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8月15日讯 描述黄河防汛的侧记,有很多维度——
“图之于未萌”的夯基固本,“守之于精细”的笃行不怠……这些都是长清黄河河务局防汛备汛的关键词。
2023年,长清黄河河务局强化忧患意识,树牢底线思维,以防御措施的确定性有效性应对汛情发生的不确定性,以坚实的防洪安全保障扛牢黄河安澜的政治责任,全力以赴做好防汛工作。
“合力”——强保障
扎实开展汛前工程安全普查、河势查勘、水尺校测、工程隐患排查及修复等工作;加强建设管理工作,严把进场材料和工程质量管控,水毁修复项目按要求保质保量完成施工任务。控导工程的“物防”基础已夯实,长清黄河河务局又在“人防”上下足了功夫。
根石探测(孙智盛 摄)
该局进一步落细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黄河防汛责任制,绘制防汛布防体系图,把防汛布防体系与防洪预案相关重点信息相结合,更直观的呈现洪水防御所涉及的责任、力量、料物、设备、技术等要素。积极与应急部门沟通对接,在原有黄河专业队伍和群防队伍的基础上,落实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社会力量等3支队伍共390人,初步形成多元力量参加黄河防汛抢险新模式。
联合巡查 (孙智盛 摄)
配合区应急局组织开展2023年长清区黄河滩区迁移安置演练,检验滩区迁安救护预案的有效性,锻炼迁移安置指挥调度和抢险救援队伍应急处置能力,为大洪水滩区群众安全转移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探索防汛队伍建设新模式,落实多元力量参加黄河防汛抢险;开展滩区迁移安置实战演练,提高各级各单位协调配合能力和防灾减灾水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长清黄河河务局的主动作为下,在各部门的团结协作下,长清黄河段必将安全度汛。
“数字”——新动力
高清摄像头实时监控,云广播喊话提醒,无人机巡查观测……防汛信息化正深深融入长清黄河防汛备汛的日常、写入长清黄河科技治河的历史。
视频监控应用(孙智盛 摄)
在“数字孪生黄河建设”的新赛道上,长清黄河河务局2019年便踏出了“智慧黄河”的第一步。时隔五年,“数字长清”建设工作深入推进,智慧防汛成果能级跃升。体系架构更完善,编制三年规划实施方案,建成长清黄河防汛智慧云系统,搭建起“数字长清”的总体框架;应用场景更丰富,河道巡查、水尺观测、喊话提醒、水下根石智能监测探索、全景查看河势变化、险情抢护,基本实现了防汛工作的全覆盖;数据共享再拓展,积极与市局信息中心和齐河黄河河务局对接,探索打造资源共享平台,使用网桥技术改善传输路径,达到预期效果。
同时,该局为43处86台亮化设施安装远程灯光控制系统,利用通讯网络,通过手机端APP可以方便快捷地对亮化设施进行遥控和集中管理,为汛期夜间工程巡查、抢险查险提供便捷照明保障。
工程亮化夜间照明(贾俊浩 摄)
今年以来,该局加大对科技防汛的应用力度,充分发挥数字孪生黄河的集成优势,实现了日常防汛管理智能化、便捷化。
“阵地”——加油站
长清黄河河道全长52千米,16处控导工程全部在滩区,一线人员巡查途中何处歇脚?众多防汛物资如何规范化管理?长清黄河河务局自筹资金,从“阵地”着手,切实解决防汛的两大“后顾之忧”。
该局建立劳动者驿站,为一线巡查人员搭建“避风港”。24平方米的集成房屋,空调、烧水壶、微波炉等生活设施一应俱全,办公桌椅、文件柜、报刊架等办公设备应有尽有,甚至配备药箱等应急物品,一线巡查人员有了临时“歇脚地”,户外作业的幸福感大大提升。
劳动者驿站(王鹏 摄)
该局整修防汛仓库,提升物资管理保障能力。翻新墙地面、新购物资存储设施、重新规划布局,防汛物资、设备、工器具等分门别类存放,物资管理更精细;完善上墙管理制度,更新物资调运图、仓库布局图、库房物资表等相关标识标牌,增设微型消防站,更新消防栓、灭火器等消防设施设备,进一步提升规范管理、标准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提升改造后的防汛仓库,已然“蝶变”升级,物资管理保障能力更上一层。
改造提升后的防汛仓库(张琦琦 摄)
防汛责任,重于泰山。当前正值“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长清黄河河务局将继续扛稳防汛责任,以风雨无阻的战斗力、团结一致的向心力,全力确保长清黄河安全度汛。(杨淑婷)
编辑:田光 录入:李璐 审核:陈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