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11月7日讯 菏泽,人民治黄起步之地,从“一手拿枪一手拿锨”反蒋治黄创造岁岁安澜的历史奇迹,到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治理文化的红色基因一脉相承,菏泽黄河积累了资源禀赋优越的红色治河文化、抗洪抢险文化。
文化传承,弦歌不辍。
黄河重大国家战略、黄河保护法先后实施,在这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下,菏泽黄河河务局乘势而上,大力弘扬黄河文化、持续讲好黄河故事,让黄河文化在治黄初心之地奔流不息,奋力谱写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绚丽新篇章。
固本开新 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
1946年5月,中国共产党第一个黄河治理机构——冀鲁豫黄河水利委员会在菏泽成立,丰厚的治黄历史文化遗产赋予菏泽“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得天独厚的条件,如何实现黄河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成为全新历史坐标下菏泽黄河文化建设的重大命题。
以治黄轶事,答今之命题。
如今,一系列展示菏泽黄河文化建设的地标相继落成,将治黄文化遗产与现代价值相承接,加快推进了菏泽黄河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成为展现文化长河的崭新标识。
黄河高村抢险纪念碑和20余通治黄纪事碑刻、题词碑刻提升完善,以全新的面貌向群众讲述沿黄12县人民群众奋勇抢险的悲壮一幕;稚璜文化广场依河而建,展示了菏泽悠久的治黄历史和光荣的治河传统;冀鲁豫黄河水利委员会旧址展厅,用一件件实物、一幅幅展板、一张张照片将对人民治黄和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历程进行了历史重现;王化云治河广场与旧址展厅、传统技艺展示基地相辅相成,竖起“人民治黄起步地”新旗帜;仲潭红色码头以刘邓大军强渡黄河为主线,让群众更直观地了解红色文化、黄河文化;菏泽黄河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深融红色历史,升级打造为红色基因水利风景区、科技创新治河观览区;联合上级单位和兄弟单位共同申报的《黄河文化活化传承新实践——山东黄河治理文化体验廊道示范段建设工程》被列入第六届山东省文化创新奖拟表彰项目……
历史遗产文化得到创造性转变,文化创新“软实力”也在全力奋进!
从自编自演的《山东黄河展新颜》首次以豫剧唱段形式唱响山东黄河高质量发展群像和黄河人拼搏与奋斗的力量,到菏泽黄河文化产品设计制作大奖赛活动激发了青年干部深度挖掘、弘扬黄河文化的活力、厚植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根基。从《大河记忆》《红心闪耀映大河》系列丛书,到正在创作的菏泽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图书《古泽新晖》、三八红旗吸泥船舞台剧《向阳花开》,豫剧、图书、舞台剧、画册等有温度、有筋骨、有力量的作品不断涌现,黄河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使菏泽黄河治理文化的时代价值得以充分挖掘。
如大潮奔涌,如细雨润泽,文化创新助推收藏在高村历史文化苑里的碑刻、陈列在旧址展厅的遗产、书写在图书的文字活起来,进一步丰富了黄河文化,向社会和群众提供丰沛黄河文化滋养。
河菏美美 铺就文化交流互鉴之路
大河奔流而磅礴,水润菏泽而隽永。黄河文化,在灿若星辰的中华文化中如一条耀眼星河,黄河水浸润着牡丹花,菏泽熠熠生辉。
黄河之畔、豆腐腰段,黄河入鲁第一站迎来一场与黄河文化交融的知识竞赛——
5月27日至28日,“行走大河上下·共享盛世繁华”黄河文化知识竞赛在菏泽东明成功举办。17支优秀的代表队展示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卓越的综合素质,为大家呈现了一场又一场丰富多彩、内容深厚的黄河文化盛宴。此次竞赛共有1000余名学生报名参加,在全市各高校、中学掀起了一个学习黄河文化知识的热潮,引导青年学生更好认识和保护黄河、继承和弘扬黄河精神,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储备了青春力量。
今天,这一植根于治黄初心之地的文化底蕴,为河地融合开拓出一条通向高质量发展的机遇之路,也探索出一条交流互鉴、河菏美美的文化之路。
依托得天独厚的黄河水文化资源,菏泽市提出的“黄河入鲁”旅游品牌也越来越受到外界关注。菏泽黄河河务局协同菏泽市文化和旅游局,以菏泽黄河大堤风景廊道和菏泽黄河故道绿色长廊为纽带,串联6个沿黄河和黄河故道县区,充分挖掘周边红色文化资源,着力打造“黄河生态文化旅游带”和“红色文化旅游带”两条“金丝带”,提升“黄河入鲁”旅游品牌的价值和覆盖面,有力促进了菏泽市文旅产业发展,也加速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文化如水,润物无声。让黄河文化与人民群众生活生产相承接,不断增强黄河文化影响力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意。
菏泽黄河河务局加强与宣传、教育部门及研究机构、文旅企业的联系合作,形成协同参与,同向发力,一体推进文旅融合推广良性工作机制。
协助山东省水利厅“弘扬水文化 沿黄水利行”媒体采风走进菏泽黄河活动,人民网等6家主流媒体记者参与采访;菏泽黄河号子队走进第四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第二届中华传统工艺大会现场,现场好评赞誉不断,掌声经久不绝;大众日报、齐鲁晚报等9家主流媒体走进冀鲁豫黄河水利委员会旧址展厅,采访报道菏泽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揭牌暨“菏力护河”志愿服务队授旗仪式;“河校融合”打造了研学新平台,中国海洋大学、山东财经大学、青岛大学等高校及市县中小学研学人数约1500余人次;协助属地宣传部门创作《黄河笛声》,配合菏泽电视台制作《河菏共生》电视专题片,助力菏泽文化建设、促进菏泽高质量发展的活力源泉。
据不完全统计,菏泽黄河文化廊道核心景区年均接待游客达60.5万人次,多处站点成为网红打卡地,黄河文化的吸引力、影响力、感召力逐渐放大,为推动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提供了文化支撑和精神动力。
培根铸魂 为高质量发展凝聚精神力量
黄河文化,文以化人,文以载道。
黄河生态保护治理,需要什么样的精神引领?
高质量发展的征途,需要什么样的同志开创?
近年来,菏泽黄河河务局紧紧把握“人民治黄起步地”的区位优势,总结提炼出了“艰苦创业、治河为民,砥砺奋进、确保安澜”的人民治黄精神,有效传承老一辈的治黄精神是我们这一代黄河人的使命,打造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专业化治黄队伍,更是新时代推进黄河保护治理能力时代化现代化的重要保证。
6月6日,菏泽黄河河务局机关办公楼7楼会议室座无虚位,该局抢险专家组成员高林浩,正与全局职工就如何进行险情抢护做了分享交流。
为了更好的弘扬黄河文化,菏泽黄河河务局成立了“银发宣讲团”,充分发挥老同志的经验优势和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讲好黄河故事、传播好黄河声音,在传授治黄业务知识、宣传治黄文化成果、推进河地融合和关心关爱下一代等方面充分发挥“银晖”力量,展现“银龄”风采。
“我们以后要持续推动老同志在传授治黄业务知识、关心关爱下一代方面发光发热,多举办活动持续提升年轻职工防汛业务能力,确保黄河防洪安全。”看到讲座现场气氛热烈、互动积极,该局局长孙文华由衷感叹。
当前,一支规模宏大、敬业奉献、技能精湛、素质优良,能扛起菏泽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大任的治黄铁军正在形成。
水利部“中国水事杯”学党章知识竞赛,郓城黄河河务局机关第一党支部代表队经历重重考验后脱颖而出,成为1453支参赛队伍中最终的赢家,荣获一等奖;4名职工获评山东黄河首席技师称号,9名职工列入山东黄河水工闸门运行工技能竞赛20强,直赴半数。
为推进青年干部“战略预备队”建设,该局与滨州黄河河务局建立山东黄河“上下游单位、东西部人才”培养共建新机制,组成青年干部培养共建单位,选派10名优秀青年干部赴滨州交流;加强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学习管理,探索实行学习积分制度,制定印发“青春圆桌会”活动方案,组织开展各类学习实践活动;培优技能人才队伍,以赛促训,承办市总工会主办的菏泽市职工职业技能大赛闸门运行工技能竞赛一级大赛;组建青年讲解员队伍,开展专业培训和黄河文化学习研究,发挥传播弘扬黄河文化的主力军。
放眼菏泽黄河,文化建设生机盎然,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竞相迸发,河菏美美融合画卷竞相展开,竞相黄河精神之光竞相闪耀,一派“雄浑壮美、欣欣向荣、朝气蓬勃”的气象正徐徐展开。(孙亚杰)
编辑:田光 录入:徐文彪 审核:陈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