化、科技治河智能化、植树绿化生态化三大方向,扎实推进防洪工程提质增效,以实干担当交出了一份守护黄河安澜的“幸福答卷”。

图:章丘黄河沿线风貌(陈岳 摄)
工程筑基,精耕细作保质量
防洪工程是守护黄河安澜的硬核保障。“十四五”期间,章丘黄河河务局将精细化管理贯穿防洪工程建设管理全流程,以 “毫米级” 标准抠细节、以 “全周期” 思维抓管控,让防洪工程从 “达标建成” 向 “优质长效”稳步升级。
该局建立 “事前有标准、事中有监督、事后有评估” 的闭环体系,实现工程管理全链条精细化。以《山东黄河水利工程养护项目物业化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为遵循,结合工程实际编制每年度维修养护实施方案及工程提升计划,既以高质量标准抓实日常养护,更聚力打造标杆亮点工程。从堤顶道路提升改造到堤肩堤坡精细整修,从险工控导面貌提质到植树绿化生态赋能,该局化身为兢兢业业的黄河工程“美容师”,精心雕琢每一处细节,推动黄河工程完成从 “实用达标” 到 “美观与实用兼具” 的华丽蜕变。

图:章丘胡家岸险工(陈岳 摄)
在重点工程推进中,该局依托涉河工程补救项目及黄河下游“十四五”防洪工程建设项目等,积极协调建设单位对工程重点坝岸及老旧工程进行整修加固,全面消除工程薄弱段。“十四五”防洪工程建设项目共计高质量完成续建和改建工程7处计52段坝的提升改造。如今的章丘黄河沿线,一座座坝头整齐坚固、巍然矗立,昔日泥泞颠簸的连坝路、防汛路蜕变为平坦整洁的安全通道,黄河防洪工程正以崭新面貌焕发蓬勃生机。

图:“十四五”防洪工程建设项目施工现场(姚金辉 摄)
科技治河,智慧防控提效能
“以前巡堤靠脚跑,现在鼠标点一点就够了。”在章丘黄河“数智化”防汛值班室,操作人员正通过智慧管理平台实时监控堤防和河道整治工程的运行状态。屏幕上,69处视频监控和多支无人机传回的高清画面与水文数据实时融合,织就起一张无死角的防汛“天网”,为工程巡查、河势观测等日常工作插上了 “智慧翅膀”。

图:利用无人机进行河势观测(陈扬 摄)
“十四五” 期间,该局充分响应省局“数字黄河”“智慧黄河”建设号召,将数字化转型作为治黄工作的核心动力引擎,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和建设力度,高标准完成“三个全覆盖”系统和亮化工程建设,加之云黄河、水利工程运行维护智能管理平台等一批智能系统相继上线运行,数字孪生水利体系加速成型,推动防洪决策从 “经验判断” 转向 “数据说话”,科技治河的硬核实力显著提升。

图:云黄河智能平台的运用(李丛 摄)
如今,从坝体 “脉搏” 监测到洪水演进仿真,从风险自动预警到方案智能生成,数字技术已深度融入治黄各环节,为黄河安澜筑牢科技屏障。
生态固堤,绿廊护河添屏障
漫步章丘黄河沿岸,一幅绵延近 27 公里的生态画卷徐徐铺展,5000 余亩苗木构筑的绿色长廊,如一条碧色丝带缠绕在黄河堤防之上,将黄河装点得绿意盎然、生机勃发,俨然一座自然馈赠的 “生态氧吧”
“十四五” 以来,章丘黄河河务局秉持 “防洪与生态并重”理念,将植树绿化作为堤防加固的重要补充,构建起 “工程护岸 + 生态固坡” 的立体防线。该局以《黄河生态屏障带建设五年规划》为蓝图,因地制宜补充更新两岸树株,适时对缺失老化草皮进行更新补植。五年来,累计完成苗木更新4.5万余株,补植更新草皮近25万平方米,让章丘黄河沿线彻底蜕变为绿意盎然、生机勃发的生态廊道。

图:章丘黄河生态廊道景观(王新赢 摄)
此外,该局多次联合山东省总工会、多家驻济企业和高校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同时深化与林业部门协作推进“黄河生态林”建设,一系列举措不仅让黄河绿色长廊愈发葱郁,更推动生态护河理念深入人心,为黄河章丘段的永续发展汇聚起政企校协同、社会广泛参与的多元合力。

图:与山东省总工会联合开展义务植树活动(陈岳 摄)
五年砺剑,安澜可期。“十四五” 期间,章丘黄河河务局将工程管理的 “精度”、科技赋能的 “深度” 与生态绿化的 “广度” 深度融合,推动章丘防洪工程体系实现质的飞跃。从两岸坚固的堤防到数字平台的智慧调度,从漫坡新绿到安澜碧波,这道集安全、智慧、生态于一体的防洪屏障,正稳稳守护着黄河安澜与民生幸福,在新时代的黄河治理实践中绽放出愈发耀眼的光芒。(王坤)
编辑:田光 录入:李璐 审核:陈宁
中国政府网
水利部
黄河水利委员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