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1月19日讯 山河无言,岁月有声。站在岁末年初的交织点上回望过去这一年,是黄河河口管理局各项工作出经验、出机制、出品牌、出亮点的一年,更是出干部、出人才的一年。
2022年,黄河河口管理局1人获“全国技术能手”、1人入选水利部“八五”普法讲师团、1人获“黄委优秀青年人才”、1人获得山东省五一劳动奖章、2人分别获得山东省一等功和三等功奖励、2人获“山东黄河优秀青年人才”、1人获山东省第五届齐鲁工匠称号……这是一份预料之中、来之不易的成绩单。
一年来,黄河河口管理局干部人才工作忠实践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坚决贯彻上级决策部署,突出抓实“选育管用”全链条,优化结构,激发活力,奋力锻造堪当黄河口治理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重任的高素质干部人才队伍。
强选用,让干部脱颖而出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困难是前进的号角。聚焦干部队伍老化、各级班子年龄结构断档断层等突出问题,黄河河口管理局党组着眼于干部队伍整体建设,着眼于事业长远发展,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打出“组合拳”。
——抓规划做好顶层谋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黄河河口管理局党组把选干部、配班子作为重大政治责任,认真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山东黄河河务局各级领导班子建设的意见》,制定印发《黄河黄河河口管理局“十四五”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关于建设德才兼备高素质干部队伍的意见》和《局领导联系服务专家、创新团队、首席技师工作室工作制度》,着眼未来5年乃至更长时间事业发展需要,对全局干部人才队伍建设统筹谋划和顶层设计,科学制定培养选拔规划,为队伍建设画好路线图,列好时间表,着力建设一支对党忠诚、结构合理、本领高强、实绩突出、作风优良的高素质干部人才队伍。
——树导向配优配强各级班子。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紧扣全局中心和重点工作需要,以政治过硬为前提,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加大各层级干部配备力度,真正把善作善成的干部提拔到领导岗位上,在全局形成有为者有位的氛围导向。2022年,黄河河口管理局全局提拔科级干部48人,其中提拔配备县区局班子成员8人;晋升公务员职级32人。科级领导职数空岗率比2018年底下降了15.8%,空缺职位得到有效补充,干部队伍活力不断提升,结构不断优化,领导干部队伍“塔基”不断夯实。
——重交流激发干部队伍活力。“流水不腐,户枢不蠹”。黄河河口管理局把干部挂职交流作为加快干部成长步伐、激发干部队伍活力的重要途径。按照省局部署,积极探索与地方干部双向挂职交流机制,经与东营市委组织部充分沟通协调,选派4名干部到地方挂职交流,其中1名干部赴东营市市直机关工委交流,3名干部分赴东营市东营区、垦利区、利津县水利局挂职班子副职,接收东营市1名干部到黄河河口管理局机关挂职交流,让干部在“河地融合”中开眼界、增阅历、长才干。
同时进一步加强上级机关和下属单位、政事企之间以及县局之间的干部交流,全局交流科级干部22名。积极推动年轻干部的多元化培养、多岗位历练、多层次考验,提高干部综合素质,选派2名年轻干部参加省局纵横向干部交流,选派14名年轻干部进行市、县(区)局跨层级交流锻炼,把缺乏基层经历的市局机关年轻干部选派到县局、管理段锻炼,以补短板、强弱项,把县局年轻干部选派到市局机关以提平台、开视野。同时加强交流干部跟踪考核考察,确保实现培养干部和推动工作“双向奔赴”。
——强选用锻造年轻干部队伍。青年兴则事业兴,青年强则事业强。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接班人,黄河河口管理局坚持不拘一格,用当其时。对组织和群众公认的,政治过硬、工作扎实、敢抓敢管的年轻干部大胆打破论资排辈的隐性台阶,做到成熟一个使用一个,使用一个带动一批。2022年全局提拔“90”后科级干部7人,其中1人配备到县区局班子成员。全局正科级领导干部的平均年龄与2018年底相比下降了3岁;副科级领导干部的平均年龄下降达6岁,干部队伍老化的现状终于有了实属不易的扭转,全局各级领导班子配备顺利完成省局干部队伍建设年度目标任务。
——严管理强化队伍作风。好干部是选出来的,更是管出来的。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从严落实监督管理和关心关爱措施,不断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活力。组织召开公务员平时考核推进会,修订印发《干部平时考核实施方案》,充分发挥考核的导向和激励作用,以严实的平时考核考出干部的精气神,考出干部的内驱力和正能量。制定印发《基层段所“两化建设”激励办法》,进一步激励基层干部职工敢作敢为、锐意进取,激发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热情。
搭平台,让人才竞相涌现
国以才立,业以才兴,实现黄河河口治理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人才是第一资源、第一支撑。2022年,黄河河口管理局认真贯彻落实黄委、省局人才工作部署,深入实施人才强局战略,强力推进人才载体平台建设,优化人才生态环境。
——搭建科技科研平台。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是激活创新资源、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现创新驱动的有效载体。与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联合成立黄河口生态研究实践基地,与东营市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共同组建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与中国海洋大学化工学院、济南大学水利学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多渠道深化科技创新合作。加大创新型人才培养力度,组建了1支山东黄河基础创新团队和5支黄河河口科技创新团队,对省局“张榜”的黄河河口湿地修复和生态治理研究难题主动“揭榜”,开展专项技术攻关活动,以点带面全局人才创新创造能力,提升高质量发展能效。
——搭建传帮带学习平台。“凡学百艺,莫不有师,良师带徒,薪火相传”。制定印发《黄河河口管理局“师带徒”活动推进方案》,本着“有利于指导、有利于培养、有利于工作”的原则,全局组建师徒120对,师傅对徒弟“一对一”“一对多”精准培训,师傅对徒弟不仅传授技术技能,同时帮思想进步,帮身心健康,带优良作风,单位全程跟踪培训培养,定期进行考核,促进徒弟快速成长。
——搭建人才孵化平台。“要把首席技师工作室打造成技能技术创新的孵化基地、工匠人才培养的摇篮。”根据省局首席技师工作室规范化建设指导意见,着力加强李敬文水利部首席技师工作室和李兆杰黄委首席技师工作室建设,制定完善了科技创新、技术攻关、技能人才培育、经费管理等方面的多项制度,推进工作室建设运行规范化、系统化。近年来,依托首席技师工作室,开展技能比武和培训20余次,研发的35项成果获得水利部、黄委、省局表彰,并在实际工作中得到较好的推广与应用,取得较好的效益,实现了首席技师工作室从建起来、用起来到活起来的转变,实现了技术攻关与人才培养两相宜。
——搭建精准培训平台。玉不琢、不成器,再优秀的人才,如果不注重后续教育和实践锻炼,能力也会弱化。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采取“线上+线下”、“业务理论+操作训练”的方式,结合防汛抢险演习和工程管理实践需要,邀请专家对防汛抢险、工程管理及养护等有关知识对技能人才进行培训。在县区局对河道修防工、闸门运行工培训的基础上,管理局组织专项集中培训。坚持“河地融合”,探索技能人才培养新思路。经上级推荐,利津局李敬文被山东水利技师学院聘任为技能导师,进一步拓宽了技术交流、技能培养的发展空间。
技能培训
——搭建竞赛比武平台。以赛促学强技能,以学促用砺精兵。坚持把技能竞赛作为加强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结合岗位工作,与东营市人社局联合举办河道修防工、水工闸门运行工竞赛,112名职工参加理论知识考试初赛,45名选手参加实践操作决赛,从初赛到决赛,充分调动技能人才学技术、练技能的热情,推进工人技术技能水平再上新台阶。对竞赛中表现优秀的选手,列为本局重点培养对象,纳入黄委首席技师工作室团队,优先参加各类技术技能培训、交流研讨、项目申报等,让竞赛达到学习技术、提高能力、锻炼队伍的目的。
竞赛照片
踔厉奋发书新篇,笃行不怠向未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黄河河口管理局将认真践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奋发有为、勇毅前行,努力开创黄河河口管理局人才辈出的新局面,为黄河河口治理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和智力支撑。(孙照波 张延丽)
编辑:田光 录入:无 审核: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