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11月15日讯 九曲黄河蜿蜒而下,跨越五千多公里而来,以磅磺姿态拥博兴入怀。
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的新时代博兴治黄人,以打造“信息化+人工”全链条工作长效机制提升工作效能,以科技助力新一线建设精进越阶,以汗水浇灌收获,以苦干实干为笔,蘸着满腔热忱,书写了新华章。尤其在今年,博兴黄河河务局以水利工程标准化评价工作为契机,以业务应用为主线,以数字孪生建设为指引,在原有三个全覆盖建设的基础上,通过算力加成,深度开发新功能,挖掘工作新思路,基层治黄实践向着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生了巨大嬗变。
算力持续加成 功能深度开发
“昊,早上报水的时候只需要打开12号坝的摄像头,屏幕左上角就自动出现水位,记得明早及时报水。”新上班的大学生坐在高标准防汛值班室里,看着眼前充满科技化气息的治黄新设备连声感叹先进。今年该局为进一步加强硬件建设,加装全彩视频监控61台,水流监测摄像头16台,实现工程监控全覆盖。对重点坝岸、路段的摄像头加强模型算法应用,成功将垃圾倾倒、浮桥监管和水尺自动读数等投入应用。
视频监控的应用大大降低了基层职工劳动强度,节约了大量人力物力,以前需要职工沿着堤防巡查,现在只需要坐在值班室就可以对大堤了如指掌,对于重点坝岸、路段,一旦出现垃圾车辆倾倒垃圾或水位上涨过快,监控平台可自动发出警报。其中王旺庄险工12号坝摄像头在自动读取水位的基础上,将设防水位15.24米设为预警水位,一旦水位超过预警水位,平台可自动发出报警,及时识别险情,确保水位处于安全范围。
水位观测自动读数
在汛期洪水来临期间,浮桥断开预警立马派上用场,可对浮桥拆除情况进行24小时监测,浮桥如未及时断开,则触发警报,提醒相关人员采取应急措施,及时断开浮桥,确保度汛安全。
浮桥断开自动预警
而基层职工日常最常用的当属垃圾倾倒预警。在以往巡查过程中,时常在重要路口发现成堆的垃圾,自从对摄像头进行算力加成,即可自动对重要路段进行垃圾车辆识别报警,值班人员根据报警提示密切关注,一旦发现有垃圾倾倒行为可及时采取措施干预处置,既减少了巡查压力又确保了工程面貌整洁。
结合工作实际 引进智慧成员
博兴黄河河务局结合基层一线实际工作,不断优化传统工作流程,引进可见、可触、可感的数字化成果,使工作经验具体化,重复性工作自动化,即使刚上班一天,也能迅速掌握工作技巧,胜任巡查工作。
上线“坝岸坍塌预警系统”,在靠主溜坝段布控位移、倾角多种传感器,传感器通过钢丝绳链接信号发射器,根石一旦发生位移、走失,预警平台即可根据位移、走失程度区分生成三级声光报警,全天候监测根石走失情况,巡查人员只需坐在值班室打开监测平台,就能准确掌握根石现状,降低了工程巡查强度,保障了工程安全运行。
智能探摸杆开展根石探测
引进智能探摸杆,利用声呐测距功能,观测水下根石深度,移动探测器,手机端即可自动绘制水下根石断面图,直观地反应坝体坡面状态及根石走失情况,扭转以往了根石探测注重经验且较为危险的局面。
打造数字底板
根据“需求牵引、应用至上、数字赋能、提升能力”原则,该局不断加强数字孪生建设,联合滨州学院,利用无人机的倾斜摄影对10.291公里堤防、1.18万亩滩区和1340亩淤区全部进行3D建模,建造出了博兴黄河的数字孪生底板。
3D建模黄河博兴段工程全景
3D模型直观的反映了工程状况,利用测量工具,能够快速、精准获得距离、面积、体积以及土方量等数据,可助力于工程规划、运行管理、防汛抢险等各应用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实现虚实联动。
利用数字底板开展淹没分析,实现洪水上涨过程预演,更加直观的展现洪水演进对工程造成的影响,通过三维模型的淹没分析,可以快速查找工程存在的薄弱环节,为防汛抢险准备工作做好参谋。
利用无人机的全景摄影功能打造VR展厅,录入VR动景25组,覆盖工程全线及管理段庭院,在对工程和管理段庭院面貌进行720度展示的同时,为工程规划、面貌提升提供了空中视角。
VR展厅
奔腾河水东流入海,科技赋能澎湃动力。新征程新起点,博兴治黄人将深入践行“双高六出”工作理念,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提振工作作风,深挖科技创新势能,实现工作流程再造,全力打造“治黄新一线”,助推博兴黄河实现高质量发展。(张琳)
编辑:田光 录入:徐文彪 审核:陈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