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8月3日讯 大河不言,豫剧颂歌。
盛夏当时,由菏泽黄河河务局主导的豫剧唱段《山东黄河展新颜》首轮演出在东明县文化中心圆满收官。从前期筹备到正式首演,《山东黄河展新颜》用了半年的时间,展现了山东黄河近年来高质量发展的突出成就,有效推动了黄河文化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发展,传递了菏泽黄河人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奋进力量和创新精神。
黄河文化与豫剧的融合
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黄河文化备受关注,如何实现黄河文化的活化传承利用、如何将黄河文化产品根植于生活一直是菏泽黄河河务局的所思所行!
年初,该局制定了2023年宣传文化工作任务指标,其中录制完成《山东黄河展新颜》豫剧唱段排在了文化建设工作首位,志在将唱段打造成展现山东黄河风采的靓丽文化名片。
该局联合东明黄河河务局成立专班,副局长徐辉亲自执笔写词,提及自己的创作动因,徐辉表示,“黄河文化要在坚守本源的基础上,不断融合各类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丰富、创新黄河文化载体的种类、样式,催生新的黄河文化表现形式。”
交流豫剧进展情况
豫剧作为中国传统戏曲剧种之一,旋律婉转抒情,充满民间生活气息,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在决定要以豫剧的形式进行艺术性地展示与表达治黄故事后,东明黄河河务局找到了东明县豫剧团退休团长高继堂。自小在黄河边上长大的高继堂对黄河有着深厚的感情,期初他对能否谱出节奏鲜明、行腔酣畅的效果没有把握。在跟随该局职工参观高村黄河历史文化苑,详细了解了近些年山东黄河的新变化后,高继堂深受鼓舞,感慨人民治黄以来的历史巨变和近些年山东黄河取得的突出治黄成就,动情地说:“能为黄河文化建设献一份力我感到很荣幸。”
在主创团队的理念加持下,《山东黄河展新颜》以山东黄河标准化堤防、智慧黄河、生态景观线、青马工程、治黄新一线等工作成效为切入点展开故事脉络,用唱词勾勒山东黄河高质量发展群像,用慷慨激昂的腔调唱出黄河人拼搏与奋斗的力量。
从来没有耽误彩排的时间
为充分体现“黄河人唱黄河事”,展现黄河风采,东明黄河河务局决定由退休职工黄玉梅担任领唱,合唱团队也是由东明黄河河务局年轻职工组成。
“我们的年轻职工来自五湖四海,有的甚至都没听过豫剧,能唱好吗?”在组建合唱队伍时,从局领导到每个演唱人员心里都没有底。
这是一次磨砺,更是一次挑战。
演职人员第一次排练
据专班人员介绍,每天排练分两场,为了能尽快熟练唱词跟上节奏,在菏泽居住的黄玉梅老师每天一大早从菏泽赶往东明,跟着伴奏练习几个小时,因练习频繁,导致嗓子红肿沙哑,她也在一直坚持排练。有次买菜途中,黄玉梅老师不慎将腿摔伤,在家休养期间依旧和大家一起视频连线排练。在被问及彩排中有哪些印象深刻的事时,领唱黄玉梅动情地说:“我们团队里的年轻职工都是各个科室的业务主力,每天都是早早来到单位,处理完手头工作,抓紧时间练习,从来没有耽误排练的时间,大家都是齐心协力,都是非常努力的唱到最好、最完整,没有人叫苦叫累。”
负责组织协调的张钰也说:“我们组建了豫剧学习群,每次跟学时就逐段录制下来,然后在话筒上反复播放,仔细甄别唱音不对的地方,私底下我们也都在琢磨,努力完善自己的不足,可能真正的达到那种废寝忘食的那种状态。”
谱曲的高老师称赞道:“从你们河务局的领导到创作团队,到合唱团,为了这部《山东黄河展新颜》,都是从零基础开始,都在齐心协力地做到最好,不愧是黄河人啊。”
黄河人的使命和责任
“大河上下抓落实快马加鞭”
“齐鲁大地治黄河担当在前”
一曲豫剧话治黄,余音绕梁犹未尽。7月12日,在东明县文化中心演播厅,随着唱段和视频的协同推进,一个个山东黄河治黄新成就精彩纷呈,让观众惊艳和赞叹。
首映当日
在这部豫剧唱段的幕后,是每一个工作人员的默默付出。他们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加班加点创作排练,如今回头再想想这半年来熬夜的练习和一次次唱腔的改进,都让黄玉梅感慨良多。“过程虽然很辛苦,但是如今看到《山东黄河展新颜》的完整呈现,也获得了我们黄河系统内外的很多好评,这个过程还是很值得的,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是我们黄河人的使命和责任。”
同样让我们赞叹的《山东黄河展新颜》这部豫剧唱段也是这样。它依托于山东黄河高质量发展成就和厚重的黄河文化,通过标准化堤防、智慧黄河、水资源配置、黄河保护法、党建引领、干部培养、黄河铁军、黄河文化建设等成效,展现了山东黄河人坚韧顽强、敬业奉献、勇于创新的优秀品质,描绘出一幅“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美好画卷。
思想的火花在这里交锋,优秀的文化在这里碰撞,如大潮奔涌,如细雨润泽,文化创新正流淌在每一寸生机勃勃的治黄初心之地,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正不断勇攀高峰。(董广龙 孙亚杰)
编辑:田光 录入:李璐 审核:陈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