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1月11日讯 霜降后,济南黄河千亩银杏林披上金装,数十只天鹅不远千里陆续“入住”黄河畔,为济南的冬日增添别样的灵动与美丽……
秋天的济南黄河
2019年9月18日召开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强调,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济南黄河动作迅疾、加快落笔,从系统规划、谋定黄河风貌带示范线路和毛主席视察纪念地、泺口古渡等7个重要节点建设项目,到提升31千米淤背区防护林、建成6处郊野公园,再到高标准实施济南百里黄河风景区核心区提升改造和堤防绿化提升工程……如今,济南黄河两岸的生态景观筑起了黄河生态安全屏障,黄河这张“生态名片”更加亮丽。
济南百里黄河风景区提升工程竣工,景区生态环境焕发新颜
近日,到济南百里黄河风景区游玩的市民发现,“黄河胜境”牌坊入口一侧的淤背区已经悄然换了新装,石板小路曲径通幽,苗木错落有致,休憩平台点缀其中,一直延伸到了黄河地标鹊华楼前。
济南黄河百里风景区中心景区西起建邦黄河大桥,东至济南黄河公路大桥,长约14千米,可绿化总面积60.87公顷,是济南黄河生态建设的一颗璀璨明珠,2003年被水利部命名为“国家水利风景区”,在2018中国黄河旅游大会上被评为“中国黄河50景”,年接待游客量达20万人次以上。
多年来,济南百里黄河风景区不断改造升级,而今年实施的济南百里黄河风景区中心景区提升项目更是让风景区实现了“改头换面”。“从5月开工,仅用不到4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景区景观提升,建成了集观光、休闲于一体的秀美风景带。”济南黄河河务局工程管理处处长许洪印说。
济南百里黄河风景区中心景区提升项目一直在快速推进,但因黄河淤背区土质的特殊性等原因,工程并非一帆风顺。负责景观提升工程建设的许洪印说,黄河沿线土壤含沙量较大,植被栽种后成活率低,这使修复工程一度陷入困境。为解决这一问题,相关部门第一时间成立工作专班,通过对树种、土壤、水质等严格测试,最终选择换土的方式栽种。
“我们坚持在苗木栽植的过程中进行局部换土,每棵苗约换一立方米土。栽植了油松、白皮松,还有白蜡、五角枫等乔灌木5000多株,另外还铺设了一些植被、草坪大约是28万平方米。”许洪印说。
如今,济南百里黄河风景区内景色宜人,林荫广场、儿童活动场地、林荫停车场、自行车驿站等一应俱全,吸引了无数游客观赏游玩。近日,又有一则好消息传来:经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审核评定,济南百里黄河风景区晋升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鸟瞰百里黄河风景区
持之以恒打造黄河生态廊道,济南黄河土地3年绿化提升692公顷
清晨,济南黄河淤背区历城段堰头郊野公园内,树木挺拔,花草点缀其间。红色的塑胶跑道上,居民散步健身,孩子游玩赏景,整个公园充满生机活力。
与黄河母亲对话
该局打造“网红打卡地”千亩银杏林、“黄河樱花大道”,实施济南黄河堤防工程绿化提升改造,全面消除淤背区绿化空白段,建成6处风光各异郊野公园。如今,绵延百里的济南黄河形成了1667公顷、300余万株苗木的生态林带。金色银杏、红色海棠、青色雪松、粉色紫叶李、黄色油菜花……四季风光不同,令人流连忘返。
自2020年以来,为积极践行山东黄河生态屏障带建设总体布局要求,更好地建设济南黄河生态廊道,按照济南市委市政府部署,济南黄河河务局积极与济南市园林和林业绿化局合作,先后实施了济南黄河堤防工程绿化提升改造项目(一期)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二期),完成淤背区绿化面积共411.5公顷,建设沿黄郊野公园6处,面积约67.7公顷,完成植树共计16万余株。
全省一体打造生态廊道
2022年,两局合作继续深入,开展了济南黄河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三期)项目,绿化总面积约213公顷,包含济南黄河百里风景区中心景区景观提升和济南黄河防洪工程的绿化提升工程。济南黄河防洪工程绿化提升项目于今年3月16日正式开工,6月底完工。在黄河控导、险工段、淤背区背坡以及防浪林区域实施防护林建设,面积约为152公顷,栽植黑松、白蜡、五角枫、紫叶李等乔灌木2.6万株,完成宿根花卉、狗牙根等地被草皮栽植、播种77.2万平方米,并因地制宜完善游憩设施。
植下一棵棵绿树
“3年来,通过绿化提升项目的开展,济南黄河土地绿化提升面积达692公顷,黄河岸边生态环境越来越好。”许洪印表示。
保护黄河生态久久为功,济南多部门建立携手共治长效机制
提升和修复黄河生态环境不能一蹴而就,保护黄河流域生态是一件久久为功的大事。
多年来,该局做好精细化管理,邀请园林专家为养护职工教授修剪技术,每年还会适时对树株进行整形修剪、浇水、施肥,保证它们生长良好。同时,实行职工分片管理制,打造“绿色长廊”。
绿色生态景如画
深秋,槐荫黄河千亩银杏林进入最佳观赏期,银杏叶落,一地金黄,大批市民争相前来游玩。与此同时,身穿深蓝色工装的黄河职工在大堤上不间断巡查,遇到乱丢垃圾、乱停车等不文明行为第一时间制止。
千亩银杏林吸引了大批游客,致使黄河大堤上车辆骤增,乱停车、占道经营等现象时有发生。为此,10月28日,济南黄河河务局发布《济南黄河文明旅游倡议书》,呼吁市民文明赏秋。为维持堤顶交通秩序,切实保证黄河防汛道路畅通,同时保障游客及防洪工程安全,节假日期间,槐荫水政执法人员与基层管理段主动出击,在辖区游客及车辆经常聚集地区悬挂横幅,提示市民文明出游,引导市民有序停车,劝离路边摊贩。民间公益组织也来到了现场,他们身穿红马甲在银杏林里捡拾游客丢弃的垃圾,共同守护黄河生态环境。
银杏林
这是该局身体力行保护黄河生态环境的一个缩影。在济南黄河天桥段,天桥黄河河务局工作人员组建了以带班领导为组长,管理段职工、值班人员为巡查成员的常态化巡查队伍,节假日水政监察大队全员上岗,联合黄河派出所在重点区域和重点时段进行巡查;历城黄河河务局成立联合水务专项督导工作组,对河道管理范围内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排查;联合执法、日常巡查,建立常态化管理机制,探索“生态保护历城模式”……
此外,笔者还了解到,济南黄河靠近城区处,游客管理困难,河道内“四乱”等情况也易发难治,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实施以来,济南黄河河务局先后与河长办、公安、法院、检察院、水务局建立了黄河生态保护联合监管执法协作机制,7家黄河派出所所长兼任县级河务局副局长,建立“黄河安澜 生态警务”联建工作站和5处黄河环境资源巡回法庭、3处法官工作室、1处司法修复基地、4处检察工作室,将法治之网越织越密。
目前,通过“清河行动”“拆违拆临”“妨碍河道行洪突出问题整治”等一系列专项行动,展现了法治护河威慑力,黄河济南段“四乱”问题基本得到根治。同时,该局还通过精选典型案例推进以案普法等形式,提升沿黄人民群众法治意识,违法案件有较大幅度降低。
“河济泉城”文化品牌正式发布,文化与美景加持济南黄河大放异彩
如今,总投资2.5亿元的济南黄河文化展览馆在济南泺口黄河南岸大堤上建成,仿古建筑鹊华楼成为黄河岸边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漫步展览馆,黄河文化、红色文化、济南文化,尽享文化盛宴;登上观景台,北可望鹊华秋色,南可见济南全貌,遍览黄河胜景。文化与美景双重加持,济南黄河大放异彩。
黄河文化展风采
“济南是历史文化名城,发展黄河文化,促进济南的文化软实力发展,而这也是黄河给予济南的红利。”济南市政协委员、文化学者魏新说,济南正在着力打造具有泉城特色的黄河故事,向世界讲好黄河故事。
“深化黄河文化遗产系统保护,推进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加快规划建设黄河文化博物馆、城市规划馆等公共文化设施”“推动沿黄城市文旅资源整合协作,推出黄河主题线路、打卡地和文创产品,打造济南黄河文化IP”……在济南市党代会和两会上,“黄河”一度成为热词,“打造济南黄河文化IP”则作为文化强市的一部分,被写入聚力提升城市软实力的工作目标中。
黄河神兽与鹊华楼
如今,徜徉在济南黄河两岸,泺口铁桥纪念地广场、泺口古渡口、毛主席视察黄河纪念地等相继建成开放,新增的郊野公园处处可见黄河文化展示栏。平阴依托黄河防汛连坝路建成14千米“旅游公路”,济阳依托黄河淤背区建成3.5千米“济阳黄河文化健身公园”,还设立了12处法治文化广场、槐荫“生态之门”、历城“鹊华视廊”等景点。
黄河岸边健步走
作为济南黄河的行政主管部门,济南黄河河务局深知挖掘和保护黄河文化的重要性,保护传承弘扬济南黄河文化的脚步不曾停歇:组建济南黄河文化宣传骨干小组,构筑“一区三线”文化保护传承体系,系统收集整理挖掘济南黄河文化遗产,提升改造泺口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展览馆;将防洪工程与黄河文化深度融合;正式成立济南黄河号子队……
平阴“女神一号”旅游路
6月28日,济南黄河文化品牌和品牌标识正式发布。“济南黄河文化品牌从酝酿到诞生历时两年、数易其稿,济南黄河河务局先后组织开展6次专题研讨会,参与人员涉及老一辈治河人、基层一线黄河职工、学者专家等,从多个视角对济南黄河文化进行研讨分析,最终凝练成“河济泉城”作为济南黄河文化品牌,品牌标识传达了“黄河济泉城”“一条河托起一座城”的意蕴。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济南黄河文化品牌已经根植在每个济南黄河人的心中,将我们紧紧团结在一起,久久为功,向着建设幸福河的伟大目标不懈奋斗。”济南黄河河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陆续出版《济南黄河画册》《济南黄河文化遗产名录》,开发制作文创产品、纪录片等,让更多黄河故事被人熟知,让治黄技艺得到更好传承与发扬,让黄河文化融入人们的生活和血脉中。(张庆民 杨璐)
编辑:田光 录入:无 审核: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