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而进 与河同行

2023年齐河黄河河河务局高质量发展回眸

山东黄河河务局门户网站 时间:2024-1-15 来源:本站原创

本站1月15日讯   律转鸿钧,四序递迁。岁月无声,时光有痕。

回望2023年,是齐河黄河河务局负重攀登、加压奋进的一年,更是捷报频传、再创佳绩的一年。

获评水利部水利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单位、荣获国家级“节约型机关”称号、在水利安全生产应急演练成果评选中斩获佳绩……

这一年,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全局干部职工在365个心向繁星追光而行的日子里,绽放文明“新活力”、构筑防汛“新堤坝”、谱写法治“新乐章”、展现文化“新气象”、倾情书写“新画卷”……

党建引领 绽放文明“新活力”

聚势谋远,奋楫扬帆。这一年,强化思想引领,在高质量发展中凝心铸魂。

2023年,齐河黄河河务局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开展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研讨16次、开展周三理论学习44期、网上党课38期。深入推进主题教育,制定实施方案,成立工作专班,健全工作机制,班子成员带头讲授主题教育专题党课4次,组织视频教学2次,专题讲座1次,完成民生实事4件。通过主题教育淬炼洗礼,干部职工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更加坚定,全面筑牢建设幸福河的思想之基。该局坚持把党建与文明创建工作紧密结合,探索“党建+文明创建”工作模式,在连续13年保持“省级文明单位”荣誉称号基础上,2023年持续夯实文明之基,坚持一把手主抓、一盘棋谋划、一体化推进,全力推进全国水利文明单位创建。

参观后里仁庄党员教育基地

“对标体系,明确重点,全员化参与、全方位推进、全过程督导,确保每一个环节不偏向、不打折。”齐河黄河河务局党组书记、局长李鹏对创建工作再动员、再部署、再落实。

2023年像这样的推进会共召开3次,成为创建过程中的“催化剂”,促成12个项目、28项指标、60余项任务顺利完成。2023年成功创建各级过硬党支部7个,7名职工获山东黄河“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最美职工”“德州市劳动模范”等荣誉,2个管理段获德州市“青年文明号”及“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称号,为文明创建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精神文明创建部署会

文明新风来自坚持不懈的培育。该局通过开展模范宣讲、先进典型案例展播、形式多样的理论学习、面向群众的生动实践……让齐河黄河河务局广大党员干部思想、党性、作风得到一次又一次浸润洗礼,文明理念浸润人心、文明沃土不断深耕、文明之花竞相绽放,一幅以“文明”为底色的美好画卷正在齐河黄河铺展开来……

科技赋能 构筑防汛“新堤坝”

玉汝于成,春华秋实。这一年,坚持防洪保安澜,在高质量发展中筑牢根基。

一场飞雪落下,大河银装素裹,黄河岸边最低气温逼近零下20摄氏度。“极寒天气,我们采用‘人工+信息化’的方式,大部分位置都可以通过全线的视频监控进行巡查,我们还会利用无人机进行一遍细致的摸排,需要时人工再到现场查勘,确保全面掌握河道的流凌、封冻情况。”王庄管理段职工张光鹏一边熟练操作无人机开展巡查观测一边告诉笔者。

利用无人机开展河道凌情巡检

“报告指挥中心,我是齐河预加固现场指挥,正在谯庄险工进行四脚锥体抛投。”盛夏7月,山东黄河防洪调度演练正在紧张进行,齐河黄河河务局通过视频会商系统远程汇报现场演练情况。

2023年,该局加快推进“智慧黄河”建设,发挥“三个全覆盖”在巡查、演练中的作用。7处遥测水位站完成全面升级,创新设计的视频接力巡查功能,实现定时自动截图抓拍,对重点区域设置电子围栏和红外自动播放器,通过科技赋能,让治黄工作提速增效。

防洪工程是抵御水旱灾害的“第一道防线”。2023年在省局工程管理检查中综合成绩名列前茅,为高标准、高质量推进水利部标准化管理工程创建打好基础。城乡环卫一体化深入实施,生态廊道建设荣登央视《新闻联播》,用精益求精的“绣花”功夫、点滴寸功,换来了工程面貌和管理水平双提升。

齐河黄河生态廊道建设荣登央视《新闻联播》

黄河防汛既靠堤防,也靠人防。2023年该局建立“1+N”多元力量参加黄河防汛抢险机制,创新编制乡镇级防汛预案,落实群防队伍1.4万人,170余人组成中常洪水固定班组发挥实战效能,圆满完成 2023 年汛前调水调沙任务。以赛促学,以练为战,防汛队伍建设成绩斐然,该局在山东黄河防汛知识竞赛中荣获二等奖,1人获评“山东黄河优秀防汛授课专家”。通过参加省、市、县多层次综合演练,锤炼抢险队伍防汛抢险实战能力,构筑起抵御水旱灾害的严密防线,为治水安邦贡献了突出的“黄河力量”。

法润民心 谱写法治“新乐章”

 砥砺奋进,步履铿锵。这一年,全面深化依法治河,在高质量发展中担当作为。

 2023年4月1日黄河保护法正式实施的当天,该局联合齐河县人大、县法院、县检察院、县公安局等11个部门迅速掀起黄河保护法学习宣传贯彻热潮。在主题广场等地设立法律咨询站、张贴条幅,发放宣传彩页和宣传品,普法人员为沿黄群众介绍黄河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让黄河保护法走入寻常百姓家。

宪法宣传周活动

良法善治,重在实施。该局不断拓展宣传贯彻黄河保护法的广度和深度,激发民众以法治力量守护母亲河的意识和自觉,强化“水政云+”建设,创新开通普法短信平台,布设“河小卫”监控广播系统,“电波”送法,打造“青春与法同行”普法品牌,充分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宪法宣传周”等重要时间节点,适时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系列主题宣传活动,“八五”普法顺利通过上级中期验收,持续加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让法治理念如春风化雨沁入人心。

水行政执法与司法保障协作中心揭牌仪式

7月25日,伴随着热烈的掌声,水行政执法与司法保障协作中心在黄河生态城法庭揭牌成立。检察官工作室、巡回法庭、纠纷调委会依次设立,并在实践中应用,为黄河流域(齐河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法治保障。水行政联合执法协作平台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在全河率先建立“行刑衔接”机制,建立“司法协作圈”和“行政执法圈”,强化与齐河县政法委、人大、公检法司及沿黄乡镇开展联合执法工作,严厉打击各类水事违法违规行为,为辖区幸福河湖建设保驾护航。创新建立村级普法联络员工作机制,打通河湖监管的“最后一公里”,实现管辖范围全覆盖,为普法依法治理凝聚群众智慧和力量。

赓续文脉 展现文化“新气象”

星霜荏苒,岁物丰成。这一年,以文化为己任,在高质量发展中凝心聚力。

近年来,齐河黄河河务局倾力推动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

加强非遗保护,焕发文化新生机。该局大力推进传统治河技艺的传承与保护,2023年齐河黄河传统治黄技艺入选第八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为传承黄河埽工文化,该局组建了一支8人黄河埽工号子展示团队,时常进行训练、展演,已成为展示齐河黄河文化的一张名片。此外,搭建防汛抢险技艺VR虚拟试验平台,让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拥相融,更好更优质地活态化传承黄河文化。

多元文化阵地,彰显黄河新魅力。11月中旬,山东省黄河文化体验廊道建设暨乡村文化振兴现场推进会与会人员观摩齐河黄河文明实践展示带,感受独特的黄河文化魅力。近年来,该局积极争取地方投资,借势聚力打造文化新地标,南坦“红心一号”文化广场面貌焕然一新,马集黄河第一驿站、禁毒广场相继建成,文化宣传阵地日益丰富,防汛、安全、法治、文明等多种主题水工程与水文化融合的阵地百花齐放。

群众在红心广场游玩

深耕河地融合,开创文化新局面。2023年初该局联合齐河县融媒体中心制作《大河》纪录片,协助山东电视台拍摄《大河奔腾》纪录片,全面展示黄河文化丰富的精神内涵和当代价值。同年5月,人民日报社等10余家全国主流媒体走进齐河黄河开展主题摄影活动,提升了齐河黄河文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除此之外,2023年开展文化研学活动10余次、800余人次,山东建筑大学、济南大学等高校以及当地中小学纷至沓来,共同唱响新时代的“黄河大合唱”。

讲好黄河故事,弘扬文化新活力。“艰苦奋斗、爱岗奉献、敢为人先”的“红心一号”精神已然成为了齐河黄河人的精神底色,汩汩流淌在齐河黄河儿女的血脉之中。该局持续做好文化讲解传播工作,及时调整扩充讲解人才库,建精建强“红心”讲解员队伍,配合做好“红心一号”文华传承周系列活动,擦亮“红心一号”品牌,让“红心一号”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以人为本 倾情书写“新画卷”

善谋致远,实干乃成。这一年,为职工谋福祉,在高质量发展中厚植人文情怀。

该局不断改善民生,在单位环境面貌、服务水平、职工生活质量等方面下足“绣花”功夫。抓实民主管理,畅通职工建言献策渠道,将职工的所想所盼作为规划幸福单位建设路径的重要参考;抓细规范管理,2023年荣获全国“节约型机关”荣誉称号,在“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中,职工的精神生活得到进一步提升;食堂在强化管理和合理搭配上下功夫,赢得了职工们的认可,幸福就这样从“舌尖”流向心头;“两化”建设提升了基层面貌,职工在奋斗中实现着个人价值,获得感和幸福感溢于言表,精神得到振奋;保障四季蔬菜供应,职工“菜篮子”日益丰富,幸福更加触手可及。

“菜篮子”工程

一件件惠民实事落地有声,一张张幸福面孔笑靥如花,共同构成了今天齐河黄河幸福生活的美好画卷,每一处细微之变的背后都是齐河黄河人的不懈努力。

我们阔步前行,不以山海为远;我们乘势而上,不以日月为限。

2024年,齐河治黄人将一如既往地以崭新姿态和昂扬斗志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满怀信心描绘齐河黄河更高质量、更富活力、更有温度的发展图景。(马芳)

编辑:田光 录入:徐文彪 审核:陈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当前页面】