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长河岸 笔落天地间

黄河下游“十四五”防洪工程(河口段)高质量建设纪实

山东黄河河务局门户网站 时间:2023-12-5 来源:本站原创

本站12月5日讯    大河入海,浩浩汤汤;长堤巍巍,沃野无垠;黄河尾闾,鏖战正酣。

从春满大地到初冬乍寒,从丁家控导到清四控导,黄河下游“十四五”防洪工程河口段施工现场机器轰鸣、火力全开……乘着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的东风,“十四五”防洪工程落地豫鲁,砥砺奋进的黄河河口人正在黄河岸边执笔书写新的传奇。

乘风而起,高位谋划

九曲黄河,从巴颜喀拉山一路走来,跃下青藏高原,穿过深山峡谷,蜿蜒5464公里,在东营注入渤海。河海交汇,大河息壤,创造出年轻的新生陆地。

然而,素有“母亲河”之称的黄河,亦有着桀骜不驯的性格。它是世界著名的多沙河流,水沙关系复杂,下游是举世闻名的“地上悬河”。人民治黄以来,经过持续治理,初步形成了黄河防洪工程体系,黄河大堤逐渐成为坚固崭新的“水上长城”、生态良好的“绿色长城”,有效改善了下游防洪工程的整体面貌。但,黄河治理具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黄河下游防洪工程体系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薄弱环节,因此,加快推进防洪工程建设、提高黄河下游整体抗洪能力十分迫切。

为进一步完善黄河下游防洪工程体系,2016年,黄委超前谋划,启动黄河下游“十四五”防洪工程前期工作。2017年,水利部批复项目可研任务书。经过数年研究、调查等前期工作,2022年7月中旬,黄委组织完成《黄河下游“十四五”防洪工程初步设计报告》,上报水利部。2023年3月2日,黄河下游“十四五”防洪工程初步设计报告获得水利部批复,工程进入全面建设阶段。

一场速度与质量的较量由此展开,一份守护和传承的答卷再次书写……

按照黄委、省局部署,黄河下游“十四五”防洪工程河口段项目办驻扎一线,全速开跑。2023年4月15日,黄河下游“十四五”防洪工程河口段主体工程开工建设,主要建设内容包括19处险工、控导工程164道坝改、续建,北大堤加高帮宽和堤顶硬化44.631公里、南防洪堤堤顶硬化27.735公里,新建3处控导工程防汛路5.6公里,工程建设概算投资4.76亿元,施工总工期36个月,分为三个施工标段。

黄河下游“十四五”防洪工程(河口段)开工仪式

黄河下游“十四五”防洪工程是国务院重点推进的55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也是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各级各单位要提高政治站位,重点推进;要全面梳理当前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落实解决措施,迅速解决……”在2023年5月6日召开的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调度会上,黄河河口管理局局长裴明胜着重强调。

防洪工程是抵御洪水的“顶梁柱”,更是守护一方安澜的“压舱石”。曾经,“十三五”防洪工程的完工在黄河河口实现了临黄堤堤防防汛道路全线维修更新、临黄堤堤防全部达标加固,防洪能力大大提升;今天,“十四五”防洪工程建设再掀热潮,也必将使黄河河口防洪能力迈上新台阶。

“十四五”防洪工程施工现场

驭势而行,高标统筹

“最上游的一处工程是利津丁家控导改建工程,最下游的一处工程是垦利清四控导续建工程,单程距离在120公里左右,而且还要跨黄河。”作为项目办副主任,姚玉平对黄河下游“十四五”防洪工程河口段情况烂熟于心,“点多、面广、战线长,工期紧、任务重、标准高”。

进驻项目之后,项目办迅速明确抓好三件大事:千方百计促进度、不折不扣抓质量、常抓不懈保安全。时间为证,他们做到了。

工程概算占山东段总投资约40%的河口段,施工进度始终名列前茅,市局排名连续15次位居榜首。这背后,是项目办的协调统筹和周到服务。为保障项目加速推进,项目办积极与建设中心、设计院、迁占办、监理部、施工项目部、水保环保检测单位等部门单位协调沟通,每个月定期组织河口段第八、第九、第十这三个标段开展互比互学互查活动。此外,项目办还为各工程提供“保姆式服务”,全力为工程建设“保驾护航”。“河口段的工程,最大的特点就是战线长,交通占用时间多,所以我们尽量让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有事儿一趟就办完”,项目办杨晓阳如是说道。

项目办、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现场查勘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为强化质量管理,打造“五个工程”,项目办夯实管理责任,设立公示牌;严抓关键工序质量;强化质量评定验收,严格工地巡查。秉承着“早发现、早预防”的原则,项目办按要求每周对开工的工地巡查至少两次,工作人员对照设计图纸,检查施工质量,对现场出现的工程质量问题,现场提出并要求施工单位立行立改。“全部工地跑一遍至少需要两天时间,每天不是在工地巡查,就是在去工地巡查的路上,饭都是走哪儿在哪儿吃,早就没有‘午休’‘节假日’的概念了”,杨晓阳笑着说。

“安全是最大的效益,事故是最大的成本”,项目办对施工安全的要求近乎严苛。“安全这根弦时刻都要绷紧了,坚决不能出现任何问题”,谈及施工安全,姚玉平一脸严肃。工程开工以来,项目办多措并举、多点发力,在宏观把控上,及时部署落实水利安全生产风险查找、研判、预警、防范、处置和责任等风险管控“六项机制”,完善六项机制实施方案;在微观落地上,从源头抓起,要求施工工人身穿安全服、佩戴安全帽,开展安全施工应急演练,为防止工人饮酒,项目办还购入酒精检测仪,不定期开展检查。“开工以来,我们通过了上级单位的各种安全抽查、检查,也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肯定和认可。”具体负责安全工作的王鑫、董昊瑞骄傲地说道。

组织开展安全施工应急演练

初冬时节,黄河岸边的风更冷一些。黄河尾闾,退休返聘的“老黄河”、熟悉传统工艺的老师傅、刚参加工作的治黄新兵……在黄河岸边以热血和激情书写着守护与热爱。

破难攻坚,高效推进

施工一线的紧张与紧迫,从来来往往的机械、穿梭不停车辆中散发出来……

作为第十标段施工企业的现场负责人,自从来到项目上,王虎日均微信步数从未掉下20000,“不光得用腿走,还得用脑子琢磨。”为确保工程进度,王虎所在的项目部需要进行精细化施工管理。精细化到什么程度?“比如,8月底,北大堤施工正是关键期,为了确保土方运送及时,我们考虑了每一个工段的运输距离以及道口离土场的距离,确保道口两边同时上车,一边拉料、一边卸料,车头连着车尾,不拥堵,不闲置。最繁忙的时候,北大堤每2公里平均有40辆车同时运行,整个工段密布300余辆设备。”那段时间,王虎连续十几天吃住在工地上,满脑子都是如何调配车辆,“从空中俯瞰,整个河口地区主干路上都是咱们黄河的车辆,现在想想还觉得不可思议,但真就干成了。”

一个工期时间完成两个工期的工作量,这背后除了建设者们的披星戴月,更是富有智慧的精细化管理、合理化调配以及紧锣密鼓的计划编排。随着北大堤完成的工段越来越多,西河口控导和清三控导也陆续开工,现场人员有序分配至新开工工段,各工段施工交叉进行,压茬推进。

清三控导施工现场

许是被河岸的风吹得久了,王学峰的嘴唇起了干皮,略微发白。根据工作安排,他被抽调到黄河下游“十四五”防洪工程河口段第十标段项目部,目前为清三控导续建工程现场负责人。“工程在清三控导1#坝基础上上延,上延续建工程总长度1200米,工程共布置15个垛,顺河岸修建。”王学峰熟练地介绍道,10月中旬开工建设的11个垛坝,目前正在进行坦石坡砌筑,计划于11月底突击完成。“拉土、运石头的车辆交叉进行,道路和机械互不影响。想得远,动作快,执行力强,这就是秘诀。”王学峰自信的说:“清三控导一个多月完成了8段坝的施工,贡献了1500万的产值。”

截至11月26日,黄河下游“十四五”防洪工程河口段三个标段已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08.04%,开工建设120道坝,其中82道坝已完成,38道坝正在建设中。南防洪堤堤顶道路、护林控导防汛路、北大堤加高帮宽工程均已主体完工。

二十二公里险工施工现场

黄河下游“十四五”防洪工程在现有防洪工程的基础上,开展控导工程续建,险工、防护坝和控导工程改建加固,堤防工程达标建设,堤顶防汛路和险工控导工程管理路改建,配备必要的工程管理设施设备等。整个工程建成后,将进一步完善黄河下游防洪工程体系,有效改善游荡性河段河势,提高河道排洪输沙能力,对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流域区域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主体工程完工后的北大堤

风起长河岸,笔落天地间。穿行黄河两岸,望去,此时节的水面开阔宁静,少了些旋涡翻涌。黄河下游“十四五”防洪工程河口段各工地上,新建堤防、坝岸已然雏形渐具,大河安澜、一方平安多了新的“守卫”,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更多了强劲支撑。(燕玉苓 郭菲菲 杨晓阳)

编辑:田光 录入:迟圣杭 审核:陈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