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6月21日讯 六月的母亲河畔,骄阳似火,热浪灼人。
菏泽旧城闸改建工程施工现场车水马龙,人流攒动,施工场面火热异常。为如期完成工程建设任务,施工人员牢牢把握施工关键时间节点,靶向施策、倒排工期,一场加快工程建设进度的大考拉开帷幕。
时不我待 握指成拳想干事
谋定而动,实至势成。
“防汛工作是黄河人的天职,涵闸改建关闸挡水的时间限制不能有丝毫通融,各项目部尽快按照施工计划,加快进度、确保质量……”菏泽项目办周例会上通报道。
面对严峻紧迫的时间考验,旧城引黄涵闸项目部主要负责人苏乃华同志心思凝重,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剩余混凝土浇筑、止水安装、闸门安装等工作成为困扰他的主要难题。
“旧城闸采购的平面闸门制作进程如何了?请你们一定要加急制作,6月10日之前要确保闸门运送到位”。
“近期施工任务重工期紧,大家要主动协调人员、设备、原材配置,同时做好各工序交叉作业时的安全管理;希望大家根据各自的任务分工,做好本职工作”。
为做好施工准备工作,苏乃华积极协调厂商、施工班组、管理人员,贴合实际,打出“提前量”,保障后期施工进度。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如此庞大的工程非一人之功,需要大家团结协作,更需具备踏石留痕的干劲儿,凝心聚力画好工程进度‘同心圆’……”
聚焦聚力 担责于心能干事
混凝土浇筑作为涵闸改建过程中具备施工难度且工艺复杂的重点工序,同样也是为涵闸生命赋予血液与肌肉的过程。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5月以来,旧城闸混凝土浇筑工序进入施工“高峰期”,由于混凝土具有时效性,施工中时常出现昼夜不停的现象。从混凝土泵送到浇筑入仓,施工人员都全程紧盯作业情况,严格控制振捣时间、间距和深度,不敢有丝毫懈怠,只为确保每一粒砂石料都能完美发挥其应有的特性,进而才能为工程提供坚实、牢固的外观和质量。
混凝土工序参数指标相对较多,相比浇筑前对砂、石等进行的原材和配合比检验,现场实验则是质量控制最有效且直接的途径,在开展坍落度、含气量、抗压试块等具体实验时,项目部人员会亲力亲为,不厌其烦的对待每一项程序,严格按照规范规程要求开展实验,并根据实验结果及时反馈给现场管理人员和混凝土厂家,以便积极做出相应调整,提高混凝土成型质量和强度。
一以贯之守初心,一严到底抓落实。面对工期与质量的双重挑战,他们用饱满的工作热情一路披荆斩棘,拿下工程进度和质量攻坚战的胜利。最终在6月7日闸门吊装完成,相比6月30日关闸挡水的既定目标,提前了23天。
冲锋在前 履责于行干成事
炎热的六月里,土方回填的现场,一个身躯瘦弱、皮肤黝黑的“老头儿”格外引人注目,从早晨6点到晚上11点,总能看到他拎着一个超大容量的水杯,或是言辞凿凿得指挥着车辆,或是弯腰俯身查看压实情况,念兹在兹的责任感令人肃然起敬,事必躬亲的原则是他多年来坚持的原则。他便是项目技术负责人彭步森同志,大家都习惯称呼他“老彭”。
“1987年我是一名刚毕业的学生,有幸参与了旧城闸工程的建设;如今,2024年即将退休的我能作为技术负责人再次参与改建任务,感慨之情无法言喻。”
作为“老彭”徒弟和直接下属的张胜利,也已然做好了接替师傅做好水利工程建设任务的准备。凌晨1点钟,他仍然拖着中暑的身体测量土方摊铺厚度,定坡放样,校核高程;孩子感冒烧热不退,他也仅仅驱车送了几包退烧药又急匆匆返回工地。
正因为施工一线的“阵地”上有无数个“老彭”和“小张”,工程建设任务才得以如期完成。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历经几十个酷暑与寒冬,却依然能绽放出黄河人追求工程建设高质量的精神底色。时间的跨度不仅没有磨灭对干事创业的热忱,反而更能激发事争一流、勇立潮头的内涵和追求。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千帆竞发,勇进者胜。这个夏天,涵闸改建施工人抢时争速跑出了工程建设的“加速度”;今后,他们也必将争分夺秒干出提质增效的“高水准”,努力提升黄河下游引黄供水能力,力争工程质量与进度“双一流”。(贾伟 任国盛)
编辑:田光 录入:徐文彪 审核:陈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