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河有方 护佑安澜

——东平湖管理局“三个全覆盖”应用侧记

山东黄河河务局门户网站 时间:2023-9-18 来源:本站原创

本站9月18日讯   9月1日零时,在历经5个月的封湖禁渔之后,东平湖正式开湖,一条条满载而归的渔船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围观,大安山古镇附近的二级湖堤上热闹非凡。

“水深危险,禁止下水!”特殊时期,正在沿湖巡查的无人机化身“兼职安全员”,一声声隔空喊话,引得大家纷纷抬头观看。

无人机航拍武家漫险工

今年以来,东平湖管理局在“三个全覆盖”的应用上愈发纯熟。新技术、新手段的应用不仅为治黄工作插上了科技的翅膀,也让沿湖群众啧啧称赞。基层段所作为智慧治河新模式的见证者和实践者,更是有掩饰不住的自豪感。

“‘三个全覆盖’的应用,我们基层段所职工是实实在在的受益人。”解河口管理段段长毕华威深有感触。解河口管理段管辖大汶河下游河道内有马口、武家漫2处水尺,相隔8公里,每次发生洪水时,需要2个小时观测1次水尺。“从管理段到武家漫驱车来回一趟需要60分钟,2处水尺观测完,屁股还没坐热,又要出发去观测一遍。”他表示,人工巡查和观测不仅费时费力,还存在盲区,夜晚或暴风雨等恶劣天气时,职工近水作业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段所职工操作无人机

视频监控让基层职工化身“帐内秀才”,不出门而尽知“堤防事”。通过预设水尺点位,可实现实时观测,三维缩放功能让水尺画面清晰映入眼帘,夜视功能使夜间观测同样直观明了。职工不仅可以随时观测,还能反复回看、对比,观测效率和安全系数有了很大提升。

与此同时,无人机强势开启“天空视角”,将过去以人工巡查为主,变为现在以人工巡查为辅的堤防巡查新模式。二道坡管理段段长黄新军根据所辖堤防巡查重点划分为4段,设置5个无人机自动巡查起落点,巡查期间对关键部位实施拍照、录像、放大镜头等。另外,重点针对八里湾泄洪闸单独设置了一条巡查航线,无人机可自动完成环闸360度巡查。

利用无人机进行河势观测

“冰凌撞击闸门可能出现工程隐患,对于这些工作人员无法直接到达的盲区死角,无人机却可以看的一清二楚。”该段职工王绪龙熟练操作手柄,对这位“空中巡查员”赞不绝口。

发现问题要准,解决问题要实,“三个全覆盖”将高效、便捷贯穿于各个环节。

初夏时节,沿湖居民趁午休时间在工程靠水区域违规钓鱼,刚一进入“电子围栏”区域,视频监控后台就发出了响亮的报警声。值班人员闻声后立即查阅后台报警信息,联系巡查人员赶赴现场进行劝离,并将视频监控抓拍的各环节照片上传至“智巡APP”系统,实现问题闭环处理。

无人机在国那里险工巡查

“‘无纸化’办公,是‘三个全覆盖’带来的一个隐藏福利。”进湖闸管理所职工李晓琳说,无论是无人机还是视频监控巡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都可以通过智巡APP实时上报。它将以往的各类工程检查记录表、问题清单和照片等纸质资料集成于一体,减少了繁琐的填报流程,成了段所的“专职资料员”。此外,巡查数据资料的存储方式电子化,留痕更加规范,便于职工在本地及网络上随时查阅,实时共享。

东平湖管理局局长李遵栋多次强调,“三个全覆盖”应用前景广阔,不仅要“会用”,还要“好用”,更要“善用”。

治黄业务能手姚伟,深入挖掘无人机应用潜能,巧妙地将三维定位技术运用到无人机实时测量中,以“测绘无人机+正射影像技术+GPS-RTK”为抓手,选取大汶河下游其中1公里的河道及两岸堤防、滩区、桥梁、耕地等实景,甚至连“一草一木”,都“搬”到电脑上,成功构建出实景三维建筑模型,其高清晰度和立体感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通过“天空视角”全面掌握河道内变化情况。

利用水闸三维建模精准测量

姚伟在三维建模的基础上,还探索研发了模拟河道洪水淹没过程、模拟控导工程坍塌场景下三维模型重建过程等拓展应用成果,通过高精度数据处理和分析,达到了量化方案、驱动决策、节省时间的多重效果。

滚滚长河,见证了过去那黄河人肩扛手提的艰苦岁月,也见证着现在黄河人对智慧治河的孜孜求索。(王新茹)

编辑:田光 录入:李璐 审核:陈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