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10月30日讯 黄河落天走东海,它携着五千年文明,浩浩汤汤,奔涌而来,在德水之畔,留下“红心一号”的印记,为黄河文化的弘扬和发展再添一点光辉。
9月,德州黄河河务局举办了第二届“红心一号”文化传承周活动,以文化聚合力,通过一系列精彩的活动将“红心一号”精神继续发扬传承。
筹谋策划来助力 齐心合力搭舞台
为深入挖掘德州黄河特色文化资源,持续擦亮“红心一号”文化品牌,2022年,德州黄河河务局成功举办了首届文化传承周系列活动,受到了广泛好评。为持续增强影响力,继续丰富文化传承形式,2023年年初在制定年度工作计划时,德州黄河河务局再次将“红心一号”文化传承周活动列入其中,成为今年重点工作的重要一环。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治黄工作会议上,该局局长曹恩就对此提出具体要求:“要高度重视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责任部门要做好文化周系列活动的统筹安排,一定要把方案做实做细,让活动开展的多姿多彩。”
号令既出,动若风发。通过综合考虑与各部门年度重点工作任务相结合、与传统节日活动和季节性工作相结合、与各部门优势与特色相结合,该局形成了系列活动实施方案初稿。单线不成丝,独木不成林。该局多次组织调度会,不断征求各方意见,集多部门力量,将各项安排落实落细,最终制定出活动丰富、安排合理的《德州黄河“红心一号”文化传承日、传承周系列活动实施方案》,并以此为抓手,紧锣密鼓的开始筹备活动周事宜。
精彩活动齐纷呈 百花齐放绽精彩
丹桂飘香、金风送爽,在9月18日这天,德州黄河河务局拉开了第二届“红心一号”文化传承周的序幕。
大幕拉开,在接下来的两周时间里,各项活动纷纷登场。青年工作品牌发布仪式、青年大联学活动如约而至,十余名青年代表在活动中发出时代的声音,以青春之力传递文化之火;与德州市水利局共同开展了联学联建活动,在互学互鉴中找准共促高质量发展的“解题之钥”“答题之策”;廉政教育实践活动和专题讲座,让在场的每一位干部职工都真切地感受到了法律的威严和违纪违法的惨痛代价;健步走、职工运动会等户外活动,也让全局职工在趣味活动的参与中体悟到了团结与协作的力量……
在活动开展的过程当中,各部门单位及时沟通,协同配合,将方案里的各项活动落实落地,在人员安排、时间流程、物资准备上都进行了充分考量,加强了活动的整体性和完整性。半个月的时间内,各有侧重、各具特色的文化盛宴纷纷而至,将文化传承、弘扬的新氛围推向高潮。
优秀文化再传承 奏响黄河大合唱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文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长期的积累与沉淀、传承与发扬。时代赋予德州黄河不断延展前进的机遇,德州黄河河务局报之以波澜壮阔气势万千的文化赞歌。
文化传承周虽已落下帷幕,但文化建设工作仍在继续前行。近年来,德州黄河河务局充分发扬“艰苦奋斗、爱岗奉献、敢为人先”的“红心一号”精神,在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方面迈出了坚定的步伐。
深入挖掘,讲好黄河故事。该局充分挖掘德州黄河文化历史,整理出黄河咽喉、潘庄引黄闸等17篇文章,被列入《山东黄河文化遗产名录》;“齐河黄河传统治黄技艺”成功入选第五批齐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配合编撰《德州年鉴》《黄河年鉴》《新闻作品集》,记录当年发生的大事要事,留下德州治黄印记。
厚植优势,擦亮文化品牌。1970年,德州齐河修防段职工研制出了黄河下游第一艘吸泥船——“红心一号”,自此,“红心一号”的故事在这片土地上被不断被续写。2008年建成了“红心一号”文化广场;2020年自编自演了“红心一号”舞台剧;2022年、2023年举办了首届、第二届“红心一号”文化传承周系列活动……随着时光的台历不断被翻动,“红心一号”的文化烙印也更加深刻的打在德州黄河的血脉上,一代又一代的探索,使“红心一号”的故事、文化、精神得到更广泛的传扬。
拓宽广度,丰富平台内涵。在德州黄河的沿岸,已形成“红心一号”文化广场、潘庄“水文化广场”、阴河险工“黄河法治文化广场”等八大文化阵地,它们如一颗颗耀眼的珍珠,在黄河边熠熠生辉。未来,会有更多的景观工程落户黄河,在德州黄河的岸边构筑起一条文化氛围更加浓厚的靓丽风景线。
百围之木,始于勾萌;万里之途,起于跬步。勇敢坚毅的德州治黄工作者将以更高的格局、更深的探索、更新的举措推动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传统治黄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勃勃生机。(郑天淼)
编辑:田光 录入:迟圣杭 审核:陈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