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标治黄新一线 淬炼铁军硬作风

邹平黄河河务局码头管理段“两化”建设工作纪实

山东黄河河务局门户网站 时间:2023-11-8 来源:本站原创

本站11月8日讯   道阻且长,行则必至。

“两化建设”以来,邹平黄河河务局码头管理段加强组织管理、强化制度建设、着重硬件提升、重视军事管理、借力科技运用,实现了从硬件建设向软硬提升转化,从队列军训向过硬作风转化,从日常工作向业务提升转化,聚力打造成为段所共建的“两化建设”样板标杆。

强化软硬件支撑力,整体面貌全面提升

民生冷暖见初心,一枝一叶总关情。

明亮整洁的办公室,干净整洁的床铺,丰富多样的菜品,粉刷一新的停车位、惠民便民的充电桩、种满各色果蔬的幸福菜园、墨香氤氲的党建活动室,职工们切实感受到工作上的舒心、舌尖上的贴心、生活上的温馨。

打造“职工菜园”

一方庭院,满目风景。该局结合景区建设对管理段进行整体改造,提升景观布局,整修庭院内广场、道路及灌排设施,规划景观小品,实现管理段庭院三面透绿,四季常青,完善梯子坝庭院景区功能。提升生活办公设施,对管理段庭院进行功能分区,办公区和生活区实现完全分离,对管理段房屋楼宇进行高标准装修改造提升,重新规划建设图书室、活动室、工器具室,推进饮水、供电供暖、卫生设施改造,高标准建设多功能会议室、职工食堂、晾晒间,标准化配置职工宿舍,实现“一宿一卫一淋浴”,大大提升了职工的办公生活条件。

“雨天路滑,出门作业一定要穿好救生衣,带好安全绳,注意行车安全。我们今天的主要任务是……”码头管理段段长苏波在晨会上强调安全生产注意事项,并安排当天的工作。

晨会

职工“上岗着装,下班换装”;宿舍内务实行军事化管理,开展内务考核流动红旗评比,激发职工内务整理热情;由退伍军人带队开展队列训练,锻炼职工意志力,提振职工精神;制定学习计划,定期开展政治理论学习、党性教育和治黄技能培训,提升职工治黄本领;将“晨会”制度融入“两化建设”,定期开展民主议事会,让“准军事化”的理念深入到日常。

硬件设施的全面提升,职工面貌的焕然一新,诠释着“两化建设”取得的显著成效。

强化科技驱动力,治河业务靶向提升

“‘一键巡河’高效便捷、‘智巡APP’问题在线实时反馈、‘视频会商’直达段所、大疆机场7×24小时无人值守、‘智慧水尺’即时读取、无纸化办公省时省力,让基层职工真正实现了‘足不出院’就能将所辖河段工程情况尽收眼底,”码头管理段职工王飞自豪的说道。

视频监控巡查重点坝段

结合“三个全覆盖”建设工作,该局搭建视频会商系统一套、大疆无人机机场一处,配备无人机1台,建成辖区工程监控52处,配置电子围栏9处;配套实施防洪工程亮化建设,安装高透光性照明灯具30盏,构筑7×24小时全天候天网;依托租用公网线路和自建专网线路,实现光缆传输全覆盖,提升网络信号传输水平;推进64T网络云盘应用,实现数据云端存储、实时共享;全面应用“智巡”APP,实现工程巡查、工程观测等数据线上上报、线上处理,真正实现无纸化办公;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成立创新工作室,由管理段人员牵头研发的多项科技项目屡获荣誉,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无人机巡查

“三个全覆盖”的广泛应用见证了“两化建设”的科技变化,展现了邹平黄河河务局从治河向“智”河转变的突破。

强化文化软实力,窗口形象优化提升

2017年起,在梯子坝逐步建成涵盖历史人文、工程防汛文化、法治廉政文化、治黄成就等展示区的“治黄文化主题园”,被水利部、黄委确定为“治黄工程与黄河文化融合示范点”培育对象,被山东河务局评为首批“山东黄河文化建设示范点”;被滨州市授予“关心下一代教育基地”;被邹平市确定为“首批邹平市新时代文明实践特色基地”,一项项荣誉在梯子坝熠熠生辉。

梯子坝

文化建设软实力同步增强,先后承揽全国性重大活动赛事5场,年接待市民5万人次以上,多次接待黄河系统内外参观学习,打造“邹平黄河七彩文化”,推进党建、廉洁、黄河、防汛、工程、生态、法治等文化融合发展,《百年梯子坝 筑梦新征程》MV荣获“全国十佳优秀水利风景区主题曲”,梯子坝国家水利风景区短视频获全国第四届“守护幸福河湖”短视频征集活动专题优秀奖,对弘扬黄河文化的引领性、带动性成效显著,梯子坝逐步成为邹平黄河对外展示的靓丽“名片”。

河地联手,共同建设黄河文化,切实增强了沿黄群众和广大游客热爱黄河、宣传黄河、保护黄河的行动自觉,为“两化建设”注入了文化力量。

新故相推舒画卷,丹青妙手向翠峰。美好蓝图已绘就,砥砺奋进正当时,邹平黄河河务局将乘着标准化建设和准军事化管理的东风,以梦为桨,扬帆起航,不断努力,更好地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刘潭  谷士锐)

编辑:田光 录入:徐文彪 审核:陈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