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科技之翼 助事业腾飞

——滨城黄河河务局科技治河工作侧记

山东黄河河务局门户网站 时间:2023-6-15 来源:本站原创

本站6月15日讯    6月初的滨城黄河,夏树苍翠,水波荡漾,在即将进入汛期的时间节点上,基层段所的巡查人员不再像往年那样神色紧张、步履匆匆。问及原因,他们淡定地指了指摄像头,笑着说:“今年的‘千里眼’连成一片,河道已无‘秘密’,我们出门前,就已经把河道‘巡查’了几遍。”如今,科技治河的“春风”在不经意间吹进了无数治黄人的心间,也悄然改变着治黄职工的工作模式。



科技赋能 滨城黄河“新变化”

提到黄河,人们的第一印象多是厚重的黄土、淳朴的老农、悲壮的秦腔,是种种古老、传统与历史的代名词,殊不知黄河也能闪烁科技智慧之光。

2022年5月,山东滨城黄河河务局在全局范围内选拔优秀年轻职工,组建了“滨城黄河无人机飞行大队”,为全河首创。该大队现有队员15人,配备各类型无人机7架,其中8名队员已通过UTC(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操作手合格证)考试,并持证上岗。该大队实行半军事化管理,晨操跑步、队列练习、政治理论和技术专业业务强化学习,定期与滨州学院无人机产业学院、大疆科技公司、浪潮集团联合开展赋能培训,队伍从硬件配备到人才软实力都有了质的飞跃。先后承办了首届山东黄河无人机操作大赛和滨城区无人机操作技能大赛,并取得多项先进荣誉和名次。

到合作单位开展赋能培训

今年以来,滨城黄河河务局将队员分散在各管理段执行工程巡查任务,通过提前制订飞行航线和巡查内容,实现辖区工程巡查全覆盖、无死角,并借助无人机红外镜头开展夜间巡查,及时准确地掌握工程状况、河势走向和水量大小,为工程管理和防汛查险配备了“千里眼”,大大减轻了基层职工劳动强度,实现一线段所业务流程再造、工作效能提升。

无人机夜间巡查

智慧聚焦 保护黄河“新力量”

“这里是北镇管理段,我们通过监控巡查发现在北镇旧堤有人正在违法倾倒垃圾,请水政监察大队速来处理。”5月12日一大早,一通急促的电话铃声开启了滨城黄河河务局水政执法人员忙碌的一天。放下电话,执法人员迅速行动赶往事发现场,通过调取现场监控记录,早已离去的违法倾倒垃圾车车牌号信息清晰地展现在眼前,最终追踪溯源找到了违法当事人,并对他进行了立案处理。此次案件完满结案,维护了黄河工程面貌和完整。

利用无人机巡查发现违章倾倒垃圾案件

过去,近堤非法倾倒垃圾问题是河道执法监管的“老大难”,发现慢、取证难,屡禁不止,影响环境。2022年,滨城黄河河务局超半数的案件皆为垃圾倾倒问题,每年清理整治都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却收效甚微,影响工程面貌。如今,通过视频监控系统,实现了24小时不间断监控,加上无人机辅助巡查以及智慧巡河App的熟练运用,为发现违法行为、固定违法证据、锁定违法当事人提供了有效助力,大大提高了日常巡查执法效能,维护了河道执法秩序,为“黄河战略”的实施保驾护航。

朝气蓬勃 智慧黄河“新提升”

2022年5月30日,一支朝气蓬勃的团队——滨城黄河“科创滨城”团队正式成立。这是一支年轻奋进、敢想敢干的队伍,研究内容涵盖了通信网络设备组建和维修、“三个全覆盖”应用、新技术和新理念的引进等,是探索滨城智慧黄河建设的“领头羊”。

滨城黄河无人机飞行大队接受检阅

为锤炼“科创滨城”团队,立足今年备汛实战要求,滨城黄河河务局采取“以修代训”“以修代练”的方式,针对汛前通信网络安全检查发现的问题,由该局机关专业技术人员带队,各段通信员跟班学习,对辖区通信网络进行了全面检修,整合优化机房UPS(不间断电源)设备24台,维修摄像头15处,通信网络焕然一新,团队成员的业务理论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丰富了智慧黄河建设科技人才库的储备。

“以修代训”维修摄像头

闭门造车难免因循守旧,只有走出去,才能将新技术、新思想引进来。“科创滨城”团队成员先后走进滨州渤海先进技术研究院、滨州大高通用航空机场、滨州愉悦家纺居家世博馆和生命科技馆等地进行观摩学习,通过参观交流,队员深刻体会到了科技给社会带来的巨大变革,同时也开阔了治黄科技新视野,激发了科技创新热情。

听取滨州心语工程介绍

数字巨浪,千里“云”堤,科技为滨城黄河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从高标准完成“三个全覆盖”项目软硬件建设、“智犇安澜”号防汛指挥车引入使用,到不断完善空天地一体化感知网,建立起全天候、立体化巡查体系,再到通过软件开发实现堤防、险工、控导、涵闸、水尺等远程监控定点定时一键巡查、自动存储,随着科技化治河水平的不断提高,古老的黄河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张培蕾 秦凯扬 杨占波)

编辑:田光 录入:徐文彪 审核:陈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