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8月8日讯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纵观淄博黄河仓储项目建设发展历程,从考察调研、立项论证,到规划设计、开工建设,再到项目竣工、验收投产。历时三年,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这是一次化茧成蝶的蜕变,更是一场推动淄博黄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变革……
昨天
淄博黄河河务局属辖防汛物资储备中心,其前身为四宝山石料采购站,拥有全河唯一一条防汛铁路专用线,仅铁路料场占地面积就达83.5亩,土地资源优势不言而喻。但是,多年来该中心被调侃为“捧着金饭碗要饭吃”,形象的诠释了该中心坐拥土地优势,却经济发展能力不足的窘迫。
时针拨回到2020年,如何深挖储备中心土地资源,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是摆在淄博黄河河务局新一届领导班子面前亟待解决的难题。
站在发展十字路口,直面历史关键节点,储备中心铁路料场怎么办?是为了稳定维持现状?还是利用土地优势发展长效经济?为此,该局多次组织有关人员实地考察储备中心铁路料场,专题研究铁路料场发展事项。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发展才是硬道理!淄博黄河河务局结合淄博市政府提出“打造北方物流枢纽城市”的设想,立足储备中心防汛物资储备主业,提出仓储项目建设,为建立长效稳定经营项目,推动淄博黄河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新的经济支柱产业。
仓储园区鸟瞰图
目标明则步履坚。该局组织储备中心人员赴济南、青岛、潍坊、滨州等周边地域对大中型仓储物流企业进行全面系统的实地考察和市场调研,探索仓储项目建设运营与管理模式,为仓储项目开发建设获得第一手仓储运营价值资料。在充分考察调研的基础上,围绕防汛仓储产业需求,聘请专业人士多角度、多轮次对仓储项目建设进行认真细致的可行性论证研究,为培植新兴仓储产业前瞻布局。
今天
“淄博黄河河务局这是在种‘摇钱树’!用节余的钱,投入到优势资源开发建设上,让其产生长效经济效益……”
“近两年,铁路料场区位优势和开发价值陡升,长期闲置,有被列入地方规划的风险,这次是难得的发展机遇……”
“这也是淄博黄河河务局干部职工多年来梦寐以求的民心工程,我们一定要本着对单位、对历史负责的态度,把这个项目落地,不能让国有资产流失。”在省局经济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与会人员对淄博黄河河务局仓储项目可行性论证评价颇高。
经审批、调研、勘探、论证和省市局多次会议研究,一幅仓储项目建设推动淄博黄河高质量发展的经济蓝图,在一项项决策中缓缓铺展而开。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22年5月12日,历经一系列规范招投标流程后,仓储(一期)和铁路大修两个项目举行开工仪式,铁路料场建设正式拉开帷幕。项目从考察调研、立项论证到规划设计、开工建设,其前期工作兜兜转转历时近两年,凝聚着淄博黄河河务局干部职工的心血和梦想。期间,也得到了省局多方领导的高度关注,项目落地极为不易,倍加珍惜。
首根钢柱吊装
一位退休老职工得知防汛仓储建设和防汛铁路大修项目已经开工建设,很是欣慰,高兴地说:“铁路料场开发建设是我们多年的一个梦想,你们干成了十多年来我们想干的事……”
明天
时间是常量,也是变量。仓储项目的竣工投产,标志着淄博黄河河务局防汛物资储备中心“捧着金饭碗乞讨”的历史就此终结。看到拔地而起的仓库,储备中心退休职工王同利发自内心感慨的对笔者说:“现在料场与以前真是大不一样了,这才两三年时间,变化就这么大!以后,肯定会越来越好……”
事非经过不知难,成如容易却艰辛。如今,淄博黄河河务局防汛物资储备中心,依托仓储园区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动力,正呈现出仓储项目“一子落”,经济发展“满盘活”的可喜局面,这个曾经为黄河防汛做出巨大贡献的地方,再次满载希望,整装待发。
防汛仓库主体局部
“今天的淄博黄河,天时、地利、人和,正处于突破跃升、赶超跨越的关键时期……储备中心要全力做好两个项目的运营工作,尽快推动铁路货运项目进入实质性运营,同步筹划推进仓储二期工程建设、土地置换等工作……”这是在淄博黄河2023年工作会议上孙亭刚局长讲话中擘画淄博黄河河务局经济发展的最强音。
明天的仓储园区,宛若凤凰涅槃,浴火重生,依托仓储铁路资源,发挥资产最大优势,将仓储园区打造成集高端智能于一体、防汛公益与经济效益互融互推的新型长效经营项目,开创淄博黄河经济发展的新局面……(于兴凯)
编辑:田光 录入:李璐 审核:陈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