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10月11日讯 “人员、机械现已全部就位,正式开工!”
在响亮的喊话声中,黄河下游引黄涵闸改建工程(山东段)杨集闸项目施工建设正式拉开帷幕。
面对工期紧、任务重的施工任务,杨集闸参建人员放弃节假日休息,坚守在秋季的母亲河畔,在“双节”期间拼打出一片热火朝天、酣畅淋漓的施工景象,用黄河人的实干与团结向祖国和人民献礼。
时不我待 只争朝夕的“先行军”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
“你好,请你们今天务必赶到现场进行交桩,我们要尽快建立施工控制网,进行测量放线,进度真的一刻也不能耽误。”
为了下好施工进度的“先手棋”,具有多年施工经验的吴兴坡同志多次同勘测设计单位通话,商议交桩相关事宜,以便早日进行施工断面复测和联合测量,在进度上实现赶超。
图:进行交桩、校准
“这个点的坐标数据有一定的误差,辛苦你们再换个仪器测量一次吧,避免后期施测数据出现较大偏差,毕竟涵闸施工放线的要求精度是比较高的。”
“从没见过施工人员对交桩时间要求这么紧迫的,而且还对精度误差要求这么高,你们的工作态度真是令人敬佩,相信杨集闸在你们的精心施工下一定会成为质量和进度‘双赢’的工程。”交桩完成后,勘测设计单位人员给予了施工人员高度评价。
进度对工程建设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面对假期的闲暇和施工的繁忙,他们毅然决然挺在施工一线抢抓进度、保证质量,力求使工程赢在建设的“起跑线”上。
笃行不怠 乘风破浪的“开拓者”
思深方益远,谋定而后动。
施工以来的黄河大堤上总会有个身影或是来回踱步,或是驻足深思;也总会在天刚蒙蒙亮便走进现场,傍晚是最后一个才回到项目部。
作为项目主要负责人的侯典坤同志时刻就如何提高施工效率,协调人员机械、工序调整与安排等问题而发愁,嘴角的水泡和眼里的血丝便是最好的见证,也正因为他的决策和部署,才保证了后续施工的顺利进行。
图:讲解安全、环保注意事项
坚守源自责任,奋斗铸就不凡。
“司机师傅,在运输的途中一定要盖好防尘网,防止扬尘污染,土场处会有人员登记车辆信息和运输方量;同时也提醒您安全驾驶,注意来往车辆和行人交汇……”作为施工中坚力量的魏庆春同志耐心的为运输人员讲解环保和安全注意事项。
他们只是这个假期依然奋战在一线人员的缩影,太多像他们一样平凡的工作者放弃团圆和休息的机会,为工程建设保驾护航,只为践行黄河人内心那份朴素的坚守与奋斗。
新老传承 拼搏奉献的“攻坚队”
“我从小在这里长大,我母亲就是在这所涵闸退休的,迄今为止我还保存着小时候和母亲在闸前的合影。”
听到这里,大家都围着王乃亚看那张老照片,照片在如今看来确实模糊了许多,周围的环境也发生了较大变化,但“杨集闸”那三个大字依然竖立在空中,照片中当初的娃娃现在已经30岁,也将亲自参与和见证本次涵闸改建。
图:开挖下游土方
伴随着机械设备的轰鸣声,开挖的土方被一车车运出施工现场,从王乃亚的眼神中看得出既兴奋又不舍的复杂情感,或许个中滋味也只有他自己能理解吧。
“既然‘接力棒’已经交到我手里,我一定要为施工建设积极贡献力量……”王乃亚坚定的说。
施工团队中,既有经验丰富、业务熟练的老同志,也有朝气蓬勃、好学上进的年轻人,这次施工不仅是施工业务水平的交流互进,更是黄河人实干担当的新老传承。
风劲潮涌,自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需策马扬鞭。黄河施工人定当不忘初心,勇担使命,跑出工程建设的“加速度”,干出提质增效的“高水准”,力争工程质量与进度“双一流”。(贾伟 石书浩)
编辑:田光 录入:徐文彪 审核:陈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