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脉赓续 诗意长河

博兴黄河河务局推动黄河文化建设纪实

山东黄河河务局门户网站 时间:2023-10-25 来源:本站原创

本站10月25日讯   探访“东风4号”吸泥船重温峥嵘岁月、走进打渔张引黄闸文化展馆一睹治黄风采、打卡郊野公园体验多彩魅力......

近年来,博兴黄河河务局立足独特的治黄文化、红色文化、民族文化等资源,在深厚历史底蕴之上挖掘年轻态的新看点,用创新的文化表达实现“破圈”。


挖掘:老船、老建筑、老报刊

“嘟!嘟!嘟!中午收工的号声响着,但是建闸的工人们却把它来忘净,他们的汗珠点点滴在每块料石上,筑成千百座水闸、涵洞和桥孔...”

这首刊登在《引黄灌溉报》上的诗已有近70年的岁月,时至今日,细细品读,仍觉热风扑面、豪情满怀,仿佛再一次走进那个火红的年代。深厚的红色文化是博兴黄河特有的文化基因,曲折又辉煌壮美的治黄历程,不仅为博兴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且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治黄文化,留下了大量的文化宝藏。为深入挖掘整理在治黄历程中蕴含的优秀历史文化,博兴黄河认真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博兴黄河的大事、要事、特事、新事,在发掘和探索中逐步实现了以打渔张引黄闸、大禹治水像、“东风4号”吸泥船为重点的文化游览、研学线路,各个文化建设点串珠成链、联网成环,形成博兴黄河文化亮丽风景线。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打渔张引黄闸老闸为载体,正在建设中的“山东黄河打渔张引黄闸文化展馆”,以全新的艺术形式设计,是一座集收藏、研究、陈列、交流为一体的综合性场馆。该馆在保存、展示涵闸建设过程中,用一梁一柱、一石一瓦定格旧时光,诠释百年打渔张历史和文化的变迁。建成后,可以常态化开展展示展览、交流鉴赏、学术研讨等活动,如诗如画的黄河风景与充满历史印迹的文化展馆相映生辉,为魅力博兴烙上厚重的文化底色,使治黄精神赓续、文脉流转。

融合:新园、新基地、新广场

全长1.9公里的王旺庄险工,形塑蜿蜒流淌的壮美秩序,是博兴黄河的灵魂与脊梁。在王旺庄险工21号坝,旌旗招展,游人如织,放眼望去,文化广场氛围浓郁,滔滔长河奔腾向前,以多元文化融合塑造文化矩阵,文化交流和碰撞为这里注入了无限的活力和创造力。


——红色文化,讲好“红色故事汇”。博兴既是历史文化名城,也是抗战革命老区,在治理黄河的过程中涌现出了无数艰苦奋斗、奋勇抗争的动人故事。结合这一特点,博兴黄河一方面做好红色遗迹的开发保护工作,一方面建设党员教育基地,双管齐下传承发扬红色文化。目前,已经独具匠心的建设了以微缩黄河模型为主线,以党史百年路、黄河路、“幸福路”为支线的“滨州黄河党史主题教育基地”。精心设计的红色文化标识标牌在这里随处可见,游客漫步在博兴黄河时刻可以感受到浓厚红色文化氛围,接受红色文化教育。博兴黄河党建示范带入选山东省党员教育培训阵地名单。

图4

——民族文化,焕发文化活力。组建文化研究专班,强化与地方文化发展研究工作的联系、合作和深度融合,配合地方政府完成郊野公园建设。该公园以黄河文化结合本地董永与七仙女传说故事为总体设计理念,分为相遇、相知、相爱、相守四大分区。主要设置有黄河文化科普墙、幸福绿道、情意迷宫、玫瑰花园、七彩云锦、望仙桥等。黄河文化与民族文化交映生辉,一个具有博兴特色、博兴气质的文化综合体正加速形成。

图央视专题节目走进博兴黄河

——法治文化,打通普法“最后一公里”。推进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繁荣发展法治文艺,博兴黄河立足实际,“法”“景”融合在王旺庄险工21号坝原有的黄河文化广场上增设特色法治文化阵地,设置“《黄河保护法》专项普法区”、“以案释法区”、“法治宣传区”等,形成了普法“微阵地”,进一步提高《黄河保护法》的社会知晓度和影响力,使法治文化在这里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创新:谱曲、立标识、树精神

波澜壮阔的打渔张胜景、精心布置的道具展台、稚嫩却热情洋溢的演绎……2023年,职工自编自导的情景诗朗诵《新时代黄河大合唱》充分运用全景声、舞台设计等视听技术,以瑰丽的舞台效果展现黄河文化积淀。表演团队受邀在省、市、县不同舞台演出,黄河文化的独特魅力征服了众多年轻观众,作为案例在县机关青年领办项目优秀案例评选中获评“优秀案例奖”。

近年来,博兴黄河致力打造“博纳百川,兴河利民”黄河文化品牌,推出文化品牌标识,发布吉祥物“兴兴”及动画表情包,憨厚可爱的形象寄托了“引黄兴利”的丰富精神内涵。借力新媒体发展趋势,用好短视频、VR技术等载体,通过提炼“团结、奉献、担当、卓越”博兴黄河精神、谱写《你安澜,我安然》文化主题曲、搭建VR全景展示、推出文创产品等,打出一套黄河文化故事“组合拳”。

守望历史,放眼未来。不断加强黄河文化内容和模式创新,不断增强素材再造、衍生创新能力,博兴黄河文化正变得更加可触摸、能感知,进而不断焕发新活力,在厚植文化自信,凝聚磅礴力量的奋进征程中走出黄河、走向社会、深入人心。(丁海洋)

编辑:田光 录入:徐文彪 审核:陈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