焠匠心之火 铸治黄之刃

——黄委首席技师李涛工作室获评优秀

山东黄河河务局门户网站 时间:2023-8-23 来源:本站原创

本站8月23日讯   近日,黄委公布第三批黄委首席技师及其工作室考核结果,齐河黄河河务局李涛工作室被评为“优秀”等次。

黄委首席技师李涛工作室是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李涛牵头成立的劳模创新工作团队,由16名不同专业的各岗位骨干人才组成,成立于2020年5月。工作室建成后,先后被省局、黄委、省总工会认定为“山东黄河劳模创新工作室”“齐鲁工匠创新工作室”。2022年4月,工作室被授予首届全国农林水利气象系统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称号。如今,李涛黄委首席技师工作室已经成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摇篮,为治黄事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智慧与力量。

以“点”带动,勤学善思领学风

工作室所取得的成绩是与全体成员勤学习、勤实践的优良作风密不可分的。在工作室成立以来,成员之间保持了良好的合作和分享精神,相互支持、共同进步,积极向上的学风鼓励着工作室成员保持着持续学习的态度。每个成员就像一个“点”一样,不断带动着整个工作室前进,正如成员李宾所说:“整个工作室就像一个大家庭一样,大家都互相鼓励,互相学习。”。

作为最初的“点”,李涛以自身良好的工作作风,辐射着整个工作室。李涛在退伍后被安置到离齐河县城远、条件艰苦、交通不便的潘庄养护队工作,成为了一名河道修防工。面对风吹日晒、面对枯燥重复,他树立起了甘于平凡,无私奉献的正确职业观,扑下身子开始学习各类河道修防技能。坚持这“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面对问题肯下功夫、面对困难敢啃“硬骨头”,在参加的各级防汛演练和技能竞赛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更是在2017年第五届全国河道修防工职业技能竞赛中荣获第一名。

图2

有着一个个惜时如金、激情如火、踏实如木的“点”。整个工作室积极向上的成员不畏困难,能够迎接各种挑战,并且愿意超越自己的舒适区,愿意接受新的技术和知识,不断追求卓越。

以“线”引领,昂扬向上促成长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为了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让治黄精神、治黄技术得到传承,李涛工作室乘势发展,以人为本,在2023年构建了“导师—师傅—徒弟”三级“师带徒”体系,把“工匠精神”贯穿到工作全过程,实现了以“线”串“点”,带动工作室的创新发展,锤炼出了一支技艺精湛、素质高超、作风过硬的治黄人才队伍。  

图3

工作室立足德州黄河防汛抢险专家培养和河道修防工竞赛活动,开展了工作室技能导师包徒弟、包基层管理段技能操作培训活动,通过师徒互动,交流研讨,分享绝技绝活。三年来累计承担技能培训及岗位练兵活动30余场次,培训学员2000余人次,2名成员获“德州市技术能手”称号,3名获山东省新时代岗位建功劳动竞赛标兵,1名获山东黄河河务局授予“道德模范”称号,1名获德州市“最美职工”称号,2名通过德州黄河防汛抢险指挥专家考核,多名成员获“德州黄河技术能手”“防汛抢险技术大比武先进个人”等荣誉。“教绝招、传技能、带高徒,这就是我们的传承。”李涛说道。

以“面”覆盖,创新发展拓深度

常言道:不日新者必日退。工作室践行着“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积极探索技术创新。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技术创新未有穷期,工作室全体成员通过读书、参加培训课程、查找线上资源等途径,深入研究河道修防、维修养护等相关领域的知识和技术,了解当前的技术趋势、行业标准和最新的研究成果,并逐步将想法转化为实践,积极设计和制作原型,进行实验和测试。取得了“电动捆枕器”“基于VR技术的反滤围井教学”等多个项目成果。

近年来,工作室获各级奖项97项,其中荣获国家发明专利9项,实用新型专利7项,黄委科技进步奖3项,黄委“三新”认定34项,山东黄河科技进步奖8项,科技火花奖43项,撰写重要技术报告40余篇。李涛说:“技术创新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只要肯下功夫,持之以恒,就能开花结果。”。

古人云:“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学成。”,在治黄事业中,李涛工作室没有停下发展的脚步,保持着“业精于勤荒于嬉”的清醒认识,砥砺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的学习品格,练就了真本领、硬功夫,为黄河安澜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谷绪航)

编辑:田光 录入:李璐 审核:陈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