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档案“音符”谱写德州黄河文化“乐章”

山东黄河河务局门户网站 时间:2023-8-7 来源:本站原创

本站8月7日讯    档案是“记”和“忆”的统一体,而档案室的档案管理是“记”的起点,更是“忆”的基础。进入德州黄河河务局档案室,迎面而来的是一阵阵纸质保存的香气,在归列整齐的层层架子上,该局70余年的记忆存放于此。翻开其中任何一卷,一段段文字、一篇篇报告、一个个表格、一张张照片,都是“今世赖以知古,后世赖以知今”的重要依照。

德州黄河河务局档案室一角

档案见证德州黄河文化发展

“1946年3月,齐河成立了齐禹修防段,1949年更名为洛北分局,后又更名为清济修防处、德州修防处”“历史上黄河德州段曾多次决口,从1855年至1938年这83年间,德州黄河有22个年份发生决口,共计81处”“新中国成立后德州黄河河务局根据省局统一规划,对大堤进行了四次大规模的培修”……该局由职工兼职的讲解员正如是讲解着德州黄河文化展厅的一个版块——基本陈列厅。

陈列厅从领导关怀、历史沿革、防洪防凌、工程建设与管理、引黄兴利等10个方面多角度介绍了德州黄河文化的发展变化。展厅筹备建设时,不论是内容板块的确立、具体内容的定稿,还是配图的选择、模型的建造等,无不依托档案室查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使展厅中的文字和数据都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展厅建成后,展示内容还需定时更新,更新的资料也会与从档案中提取或及时收编至档案中。治黄历史由人民书写,治黄历史由档案资料记载。正是这些历史资料的认真记录和完整保存,一代代黄河人守护的德州黄河才能充满历史厚重感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德州黄河文化展厅基本陈列厅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该局记录治黄历史的方式也在进步,网络治黄档案以电子档案的形式将历史资料更好地记录和保存。山东黄河档案信息管理一体化系统中,现已上传15002条档案信息,其中保存了德州黄河的6876件电子档案,为文化领域的不断发展提供着源源不断的海量资源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德州黄河河务局的档案工作人员作为德州治黄历史的记录者,不论专兼职,都始终秉持着历史责任感和历史担当,一丝不苟对档案进行记录和保存工作,才使得德州黄河文化发展一切都有来处。

档案承载德州黄河文化力量

在德州黄河文化发展历程中,“红心一号”吸泥船的成功研制是浓墨重彩的一笔。1969年到1970年,在汛期险情日益严峻的背景下,齐河修防段几十名职工群策群力,克服了造船没有图纸、没有资料、没有厂房和设备简陋的困难,凭着“一颗红心两只手,自力更生样样有”的精神,土法上马,打造出黄河上第一艘机动自航式钢板吸泥船“红心一号”,开辟了黄河下游机淤固堤新纪元,并在1978年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为纪念治黄史上这一伟大创举,该局于2008年在当年造船厂所在地建设了红心广场,后经多次改造提升,于2021年由齐河县政府投资,提档升级为黄河历史文化遗产公园,该广场先后获得“黄委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山东省法治宣传基地”“山东黄河文化示范点”等荣誉称号。而广场的每一次建设,都离不开档案中久远的“红心一号”建设资料,以及档案资料中历年文化工作者挖掘凝练出的各项成果。现如今,黄河文化与齐河历史在红心广场交织,广场已成为展示德州人民治黄成就、开展廉政教育、宣传法治文化的重要文化阵地。

南坦“红心一号”文化广场

近年来,该局又深入挖掘红心一号相关档案资料,从红心一号被研制出的过程中,提炼形成了以“艰苦奋斗、爱岗奉献、敢为人先”为主要内容的“红心一号”精神。这一精神文化充满力量,深深教导着、激励着、塑造者每一名德州黄河人,使其时刻铭记使命、积极作为、勇于担当、艰苦奋斗。

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正是在这股文化力量的引领下,该局全局职工拧成一股绳,于2020年9月17号将自编自演的“红心一号”舞台剧搬上齐河文化中心舞台,引起社会广泛良好反响。剧本起草时,该局以查阅到大量档案资料为主线,通过每一细小线索,逐一摸索收集归整造船先进的故事,根据查阅到的老职工信息,造访当年参与建设的老职工,经过多方努力,时隔近50年的昔日故事逐步被还原。在筹备演出时,全是该局职工的演员们更是纷纷认真研究档案中记录的文字和照片,只为更真实地展现老一辈的精神风貌;他们日日排练到深夜,甚至睡觉吃饭时也念念有词,只为在登台演出时尽善尽美地将那段承载如磐初心的治黄历史呈现。在大家的齐心努力下,舞台剧成功演出,线上视频点播人次突破百万,真正活态化传承了“红心一号”精神、发挥了文化的力量,展现了新时代德州黄河人的精气神和凝聚力。

红心一号舞台剧

档案阐释德州黄河文化自信

舞台剧结束后,该局将舞台剧编演过程中形成的材料进行收集整理,形成了“红心一号”舞台剧专题档案,记录下现在的我们传承弘扬“红心一号”精神的每一步,镌刻下时代印记。该局也依托着这些档案,创排了《红心一号》情景剧,积极参加宣讲、比赛,荣获黄委、山东黄河河务局及德州市“红色故事大赛”“英模人物宣讲”一等奖,成立了“红心一号”青年理论组,用理论的力量传承文化精神,并于2022年9月成功举办首届德州黄河“红心一号”文化传承日、传承周系列活动,生动诠释了新时代德州黄河文化内涵,进一步提升了德州黄河文化自信。

首届“红心一号”文化传承日、传承周活动

通过近年来的大力挖掘、传播和宣传弘扬,“红心一号”已成为德州黄河的一张文化品牌和宣传名片。德州黄河职工在这张名片下,不断感受着德州黄河文化熏陶,不断加强文化自信,不断提升文化自觉,成为文化传承弘扬的时代主人翁,从而更好地投入自我、奉献自我去治理好、发展好我们敬爱的黄河母亲河,涌现了一批如“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李涛、“全国技术能手”“齐鲁工匠”戚涛等先进典型。正是每一个德州黄河职工汇聚起的庞大力量,德州黄河才能在新时代的巨轮上稳健前行,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等荣誉,创造着属于新时代德州黄河的治黄成就。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今后,该局将更加注重档案收集工作,确保各类档案应收必收,加大档案开发利用,发挥好档案工作“存凭留史、资政育人”的作用,持续把以“红心一号”精神为代表的德州黄河文化传承、弘扬开来,记录好、留存好新时代德州黄河文化发展历程,讲好黄河故事,唱响新时代治黄事业好声音。(张倩)

编辑:田光 录入:徐文彪 审核:陈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