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10月30日讯 黄河落天,万里胸怀;胜心所向,荟萃一堂。
打开长清黄河的“朋友圈”,浊流宛转的古老黄河汇成连环柔肠,砥砺奋进的长清黄河人疾步踏稳,书写着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携手“教育圈”:和合谋共赢
“往来可使云程展,接送能通水路行”,只见大学生们拿起画笔和刷子,勾勒细节,古渡口舟楫通行的繁忙景象便跃然墙上。墙壁作画纸、滩区文化作灵感源泉的多彩墙绘洒落长清管理段,也拉开了局校共建发展的帷幕。
长清管理段墙绘一隅(王朋双 摄)
据了解,长清河务局与山东交通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开展结对共建活动,双方就学生社会实践、黄河滩区文化品牌设计宣传、河地融合等方面开展充分合作,共享党建资源,促进协同发展,实现互利共赢。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道同处,沟壑亦变通途。就长清黄河而言,“教育朋友圈”不断扩容、已遍及长清“大、中、小”各学校,共同奏响了新时代“黄河大合唱”。
山东女子学院赴长清管理段,筹划拍摄以管理段女职工为主角的主题微电影,弘扬防汛一线巾帼力量。
山东女子学院与长清黄河河务局进行联合拍摄(张琦琦 摄)
长清七中350余名师生从学校出发,徒步到达董苗控导工程,开展“约会母亲河”研学活动,签下“携手共护母亲河”的约定。
石麟小学抵达孟李魏控导联合开展“植绿黄河岸 石麟在行动”---我为黄河添新绿植树活动,志愿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者、推动者。
和众多学校缔结友好关系,使“长清黄河故事”得以更好地唱响,亦为莘莘学子提供了学习实践的广阔空间。长清黄河广结高校、深化合作之举,荣获长清区全环境立德树人“融通教育圈”资源单位称号,可谓既有“面子”,又有“里子”。
打造“治黄圈”:万象呈异彩
黄河长清段上迄长平滩区交界,下止玉符河口,河道长度52公里,孕育着近12万人的沿黄群众。如今,这里工程坚固、岁岁安澜,水波荡漾、岸绿景美,沿着黄河边平坦的联坝路,一路向前,入眼即是风景。
漫步孟李魏控导工程,看红桥飞架、大河奔涌的壮丽,赏绿树成荫、百花争艳的俊美,沉浸式步入绿色生态新画卷。
风景如画的孟李魏控导(纪舒博 摄)
驻足法治文化广场,欣赏法治与控导工程联动互补的景观,聆听长清黄河河地携手共治保护生态环境的故事,感受“出门有法、抬头见法、说理用法、办事循法”的浓厚文化氛围。
普法广场(纪舒博 摄)
置身长清管理段,了解长清黄河利用高清摄像头、高音喇叭、探照灯、无人机等设备,开启“信息化+人工”的信息化治河新模式,感受“天空地河”一体化的科技治河魅力。
近年来,在长清黄河干部职工的接续奋斗下,各项工作全面破题起势,治黄主业亮点纷呈,发展氛围和谐清正,总体实现了“事业进步、单位发展、职工受益”的目标,事业发展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共话“人才圈”:未来更可期
黄河秋汛洪水防御先进个人王国庆,黄委劳模苏楠楠,最美巾帼志愿者马红旭……长清局可谓人才辈出,干部职工在“敢为”中负重担当,茁壮成长。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该局积极营造积极向上、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激发高质量发展的“最强动力”。
“搭擂台”,激发技能“新引擎”。工作好不好、成效大不大,擂台赛上比一比。该局积极开展无人机操作大练兵、宣传信息大比武、“光影黄河 河韵长清”摄影大竞赛活动,在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中激发“不待扬鞭自奋蹄”的内生动力。
第一届无人机比赛(孙智盛 摄)
“搭平台”,夯实育才“厚沃土”。“非学无以广才,非学无以明志,非学无以立德”。与区图书馆签订图书流通点协议,结合长清黄河文化品牌装修改造职工书屋,切实营造“全员阅读”的氛围;深化开展“师带徒”活动,鼓励经验丰富的人才站上“讲台”,将治黄独家秘笈传递给“新鲜血液”,激起施展技能的“千层浪”。
“搭后台”,建强人才“服务站”。完善办公用房防水维修、实施物业化管理、安装充电桩安装、提档升级职工食堂……一系列枝叶关情的关爱行动,为职工干事创业加满油、充满电。
人文荟萃之间,长清黄河的“朋友圈”不断刷屏,“河安、景美、人和”的美好画卷无限延伸,一个高质量发展的长清黄河河务局正阔步前行。(杨淑婷)
编辑:田光 录入:迟圣杭 审核:陈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