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菏与共 奏响乡村振兴“三重曲”

省派“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工作侧记

山东黄河河务局门户网站 时间:2023-12-1 来源:本站原创

本站12月1日讯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派驻在山东省东明县夹堤王村的左俊超和陈寨村的王闯作为省派“第一书记”即将期满,正用心勾皴为期两年驻村帮扶旅程的最后一笔。两年来,他们用脚步丈量阡陌,用付出沉淀真情,把汗水倾洒在帮扶乡村的热土,助力软弱涣散村实现美丽蝶变,用实干担当谱写了黄河干部为乡村振兴事业不懈奋斗的激昂乐章。

建强战斗堡垒 谱好党建强村“前奏曲”

村党员干部老龄化严重、文化程度不高,党建引领作用发挥不足;村庄基础设施不完善,村容村貌较差;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基础薄弱,青年劳力流失严重……这是2021年11月两名第一书记上任后通过在老党员、村干部、脱贫户等重点人群中深入走访得出的一致结论。

农村富不富,重点在支部。左俊超、王闯深知唯有把党的建设作为首要任务,才能凝聚共识、解放思想,从而破此困局。马头镇夹堤王村当时被列为2021年东明县软弱涣散重点整治村之一,整治摘帽成了村“两委”班子最迫切的愿望。第一书记左俊超主动抗下了这份沉甸甸的责任。

左俊超协助支部书记制定了各类制度和发展规划,旨在促进党建和日常工作相互融合,并吸收发展了4名年轻党员,使村“两委”班子初步形成了战斗力。他以推动“三会一课”规范化开展为抓手,通过“党史晨读”、观看时代楷模纪录片、组织参观黄河文化博物馆和全国文明村西辛庄村等喜闻乐见的形式,深入解读党的方针政策理论,拓宽发展思维,为村干部“充电补钙”。在走村串户的过程中,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老百姓宣传强农惠农政策,提倡大家争当“流动的小喇叭”,切实让党的好声音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同时,两名第一书记通过争取上级资金支持、科学合理设计和交叉作业赶工的方式对两村党群服务中心进行改造,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走访慰问贫困群众

“以往由于年久失修、功能不全,服务中心门可罗雀,一遇到雨雪天气,村民来办事都要小心翼翼。现在改建后的服务中心,上门群众络绎不绝,真正成为了听心声、解难题的主阵地。”看着功能齐全的设施,左俊超不禁发出感慨。

夹堤王村党群服务中心

心之所向,必有回响。夹堤王村不仅一举摘掉了软弱涣散村的帽子,还获得了“东明县2022年先进基层党组织”的殊荣。

打通基础梗阻 谱好民生保障“动力曲”

“不到两年的时间,路修好了,路灯亮了,水渠通了,环境美了,邻里之间也更团结了。”回忆着村里发生的变化,陈寨村第一书记王闯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关乎民生保障的关键要素。起初面对两村基础设施不完善与缺少建设经费矛盾突出的窘境,两名第一书记没有退缩怯战、回避问题,而是积极主动争取上级资金和政策支持,以坚如磐石的信念和栉风沐雨的奔波尽心修补着基础设施短板。

“既然到了村,就得给老百姓办出点好事儿、实事儿,不辜负组织的信任和村民的期望!”王闯说道。

驻村期间,两名第一书记用心用情用力书写着提高群众幸福感的答卷,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新修、维修道路3.8公里,改善了村民的通行环境,把“烦心路”变成了“暖心路”;购置安装太阳能路灯590余盏,亮化街道长度8.2公里,“小路灯”照亮了“大民生”;打造机井25眼,疏通田间淤积沟渠6800余米,确保农田旱能浇、涝能排,把粮食饭碗端稳端牢。

疏通田间淤积沟渠

此外,他们还以美丽乡村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发动群众“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成果共享”,用“共同缔造”激发群众参与村庄治理的主人翁意识。如今,一幅新时代美丽乡村画卷正徐徐铺展开来。

拓宽致富路径 谱好产业兴村“发展曲”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振兴,落脚点是促进农民增收。

然而,左俊超分析着夹堤王村的现状陷入沉思。村民以种植传统农作物为主,靠天吃饭,广种薄收。一直以来,传统的生产方式没有改变贫困的面貌,部分民众存在“等靠要”思想,低保户靠救济过日子,村集体经济也非常薄弱。

“与其靠国家不断输血,不如自己能够造血,我们村没有成规模的产业,那就要想方设法培育发展产业!”左俊超望着眼前的村庄,斩钉截铁地说。

通过可行性研究讨论、外出学习、邀请专家实地考察,最终决定走“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产业发展道路。“引进来”,风险低、无污染、投入小、收益稳的分布式惠农光伏发电项目正式上马,总投资100万元,装机容量236.44KW,于2023年4月正式运营发电,预计每年为夹堤王村增加收益15万元;同时引进大型益科养鸭项目流转土地200余亩,预计每年增加收益20万元。“走出去”,大力扶持手工绿豆粉皮的原有特色产业,通过网络直播、组织助农团购活动等方式拓宽销售渠道,营造特色农产品品牌影响力。在他的带动和努力下,这条长效稳定的多元产业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

惠农光伏发电项目

一次驻村行,一生近乡情。山东黄河河务局省派第一书记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中镌刻着奋斗的足迹,让“团结、务实、开拓、拼搏、奉献”的黄河精神在希望的田野上熠熠生辉。驻村即将结束,但他们情系这片热土,会一如既往地牵挂和支持乡村发展,精心谱写一曲曲温情而深远的鱼水情歌。(郑书培  李颖琦)

编辑:田光 录入:徐文彪 审核:陈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