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11月22日讯 黄河保护,法治同行。2023年,天桥黄河河务局坚持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强化队伍建设,创新执法机制,推动普法宣传,为天桥黄河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以民为本 规范为要 锻造依法治河主力军
“希望咱河务部门多来项目部普及法律知识,你们的执法程序有些地方我们不太了解。”
一场由天桥黄河水政大队牵头组织的规范服务促发展座谈会上气氛热烈。参会的涉河项目部、沿黄群众代表积极为提升水行政执法效能建言献策。
为增强水行政执法服务保障能力,提升群众和企业对水行政执法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天桥黄河河务局组织开展“规范执法、惠企利民”专项行动。通过自查分析、召开监管对象座谈会、实地走访等方式,听取群众企业对水行政执法工作意见建议,形成问题整改方案,优化行政执法方式,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高质量发展座谈会
打造水政执法铁军既要听民意、立规矩,更要修内功、强本领。
天桥黄河河务局以“严”字为抓手,在提升执法队伍能力上下功夫。持续开展“学习型”执法队伍建设,年初制定全年学习计划和研讨台账,组织学习测试和专题集中抽测;定期邀请法律专家开展黄河保护法、行政处罚法等专项业务授课,提高行政执法专业水准。积极参与水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工作,与兄弟单位开展案卷互评互学,进一步规范管理内业资料;结合实际发生案件,开展现场模拟办案演练活动,及时复盘水行政执法程序,找准差距,弥补不足,提升水行政管理水平。
优化机制 河地共建 扩大生态保护合作圈
三秋已过,秋意渐浓。站在天桥黄河堤岸上极目远眺,黄河逶迤而去,两岸风影瑟瑟、栾树摇曳,吸引无数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这一派秋日祥和的图景得益于“黄河安澜·生态警务”机制的落地见效。河务公安共同发力,以黄河生态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为基础,通过联防联治、智能管控、生态保护,构建“水政蓝+警务蓝”共护“生态绿”的新格局。
河地融合共护生态安澜的新思路还不止于此。
天桥黄河河务局紧紧围绕“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强化河地协作机制,凝聚保护黄河强劲动力。
召开联席会商会议(晁新秀 摄)
与公检法司在联勤联动、司法衔接上谋求突破。与黄河派出所建立执法协作联席会商制度,定期对涉河案件情况进行通报。依托桑梓黄河巡回法庭,联合天桥区法院完善巡回审判机制,强化黄河环境案件审判和普法教育双向职能。与天桥区检察院联合创建“蓝黄合绿”守护黄河安澜公益诉讼特色品牌,共建沿黄“绿色”生态。
开展公益诉讼宣传
与政府部门在河湖管理、清障整治上寻求实效。在全河率先提出“六长联动”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河务部门河道管理职能、河长办组织协调职能,扎实推进情况摸排、问题复核、整改整治等相关工作,圆满完成黄河流域河湖管理三大专项行动、水利部遥感问题复核任务,通力合作做好黄河保护治理大文章。
在河地多部门大力协作之下,今年以来共计开展联合河道巡查31次,出动执法人员308人次,发现并制止违法行为115次,拆除违章建筑面积6054平方米,清除违植作物400余株,有效维护了天桥黄河正常水事秩序。
深耕内涵 创新形式 勇当法治宣传排头兵
“黄河是我家,保护靠大家,妈妈我也想像你一样,保护我们的母亲河!”
这是天桥黄河水政大队监察员晁新秀和女儿在排演《黄河人说普法事》微视频的场景。该视频由水行政执法人员自编自导自演,结合水政执法日常工作实际,将黄河保护法法条与常见违法现象相结合,以案说法,以法育人,引导沿黄社会公众自觉遵法守法,携手共护黄河安澜。
自制普法微视频《沿着黄河去普法》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
天桥黄河坚持守正创新、多措并举,努力构建立体化、多维度、全覆盖黄河普法新格局。
聚焦普法阵地建设,将“盆景”变“风景”。推动普法阵地提档升级,更新完善天桥黄河普法教育基地展板内容,新增黄河保护法宣传专区,构建天桥黄河普法广场、济南黄河巡回法庭、法治画廊、普法景观石带等集法治宣传和法治实践功能为一体的法治文化集群。
聚焦普法形式创新,将“漫灌”变“滴灌”。找准普法切入点把普法融入案件调查、文书下达、处罚执行全过程,让违法当事人牢记法律红线。深化“法律十进”,深入学校集市、沿黄村镇,设置法治咨询“摊位”,向来往居民发放黄河保护法宣传彩页,进一步提升沿黄群众对黄河生态保护意识,使黄河保护法的理念落地生根。
普法广场宣传黄河保护法
任重道远须奋蹄,风疾潮涌好扬帆。新阶段、新征程,天桥黄河“水政蓝”将高擎法治利剑、加快融合步伐,以法治精神扛牢护佑黄河安澜的历史重任,强化能力提升,坚持普治并举,凝聚法治合力,书写建设幸福黄河的绚丽篇章。(王鲁泉)
编辑:田光 录入:徐文彪 审核:陈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